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2021-03-30 16:51:38)
分类: 230班的欢乐时光

宋婉晴一早就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然后略带无奈地感慨到:黄老师,你知道我一早上有多忙吗?我刚刚收了语文作业本,陈老师就叫我一起来批改试卷,周玟妤又叫上我帮她一起搬一下英语作业本。

我笑了笑,说:“还不是因为你太优秀了,大家都觉得你能够把事情做好,所以才会第一时间想到你啊!”

然后我和陈老师相视一笑,我也感慨道:“这个小姑娘,真的越来越优秀了!”

我们常常也会交流:为什么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会越来越优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很多老师的心中,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自律、习惯好、做事和学习都认真、善于合作……似乎一切好的品质都能够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肯定与他们自身品质有关系,但不可否认,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造就了优秀学生,并且还造就了一种优者愈优的现象,大家都习惯这种状况,并认为它是自然的,因为我们都相信,人的素质和能力先天就是不均衡的。

一个班级总会涌现出优秀的学生,但“各领风骚”一段时间或者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优秀者,这或许才更自然,就像我们社会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优秀,也不可能样样都优秀,“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的现象很可能是我们有意无意造就出来的。

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朗诵社团,学校要求3—6年级有意向且拥有特长的孩子自愿去报名。我们班选两个学生参赛。当我把参加比赛的人选告知孩子们的时候,有学生对我挑选的人产生了质疑,几名学生问道,为什么不让C学生参加?C就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学生的质问出乎我的意料,为什么学生不自我推荐,反而对我不让C学生参加比赛产生不满呢?与几位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在他们心中C学生是班级的学霸,不论做什么事,都能取得好成绩,这次也理应让C学生去。当然凡是有比赛都让班级中的学霸去参加,这样能确保班级或学校取得好的成绩。

在与孩子们闲聊的过程中,我得知C学生真的很忙。他既是班上的班级服务人员,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参与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每天下午放学后,要参加足球训练,因为要代表学校足球去参加比赛。放学后孩子参与校外各项培训。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当然不只是C学生一人,班级中其他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优秀学生普遍都很忙。而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除了极少数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外,比如个别天生爆发力极强的短跑苗子,其他学生基本上与各项比赛无缘。而每个班级中,能够得到所有老师认可的优秀学生很少,往往就那么几个,甚至到不了两位数。

这或许就是“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背后的原因——优秀学生的各种机会太多了,从一个班级就能看出,这些机会不给到他们头上,连其他学生都不答应!“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似乎成了一种文化,深入人心。

这就如同罗森塔尔效应一样,人们在对某些孩子赋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的表现真的就会比其他孩子更好。只要寄予一次期望,就能对一般的孩子产生神奇的作用,而我们无数次地把期望寄予这些基本素质稍好的学生:如前所述,代表班级、学校出征各种竞赛;日常课堂上的发言、最后总结的机会总会留给这些思维有深度、发言有质量的优秀孩子;各科老师也会拿他们作为学生的榜样,号召学生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容易产生集群效应,优秀学生更喜欢与优秀学生聚集在一起,优秀学生与能力一般学生之间似乎存在一道无形的墙;优秀学生之间又在发生着罗森塔尔效应:他们会用互相信任、欣赏的目光和语言提升着对对方的期许值……

或许,“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背后的答案并不难发现,那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这倒是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的。

 

这是因为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太需要一些出类拔萃的精英学生了,各种竞赛让他们出征会令我们放心,这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几个好的榜样来引导班级向他们看齐,树立好的班风,引领班级永远积极向上。就像电影中永远需要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孩子总会追一些各方面都很光鲜亮丽的明星一样,一些看似完美的人更会激起学生的崇敬之情,如果这样完美的人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老师都非常懂这个道理

“优者恒优”也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在一个社会中,贫富差距过大就会出现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在班级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缩小一下这种差距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塑造更多局部性的榜样来代替这种全面型、偶像型、永久型的榜样呢?其实,很多时候,那些被奉为榜样的个别几个长久优秀的孩子,他们自身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或许真的有个别能力超强的孩子能够适应这种高强度、持久性的期许,但多数孩子都是基本能力刚刚高出一般水平一点的孩子,却被老师架了起来,“一次都不能失误”!他们必须用这种态度回报老师的期许,压力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在做着一件自相矛盾的事,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班里没有“差生”,一般的学生也能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却不舍得给他们更多正向的期望和机会,如果给机会,他们能很好地去完成吗?这也是老师非常担忧的。但我终究觉得,每个孩子一定有他身上闪光的点,虽然教育的难度更大、挑战更多,但于他们而已,能获得机会不断成长,既成就了他,也可成就了自己。

蔡骐帆就是皮得令你时时刻刻想叫起来站站的孩子,但不论孩子在哪捡到任何东西,都会主动上交。今日跑操时,发现王语晨头小小的,身板直直的,天生有着有股艺术气息。

其实我总觉得,父母比我更了解孩子,孩子身上任何一点都会了如指掌。那么如何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点,让他不断去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