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次经》简介

(2010-08-19 14:54:46)
标签:

次经

圣经

七十士译本

旧约

马丁路德

耶柔米

天主教

文化

分类: 基督信仰

次经》(Deuterocanon,或译旁经、第二正典)指在原《希伯来圣经》(旧约)中不存在,而在《七十士译本》或《武加大译本》(拉丁文)中收录的一些经卷。《次经》大约完成于主前2世纪至主后1世纪之间,这些经卷反映了两约之间犹太人的信仰、历史、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亚历山大东征使整个中东地区都卷入了希腊化浪潮中。很多犹太人在此期间离开巴勒斯坦地区,迁徙到希腊、埃及、小亚细亚等地。随着希腊化的深入,他们的后代逐渐忘记本民族的希伯来语,而使用当时通行的希腊语。为了使神的律法得到传承,一些犹太领袖遂决定将《圣经》翻译成希腊文,以适应希腊化犹太人的需要。他们在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组织下,选派72 位精通《圣经》的长老前往亚力山大城,完成这项神圣、浩大的翻译工程。他们所翻译的希腊文圣经被称为“七十士译本”,此译本后被初代教会所沿袭,作为灵修、教导之用。

犹太长老在译经过程中,对原有的《希伯来圣经》进行了增补。将当时流行于犹太社会的一些经卷作为正典的一部分,收录在《七十士译本》之中。这些经卷包括:、《多比传》、《犹滴传》、《以斯帖补篇》、《所罗门智训》、 便西拉智训 、《巴录书》、《耶利米书信》、《三童歌》、《苏撒拿传》、《彼勒与大龙》、《玛拿西祷言》、《玛喀比传上卷》、《玛喀比传下卷》、《以斯拉续篇上》、《以斯拉续篇下》等15卷。这些经卷因不存在于《希伯来圣经》,因此被称为“次经”。随着福音的传播,很多罗马人归入主的名下。为了让罗马人更明白“神的话语”,教父耶柔米(哲罗姆)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称“武加大译本”。此译本将“次经”收录其中,置于旧约与新约之间。

关于《次经》权威问题,教会中存在两种意见。奥古斯丁认为《次经》是《圣经》的一部分,在信仰上具有同等的权威。而拉丁文《圣经》翻译者耶柔米则认为,次经在权威上不及希伯来圣经,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而不能作为信仰的依据。此两种观点在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争论不休,神学家们对此莫衷一是。

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追随耶柔米观点,认为《次经》在信仰上缺乏权威,只是有益的读物。他在翻译德文《圣经》时,将《次经》从正典去除,将她附在旧约、新约之间,并标明这些经卷只是“第二正典”。此后的新教各宗派继承路德的主张,形成了39卷的《旧约圣经》。一般认为,新教教会否认《次经》的权威,主要是想归正信仰,并驳斥天主教会的死者代祷说(马下1240-45和圣徒中保论(比:1212)等教义。

为反击新教的宗教改革,1546年,天主教召开特兰托会议。此次会议,天主教会钦定部分《次经》经卷为《圣经》的组成部分。视其为“神圣的经典”应受到“相应的信仰与尊重”。并规定凡不承认这12卷(《以斯拉续篇上》、《以斯拉续篇下》、《玛拿西祷言》3卷除外)具有正典资格者,都要被逐出教会。从此天主教确定了46卷的旧约。(天主教收录的次经包括: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能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等七卷以及但以理书、以斯贴记的补篇)

东正教会的旧约部分完全接受了《七十士译本》,将15卷次经视为《圣经》。并将某个希腊文《圣经》抄本中的两卷书(诗篇151玛喀比传三书)收录其中,形成了50卷的旧约圣经。

 

 

 

参考资料:

梁工等著:《圣经解读》,宗教文化出版社

张久宣译:《圣经后典》,商务印书馆

拙作:《新教与天主教的区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