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官浅析(五)
(2012-01-13 10:33:54)
标签:
《石头记》龄官宝玉黛玉缘分 |
分类: 红学. |
《石头记》二十二回,写宝玉痴迷龄官,经周密“裁度盘算”,龄官终于推到了贾母面前,并深受贾母喜爱。(贾母溺爱宝玉,凡宝玉喜欢的都喜欢,看贾母待秦钟就知道。)事情有了眉目。但贾府中人如此势力,不会让一个身分卑微的优伶攀上高枝。先是凤姐,然后是王夫人都不喜欢戏子,(先是凤姐发难,众人取笑,然后是王夫人多次出面制止。)更不喜欢优伶和宝玉亲近。(王夫人严令,不准戏子靠近宝玉。书中多次写到。)但宝玉如此痴迷,后面又有贾母撑腰,是打死也不撒手的。见《石头记>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大遭苔挞”。贾政不顾贾母王夫人感受,往死里苔挞宝玉,就是因为“游荡优伶,表赠私物,荒废学业。”。并说:“你们问他干的勾当可绕不可绕?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可能还真有这一天!)你们才劝不成?”贾母追出来,痛骂贾政,此事才了了。
宝玉遭此毒打,撒手没有呢,看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便知道。宝玉挨了毒打,黛玉去看他,哭着劝他:“你可都改了吧!”(意为:不要再交往了,撒手吧!)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况已是活过来了。”(表示:死也不不撒手!)
此事隐秘,此后十多回不见提到。直到五十八回,才说: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个老太妃死了,敕喻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尤氏等便议定,待王夫人回家回明,也欲遣发那十二个女孩子。又说:“这些人原是买的,如今虽不学唱,尽可留着使唤。”王夫人因说:“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神弄鬼的几年。(很看不起,话已说得很不好听了。)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缠,各自去吧!(是打发的意思!)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已把祖宗先例搬出来了!)咱们如今损阴坏德,而且还小气。(咱们不能如此损阴坏德!坏了门风)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他们各自有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咱们家的小厮们了。”(也就只配配个小厮!)尤氏道:“如今我们也去问他十二个,有愿意回去的,就带了信儿,叫上父母来亲自来领回去,给他们几两银子盘缠方妥。若有不愿意回去的,就留下。”王夫人笑道:“这话妥当!”将十二个女孩子叫来面问,到有一多半不愿回家的。王夫人听了,只得留下,(已很勉强)将去者皆令其干娘领回家去。所愿去者只四五人,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用。(除了出去的,都留在大观园了。)
贾母便留下文官,将正旦芳官指与宝玉,(注意是指派,贾母指派!)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将大画面葵官送了湘云,将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尤氏是宁国府的,所以只能讨。)
那么龄官呢,宝玉最看重的龄官呢?没有交待,非常反常。龄官是书中主线,伏脉千里,怎会不交待呢?我们只在宝玉身边找,方能找到谜底。
指给宝玉的是芳官,以贾母对宝玉的溺爱来看,这人应该是宝玉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小旦之前只有一个龄官!而芳官,之前没有详细交代,之后又是宝玉最爱,被宝玉包装成了水晶玻璃,也可说是玉。
这个芳官应该就是龄官!依据就是“芳龄永继”四字!曹雪芹很会猜谜,也很会制造谜语。作者把这个最重要的谜底刻在了书中最重要的道具——薛宝钗的金锁上,一语成谶!因为宝玉一生与釵黛密不可分,不离不弃!
真是荒唐!无怪作者自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前一篇:龄官浅析(四)
后一篇:从《牡丹亭》看黛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