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前身就是绛珠仙子
(2009-11-03 13:20:45)
标签:
红楼梦妙玉宝玉踏雪寻梅栊翠庵相会 |
分类: 红学. |
《石头记》五十回宝玉和姐妹们在芦雪庵连诗。完了大家细评。李纨笑道:“逐句评去都还一气,只是宝玉又落了第了。”宝玉笑道:“我原不会连句,只好担待我罢。”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妙玉是修行之人,怎叫一个年轻公子去庵中找她?这不是循规蹈矩的李纨的习惯,很反常。)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众人也一反常态。)
湘云黛玉一齐说道:“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酒去。”宝玉忙吃了一杯,冒雪而去。(踏雪寻梅?)
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黛玉怎么知道?)李纨点头说:“是!”(知道不方便。)一面命丫鬟将一个美女耸肩瓶拿来,贮了水准备插梅。(很有把握。)
因又笑道:“回来该咏梅花了。”宝钗道:“回来还罚宝玉,他说不会联句,如今就叫他自己作去。”(什么叫自己作去?)(脂砚斋插批:“想此刻宝玉已到庵中矣。”应是关注二玉相会之意。)
黛玉笑道:“莫若拣连得少的人作红梅。”宝钗笑道:“这话很是。就用‘红梅花’三字作韵,每人一首七侓。邢大妹妹作‘红’字,你们李大妹妹作‘梅’字,琴儿作‘花’字。”(脂砚斋:“想此刻二玉已会,不知肯见赐否?”一直关注二玉相会!)
李纨道:“饶过宝玉去,我不服。”(怪!又来了。)湘云忙道:“有个好题目命他作。”众人忙问何题目?湘云道:“命他就作‘访妙玉乞红梅’,岂不有趣?”(这事还真有趣!)众人听了,都说有趣。
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欣欣掮了一枝红梅进来。(还真乞来了!只可惜不能移栽怡红院了。)众丫鬟忙接过,插入瓶中。众人都笑称谢。宝玉笑道:“你们如今赏吧,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来之不易!)湘云且告诉刚才的诗题,又催宝玉快作。宝玉道:“姐姐妹妹们,让我自己用韵吧,别限韵了。”众人都说:“随你作去吧!”
一面说一面大家来看梅花。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脂砚斋插批:一篇红梅赋)个个称赞。谁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众人便依着红梅花三字之序看去,写道是:
咏红梅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以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已看不清楚,难以辨识了),霞(点‘霞’字!)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残虹:衰残的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来历不凡!)浓淡由她风雪中。(浓淡深浅都无法管了,只能让她独立风雪中了。)
咏红梅花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曾经冰冻,脸上还有冻伤,满脸是血。什么地方寒冷至此,莫非是广寒宫?)酸心无恨亦成灰。(遭此劫难,即使没有恨,但也心灰意冷了。)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果然,象嫦娥一样误吞了丹药,然后“人向广寒奔”,碧海丹心夜夜心,然后就是脱胎换骨下了瑶池。所以我们认不出来了!)
江南江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猜疑。(点“春”字。)
咏红梅花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又提‘霞’字,但已是‘落霞’,已从天上落下来了。‘流水空山’有‘高山流水’之意。)
幽梦冷随红袖笛,(又点‘红’字。)游仙香泛绛河槎。(点‘香’字,‘绛’字。)
前身定是瑶台种,(再次点身世、来历,来自九天之上的瑶台!或着说广寒宫)无复相疑色相差。
至此应该可以看出妙玉的前身就是绛珠仙子。但已是落入凡尘的绛珠,或者说是误吞丹药,脱去凡胎,“人向广寒奔”,“寂寞对台榭”,碧海青天日日心,然后又从天上瑶台(或说从宫中)掉下,坠入流水空山的落霞——或说绛珠!再来看贾宝玉的《访妙玉乞红梅》(光题目就很明显。)
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点出是到仙子居住的蓬莱宫。他是一路寻着找着去的。)
不求大士瓶中露,(大士瓶中露,世之珍稀,但他并不追求。)为乞嫦娥槛外梅。(再次点嫦娥,广寒宫中的嫦娥!梅:梅花,也就是妙玉象征。他追求的竟是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又点‘红’字。)离尘香割紫云来。(又点‘香’字,‘紫’字。)
槎枒谁惜诗肩瘦,(还有谁来怜香惜玉?怜惜落魄的诗人呢。)衣上犹沾佛院苔。(只有他自己了,他踏雪寻梅,至今衣上还沾有佛院的青苔。)
从这首诗我们应该不难看出二玉关系:这是一对深情的恋人!
黛玉写毕,(注意,这首诗是宝玉念,黛玉写的。每到紧要处,作者就用烟云模糊法。)大家才要评时,贾母坐着小竹轿来了。李纨等忙往上迎。坐了一会儿,贾母带了众人出来。......忽见宝琴站在山坡上,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又见宝琴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
贾母道:“那又是哪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说话之间,来至跟前,可不是宝玉和宝琴。
宝玉笑向钗黛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贾宝玉一天之内接连两次去妙玉修行的栊翠庵,再次证明:二玉是一对痴迷的恋人。)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众人都笑说:“多谢你费心。”
妙玉送姐妹们梅花,姐妹们不去谢妙玉,却谢宝玉,所谓不写之写。《红楼梦》得力处全在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