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听途说而已(续三)

(2015-07-05 18:01:51)
标签:

教育

分类: 信手拈来
                                                                                                   
                                                                                                                        道听途说而已(续三)


                                   
                   道听途说而已(续三)


   丁,关于孩子的“怕”的补充
   刚发完关于孩子“怕”的道听途说,见手机传来两条微信,一条题目是《你的第二身份是什么?》另一条题目吓人——《重磅:教育部最新政策出台,从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看过,觉得有些滋味,原锅端来,奉呈群公。

       转载一: 你的第二身份是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d394ed0101n94b.html)
张君从英国留学回来,我们几个好友为他设宴洗尘。席间,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几次露出厌恶的表情。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释说,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张君沉默了一会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的经历吧!”
和在布里斯托尔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我也是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这样既省钱生活的条件又好。
房东姓坎贝尔,是一对老年夫妇。坎贝尔夫妇待人热情大方,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收我几英镑房租,硬把我从邻居家“抢”了过来。有一位外国留学生住在家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们不仅让整个社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话告诉了远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儿女。
为了实现我出国留学的梦想,父母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我自然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晚上在图书馆一直待到闭馆才离开是常有的事。好在我遇到了好东家,可以一门心思学习,一点儿也不用为生活操心。每天我会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在等着我,每隔四五天,坎贝儿太太就会逼着我换衣服,然后把换下的脏衣服拿去洗净熨好。可以说,他们就象对待亲儿子一样待我。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感到坎贝儿先生对我的态度有些转冷,看我的眼神有点异样。好几次吃饭的时候,坎贝儿先生都好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但是看看太太,又把话咽了回去。我开始猜测,他们是不是嫌我的房租太少,想加租又不好意思说?
那天晚上11点多我从学校回来,洗漱完毕刚想脱衣睡觉,坎贝儿先生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寒暄两句后,坎贝儿先生坐到椅子上,一副谈话的架势。看来他终于要说出憋在心里的话。我心里早有准备,只要在我承受能力之内,他加多少房租我都答应,毕竟这样的东家不是到哪都能找到的。
“孩子,”坎贝儿先生开口道,“在你中国的家里,你半夜回家时,不管你父母睡没睡,你都使劲关门、噼劈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吗?”
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憋在他心里的话?
我说:“我说不清,也许......”真的,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自己也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
“我相信你是无心的。”坎贝儿先生微笑着说,“我太太有失眠症,你每次晚上回来后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上回来如果能够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兴。”坎贝儿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我早就想提醒你,只是我太太怕有伤你的自尊心,一直不让我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把我善意地提醒视为伤害你的自尊吧?”
我很勉强地点头。我并不是觉得坎贝儿先生说的不对,或者有伤自尊,而是觉得他有些斤斤计较。我和父母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他们从没有跟我计较过这种事情,如果我也因此打扰过他们的话,他们肯定会容忍我的,充其量把我的卧室门关紧而已。我心里感叹:到底不是自己的家呀!
当然,尽管我心里有牢骚,但我还是接受了坎贝儿先生的提醒,以后晚上回屋尽量轻手轻脚。
然而,不久的一个下午,我从学校回来刚在屋里坐定,坎贝儿先生跟了进来。我注意到,他的脸阴沉着,这可是少有的。
“孩子,也许你不高兴,但是我还得问。你小便的时候是不是不掀马桶垫子?”他问。
我的心里“咯噔”一声。我承认,有时我尿憋的紧,或者偷懒,小便的时候没有掀开马桶的垫子。
“偶尔......”我嗫嚅。
“这怎么行?”坎贝儿先生大声说,“难道你不知道那样会把尿液溅到垫子上吗?这不仅仅是不卫生,还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对女人的不尊重!”
我辩解:“我完全没有不尊重别人的意思,只是不注意......”
“我当然相信你是无心的,可是这不应当成为这样做的理由!”
看着坎贝儿先生涨红的脸,我嘟囔:“这么点小事,不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吧?”
坎贝儿先生越发激动:“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孩子,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固然重要,但与人相处时的良好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我不耐烦地听着,并随手拿起一本书胡乱翻起来。我觉得坎贝儿先生过于苛刻,这种事如果是在国内,还算是事吗?
晚上我躺在床上考虑良久,决定离开坎贝儿家。既然他们对我看不上眼,那我就找一家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
第二天我就向坎贝儿夫妇辞别,全然不顾他们极力挽留。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我始料不及。
我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竟然都以同样的问话接待我:“听说你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那口气、那神情,那我意识到这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情。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话,我只有满面羞渐地返身逃走。
至此,我才明白了坎贝儿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在人们眼里,我既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也是一个浅陋、缺乏修养的人。
我一点也不怨坎贝儿夫妇把我的“不良习惯”到处传播,相反,陷入了如此困境,我对他们的怨气反而消失了,甚至还非常感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段尴尬的经历,我不知道是否还是那样令人生厌的地“不拘小节”,嘴上同样挂着难听的口头禅也未可知呢!
张君的讲述令我无言!
请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里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成长,也请告诉到你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这就是素质的提高。  

 
         转载二:《重磅:教育部最新政策出台。。。》(http://jzb.com/bbs/thread-3495330-1-1.html
近,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也带来很多猜测。

对于此,从幼升小到高考的家长都应全面贯穿理解,不能仅就某一个年级或学段割裂式地看待,错误地局部认识可能会在不适应中导致孩子升学、考试被搞得“伤痕累累”!对此文件我们的分析是至少有8个激变要早应对。


1.
高考加分项目历史上最大幅度缩减,分数更重要了。

教育部文件规定:

一、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二、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三、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四、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五、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2.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3.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择区、择校重要,择班同样更重要了。

教改前择区、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改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

教改后小学、初中弱校、强校间的差异被生源升学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趋同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高考考试制度变为“3+3”、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结合。

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反映在教学中必然的唯一选择是:不久北京及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因此,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除了获得这所学校的名头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而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进了什么学校相比较教改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够进什么班将起更关键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长们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环所笼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彻底转变了!


4.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实这是重大误解!

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到

最多两年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人学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要从小学开始进行常态化发现和培养。

原来很多家长带孩子学文艺、科技、体育特长主要是为了小升初升学,功利性很强,现在功利性因为小升初升学模式和直升校的缘故已经被极大弱化了,但与孩子的前途、未来的关系却被强化了,所以学特长的出发点、目的都会不一样了,后者变得更重要了,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5.教改后,高中校都会“大乱”,学校的实力是关键。

所谓的“大乱”,是指各个高中校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是全面的改变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分班、分层、一年多考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调配、课时设置、教室利用、课程研发、学业课程与高考课程的配置、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实施等等,都会与以往完全不同,对每所中学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其中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最关键的,对学校的要求远胜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

拿北京市为例,教改后,特别是中考名额分配出台实施后,北京市几乎所有普通高中校的生源水平都会同一性地普遍下降,对北京的孩子来讲力拼中考进入各级各类重点高中校对高考追求更优质大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得多,各个学科富有实力师资的保证是各校制胜的最关键因素。

对普通高中校而言,更优的师资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6.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区县学校的真实差距家长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

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学科是语文、英语、数学,语文会更凸显,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以北京为例:从近3年的高考成绩看,朝阳区文科一本率25%左右、海淀区文科一本率29%~34%,东城区文科一本率平均为41%~45%、西城区文科一本率为48%~51%,其他区县与这四个城区的差距都较大、很大。相对来讲,教改后相对来讲对这四个区更为有利,可以按照比例依次排序。

另外,对一些中学也会带来不小影响。其中,海淀区最受益的是101中学、对西城区来讲最受益的是北师大二附中、东城区是二中、朝阳区是朝阳外国语学校等。八中、八一学校历来高考,同校文理差异在重点校中最大,2014年八一中学理科一本线超过96%,文科一本线只有89%,这在北京市重点校中是罕见的;八中2014年高考,文科全校平均分仅为608分,还不及知名度远逊于它的161中学的621分、13中620分、广渠门中学612分、15中610分。


7.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是好事,但别太在意,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对高考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本来早就该有,人的发展毕竟不能仅仅看考试分数。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思想品德
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学业水平
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身心健康
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艺术素养
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社会实践
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这五项中除了学业水平外,其他绝大部分内容都带有主观性和可人为操作性,很难有客观标准,目前更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因此,文件也规定综合素质仅供大学录取时参考,毫无疑问的必然结果是:大学录取首先看高考分数,当分数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才会起附属作用。

对此,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从2015年以后的高考将从“挑分儿”向“选人”过渡。这是很片面的,属于盲目乐观,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挑分儿为先的前提下,向选人靠近,但不可能取代。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参考因素后,各个中学必将建立人人有份儿的、庞大的、复杂的评价机制,目前没有任何相关标准,也会大量增加各个中学的工作负担,怎样防止“千人一面”是一个关键点之一,要不然增加了负担却全都流于了形式。还有一点很重要,高考结束后,各大学录取时间很短暂,要求大学录取工作人员耐心阅读每个考生“不知真假”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是极其庞大而痛苦的工作,这样录取的参考性会大打折扣,分数几乎的唯一性不可避免。


8.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乐。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顽皮,比女孩更难约束自己,好习惯的培养比女孩更困难。语文变为第一学科后,女孩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性,使她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语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数一般还会依然故我。现在考上知名大学的女孩本来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后女孩更是如鱼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长们就得更操心点了,早点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总之,怎么说也不能让男孩子在这关键的一轮中再输掉一局吧!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