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孙手记(五)

标签:
生活记录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课孙手记(五)
要说俺家孙子,真乖!在一起吃饭,他都要往我碗里夹好吃的东西。可是那天下学在地铁上吃点心,他却没有让让我吃。
真正的关心人,是在自己需要关心的时候,还能想到他人。当时我意识到了,但没有说,怕影响他对食物的摄入。
第二天,我们在上学的地铁上,我问他:“昨天你吃点心为什么不分给爷爷一块?”他信口就说:“我说了。”
没有想到这一问,让他不经意流露出一个问题—他在学说谎!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不能放过,当即对他进行教育,他认了错,表示今后要诚实。
他不㤘,而且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进行这样的教育,不必担心会影响亲子关系。但是你视而不见,或故意放任,小毛病会很快就成型了,那时候你想帮助他矫正就比较困难了。
在地铁进口处,有一位五六十岁的妇女,身穿棉衣棉裤,头戴厚线帽,双膝跪地,述说自己的遭遇,每有行人经过,她便磕头求乞。我和孙子已经走过,见孙子在回头看,知道他在同情,便掏出一元钱交给他,他会意,走过去弯腰将钱轻轻地投入那妇女身旁的纸盒。
博友北大荒冰雪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她在公交车上见到的一幕:爷爷接孙子下学,乘客给让座,爷爷让孙子坐了,自己背着书包站在一旁。博主说这爷爷自私。我觉得说得有道理,也发文表达了我的见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983dc0100ac0j.html《看“好学生”老师文章后想到的》*)。这回我也常遇到这种情形,为了避免自私,我硬着头皮坐下,抱着孙子的书包,心里有些忐忑。
他确实有做事磨蹭的习惯,我有时和他开玩笑,就叫他“小磨蹭”,提示他随时改正。
其实,孩子身上的有些不良习惯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和孩子在一起,大人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我的一个外甥女在我的一篇博客留下这样的评论“为人父母真的是要如履薄冰,三思而言,三思而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983dc01000anr.html)
为了孙子,我早晨6点前便悄悄起床,关闭厨房门,把早点做好,等孙子起来吃早点时,食物正好不冷不热,而且方便可口,保证营养,不但孩子能稳稳当当吃好早点,所有大人也能一起吃好。我见到许多学生和上班族都是挤在在地铁上吃早点,很不卫生。为此,我早就提议,早一点起床,在家吃好早点,但不被重视。这回我要为他们做个样子,不知道能不能管用。
早点后,儿子开车送我们去地铁站,路上我要求孙子从书包里取出红领巾带好,然后再从书包里取出乘车卡,这时恰好到达车站,随即进站,刷卡。只用了两三天,早晨这套动作就形成定式,克服了早晨闲话太多、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只要家长有心,时刻想着孩子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不要低估孩子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做不会伤害他;倒是平时不管不问,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一旦感觉问题严重了,才劈头盖脸,气急败坏,那样的教育是在做夹生饭,效果不会理想。
钱文忠教授说了一句话,切中当前一些家长的要害,那就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为什么让步?是为了满足自己“爱”的需要,就是公交车上爷爷给孙子让座所掩盖的自私;更有甚者,不仅是让步,而且讨好孩子,在领着孩子不学好,无疑是在残害!是在犯罪!(待续)
*“好学生”即“北大荒的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