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词儿和自信
我们村有位王老师,据说曾当过报社记者。上世纪50年代,他在外村当小学教员,每逢寒假便回到村里组织大家排戏。剧本大多是他编写的,题材都紧密结合当时形势,如<失汉城>是关于朝鲜战争的,<回头>是关于移风易俗的,<杨**>是关于土改复查的,等;表演形式则是京剧。
节目排练得差不多时就公开演出,首演是在本村延寿寺废墟的空场上。
演员都是本村人,文化不很高,演出中常常出现忘词儿的现象,为此王老师就蹲在后台给前台的演员提词儿。他只要把台词的前两三个字轻声一提,演员马上会想起全部台词。
可是有的演员不行,硬是愣在那里,
想不起词儿来。这时王老师就不得不提高声调多提几个字,有时甚至把全句话都唸出来。
这时,台下的观众会发现,在二道幕后边有一微弱灯光,旁边蹲着的人影发出一沙哑的声音,台上的演员在重复他的话。
对此,当时的人们并不以为然,只是现在我觉得怪有趣的;同时觉得王老师执导过于宽松,没有严格要求演员认真下功夫背台词;或者说,由于他的"提词儿",使得演员有了依赖性,失去了自信。
我见到现在有的年轻父母在培育孩子时也犯了王先生这样的错误。如果你向孩子问一个简单问题,孩子稍有迟疑,家长就会抢上來提词儿。这样一來二去,本来多么聪明的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懒散、迟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