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河宛延(17)____我的小学❹

(2011-04-27 14:38:11)
标签:

往事/纪实

文化

分类: 小河宛延

                 我的小学

    按原来的学制,我应该在1954年寒假小学毕业,适逢政府要将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这样,我们原来同一年级的同学,就须一分为二,一部分提前半年于1953年暑假毕业,一部分推迟半年在1954年暑假毕业。我因为在同学中年龄偏小,母亲坚持让我报名进了推迟班,这样我便须推迟到1954年夏季毕业.

 年春天,我们家却揭不开锅了*。

如果与5年后的情形相比,当时其他人家的困难情况并不是很严重,我们满可以求助亲友帮助解决困难。但是善于助人而生性刚强的母亲,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不愿意求助于人,甚至瞒着大家,唯恐别人知道实情。眼看着一家人挨饿,总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母亲与同样困难的通的母亲约好,两人一起到“东南山”(邻县山区)讨饭。她们天不亮就悄悄离开村子,天黑后才回到家,往返步行五六十里路。母亲讨回来的东西,有一半一块的饼子,有生的、熟的白薯干,有的饼子已经发霉,长了黑毛,用水洗一下,在锅里蒸一下照样吃。

即使这样,母亲要求我们不能耽误上学。

这两位母亲都是缠过足的,平地走路都不便,何况走山路,单是这一样,她们一定很痛苦。我和通商量好,要在星期天替她们去讨饭。

通比我大两岁,住村西北头,我们既是同学也是平时一起玩耍的好朋友。那一天我们起得特别早,每人提着一个篮子,摸黑儿走出村,路上我们每人又折了一截树棍,预备打狗防身。我们爬过一道山岭后,走进一个小村子。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心情和详细经过,只记得几个简单的情节:

我们不敢走进人家的院子,只在门口学着别人的样子喊:“大爷大娘,给我一口干粮吃吧!”

开始我们两个人结伴在一起,可是人家只能给一份东西,想再多要一份人家就不肯给,于是,到下一个村子我们就分开了。

我听到有人在议论:“看这个孩子,不像是()要饭的。”

在一个村头,有人正扛着犁牵着牲口要下地干活,那人指着牲口背上的口袋说:“这里有花生,你要吗?”我说:“要。”那人说:“你想要,可我不敢给你!”随之旁边一些人哄笑起来。后来我才明白:那口袋里装的是花生种子,已经拌上了信石精(砒霜)。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愤然离开那里。

山区的老乡大多善良,我们转了几个村子,就讨了半篮子东西。

在返回的路上,我在山梁石头缝采了几株苔藓样植物,在缺水的状态下整个植株蜷缩一团,像一朵干枯的菊花,回家用水一泡,立刻泛着暗绿滋生起来,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那天快到村子时,天色尚早,我们怕被村里人看见,就远远的蹲在路边,等天色全黑下来,才扔掉树棍,顶着篮子溜回家。

后来,我们家挨饿的事,终于被二舅知道了,他让二舅母连夜贴了一锅大饼子,盛在篮子里,又装了半面袋玉米,拴在一起背着,天不亮就赶到我家敲门。村里了解到我们的实情,也给了一些救济,最后总算度过了那一个难熬的春天。

 

 *"揭不开锅"___胶东话,即无粮下锅.

小河宛延(17)____我的小学❹2005年拜访当年丐友通(右),他从乡镇企业退休,现在儿孙满堂,衣食无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