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❸
土改后,我家有土地7.2亩,由村里派劳役代耕(享军属待遇),虽然我们没有钱买肥料,粮食产量低,但家中5口人吃饭尚可足食,且有少量盈余,能拿到集上粜了,换一点过日子的零花钱。
1953年,夏季收成还不错,可是到了9月份,老天爷翻脸了,连降暴雨,北河的水很快涨满了槽,母亲赶忙烙了一锅火烧,没等收拾停当,大水就进到院里____北河决堤了。母亲赶快背起装了火烧的面口袋,锁上大门,带着我们兄妹4人,淌着水向村南头三奶奶家跑去。三奶奶家地势较高,可以暂时躲一下,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我们便往南岭上跑。
幸亏这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我们没有往南岭上跑,房子没有倒,院墙也没有倒,但是我们地里的庄稼全被洪水冲倒了,有的被砂石埋没了。孩子们不懂愁,跑到地里捉鱼虾;大人们个个愁眉苦脸,到地里踩着泥浆把一棵棵庄稼扶起来,但也徒劳。
我们村大部分人家都在南岭上有一点地,那年秋天,岭地的庄稼不但没有被水淹了,而且收成挺好;而村北的洼地几乎绝产,我们家的土地全在村北,有的地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来,政府给我们免去了农业税。
洪水过后,我们的地里淤满了沙子石子,村里派劳役帮助我们清理,总算把小麦播种上了。
那年年底,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干部们逐家动员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有的干部讲,“什么是余粮?你家的粮食,留下这个月吃的,剩下的就是余粮!”
,“你们卖了余粮,如果以后又缺粮食了,国家会供应给你们粮食。”
由于秋季歉收,我们家本无余粮,但母亲经不住干部的动员,还是把剩下不多的夏粮,卖掉了一些。
那一年我上小学六年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