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姨夫

(2010-04-28 17:18:58)
标签:

往事/纪实

杂谈

分类: 小河宛延

 

在我诸多亲戚中,我姨夫的一生颇不寻常。

听表哥介绍,姨夫出生于1908年,早年读书,种田,26岁闯关东,日本鬼子侵占东北后,投身抗战,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曾任团秘书长。(我小时候在姨家见到他的一幅戎装照片— 头戴大皮帽子,身扎武装带,腰挎盒子枪,坐在那里,旁边站着一个像勤务兵人。那时我觉得他很神奇,很了不起)。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他因病退伍,因交通不便,到1950年初才辗转回到家乡务农。

那一年,我上小学3年级,在姨家寄住了一年。姨夫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难以磨灭。

他个子不高,方形脸,可能是因为牙齿不好,嘴有些瘪,眼睛小,肤色较黑(可能军旅生活所致)。

他是一个“过日子”的能手,在我所认识的人中,大概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他莳弄庄稼,种菜,都比别人家出色。他在当地大概是最早种芹菜和在旱地种水稻的人。他手巧,木工、瓦工等农村常见的技术活,他都能拿得起来。我有一个可以载重的童用小推车和一张大拉耙,都是姨夫给我做的。他的毛笔字也很棒,我见过他过年时写的春联。

他还善于做生意。我见他农闲时长途贩卖大葱。天不亮,他就独自推着一辆独轮小车,步行几十里路到盛产大葱的邻县以批发价买上一车大葱,天黑赶回家。然后,全家人连夜进行整理,捆扎,顺着每一棵葱的弯儿排整齐,每一捆葱要扎三道儿,二尺来长的葱白,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第二天清早,姨夫又推上这一车葱赶集零卖,从中赚取批零差价和脚钱。

姨母也很会过日子,在姨夫没回来时,她独自带着孩子操持家务,可以说是丰衣足食。

姨夫的脾气不好,别人做什么事,在他的眼里总能挑出毛病。一般情况下,姨母和他们的孩子们都不敢和他争辩,不然他会闹得翻天覆地。我亲眼见到过一次他发脾气,大家正在吃饭,记不清为了什么事他和姨母争辩,姨母没有顺从他说,他突然端起盛满面条的大瓦盆,摔到院子里。

他干什么活总让表哥做他的助手。表哥干什么活都很有门道,我没有见过他骂表哥。

表哥后来也去了东北,在长春一家餐馆学徒,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表哥不在家,我便升为姨夫的第一助手。有一次姨夫砌墙,我当小工。他站在脚手架上,我在下边给他挑泥,递砖。我必须在他发出指令前把所需的泥或砖准确地递上去。有一回,我递上去的砖头,大小不合适,他立马给我砸到地上,吼道:“你没长眼!”

他的坏脾气由来已久。听我母亲说,在她年轻时就曾领教过一次。那是在姨母姨夫刚结婚不久,我姥爷病故。姨夫闻讯就张罗备礼,还要安排马车,打算夫妇一起前去奔丧。但姨母不听从他的安排,独自一人就跑回娘家。姨夫随后追来,要姨母立马回去按他的意思办,姨母却坚决不听,姨夫就大发雷霆,甚至要动粗。这时我的两个舅舅都在东北还没有赶回来,姥姥和两个舅妈被他吓坏了。我母亲这时就冲上去,与之讲理,并把姨母保护起来。在众人的劝说下,他才不得不让步。

他从东北回来后,脾气依旧那么犟,那么倔,不管场合,不分对象,村子里的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三虎”。这因为他在兄弟中排行为三,同时说明他的坏脾气中,还含有不近人情和不理智的成分。我想,他在村子里一定因为坏脾气得罪了不少的人。

1956年“土改补课”时,他被划为“漏划地主”,没收了房产。1962年又以复辟倒算罪,他被判处三年管制。他曾上吊自杀,被姨母砍断绳索救下。不久,姨母因脑溢血先他而去。

1978年,我回乡探亲,听说姨夫病重。我赶到医院看望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子女们发现了他退伍时部队给他开的介绍信,上面盖着部队首长谭甫仁的章。他们把这份材料拿到县民政局,政府按政策给他报销了住院费,发了丧葬费。

1980年,政府又发文件纠正他们的家庭成分为中农,随后法院又发下判决书,明确原判管制是错误的,宣告无罪。

表哥本很优秀,在朝鲜战场,他是炮兵班长,眼见就要提干,因家庭成分不得不被提前转业,现在已经退休。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的姨夫大概就是一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至上
后一篇:我们的汉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