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格调——说说写诗填词之十八
(2009-11-05 14:55:05)
标签:
哨遍楚辞古文语体辛弃疾格调民歌格调书信格调白话格调原上草庐 |
分类: 社稷感怀 |
1.楚辞格调。此格肇始于豪放派大家辛弃疾。他模仿楚辞语体,句中或句末多用“兮”(xī音西)和“些”(suò音所去声)字(均语助词)。如:
辛弃疾 醉翁操·叙别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昔与游兮皆童,我独穷兮今翁。一鱼兮一龙,劳心兮忡忡。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
辛弃疾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
两词全拟楚辞格调。南宋末蒋捷也仿辛词写过一阕楚辞格调的《水龙吟》,“后遂无问津者”。
2.民歌格调。
山桃山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牛希济·生查子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无名氏·菩萨蛮
3.古文格调。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今年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4.白话格调。
幸自得,一分索强,教人难吃。好好地,恶了十来日。恰而今,较些不?
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肐织?衠倚赖脸儿得人惜。放软顽,道不得!
5.书信格调。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籍?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竟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