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校毕业的时候,是非常踌躇满志的。当初到部队,其实是为了日后有个好工作,也是有个金饭碗,当时还没有现在的合同制.一旦有个好工作,一辈子的生活就有了保证.只是有些生不逢时,当时的教育质量着实不敢恭维。我的家乡现在的高考名次在全国都是鼎鼎有名的了,可是我当时的学哥学姐们靠上大学的一个年级将近300多名学生中竟然不到10个,我属于那不得意的一群中的一个.于是决定复读,可是复读费用还是很高的。家里很支持的,咬牙借了钱供我复读.就在那年的9月底,征兵开始了。为了减轻家里经济上的压力,我退出了复读,决定去征兵.不太费劲地,通过体检、家访、政审等程序后,我得以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了。记得家里人很高兴,请了几桌亲朋和同事们来热闹。父母亲的脸上更是露出了少见的笑容。大人们纷纷来祝贺。在当时,家里有人当兵左邻右舍都会来祝贺的。不象现在人情冷漠多了。
在部队我还算吃苦,也要求进步,积极写入党申请书什么的。什么工作都力争走在前头。领导觉得是个可塑造之才,就列入培养对象,允许参加军校的考试。当时一个百多号人的连队也才两个指标。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凭着在学校时的一点功底,很顺利地考上了军校。在军校刻苦学习,比较顺的拿到了毕业证。由于当时正封部队裁军,原来的部队解散了,就分配到了空降兵某部。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分配。高高兴兴地来到新的部队报了到,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空降兵,首先要过的是跳伞这一关。到了新的岗位后,一个师的新分配下来的干部集中在一起进行跳伞集训。听说不及格的要进行补训。部队基本是院墙式的。一个个单位就是一个个院落。我们的集训地也是一个院子的集合,就是好几个院子扎堆在一起。有训练场、宿舍、食堂、军人服务社等。
我们的伞训基地就在湖北某部的伞降场附近.这里有山有水,山上长满了松树.每当下过雨后,松树周围会长满了松菇,那是一种野菇,和土鸡一起炖汤,味道极为鲜美,被当地老百姓当作极品菜.我们会利用傍晚散步的时间去摘点,再到老百姓的小吃店加工一下,喝点小酒,改善生活.那些水被当地人叫作塘,一般都不大,但是水很清.伞训基地就坐落在一个水塘的旁边,由若干个院落组成.这些院落担负着不同的职能,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训练生活区.部队的生活是极为严格的。外出都要请假,而且不能夜不归营.每天晚饭后,晚点名前有一段散步的时光,那是我们的最休闲和放松的时间.除了周末,连扑克牌都是不能打的。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身体练好,把伞训任务完成好.
当时我们一起下到某师的新干部加起来足有一个营,伞训结束后我们合影留念,每当看到那一百多号曾经一起伞训的战友,不禁感叹光阴荏苒,青春不再.到伞训营报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分成班排,按照班排分配宿舍.接下来就是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把我们的伞训宿舍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环境整理的清清爽爽,虽然说部队的住房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干净整洁,看起来自然爽心悦目的。大家可能都知道,一般过集体生活的,就是睡上下铺,我们在伞训队,也不例外。我们当时十几个人一个房间,吃饭都在一个大食堂.晚上也没有什么活动,除了散步外,就是在一起聊天,当时连电视都没有.
报到的第二天,上级领导来给我们做指示.一开始表示对我们欢迎云云,到希望我们为军队建功立业,再讲到伞训的意义,到对我们的深切希望,直讲了个把钟头,一个领导接一个地讲,很快的大半天就过去了。大家可能都有印象,一般在部队呆过的,嘴皮子都比较利索,这是在部队熏陶的结果,大部分都能熏陶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我至今还记得.
领导给我们做指示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露尾巴,要夹着尾巴做人.记得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怎么也不理解我们怎么会有尾巴,只是许多年后才终于明白.小的时候,记得有长辈说过要夹着尾巴做人,到了新兵连的时候,新兵连长给我们说要夹着尾巴做人,到了伞训队了,又听到了这句话,感情夹着尾巴做人是中国的做人的一个准则.中国人凡事讲究中庸,忌出风头,有树大招风之说。在部队也这样,领导最反感的就是太有思想的兵,如果领导说什么,你就做什么,领导准保喜欢你。"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是颠仆不破的真理.如果你经常给领导提点这个,反映点那个,把自己的对部队的想法说出来的话,那领导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刺头,认为你难带.因为这个,农村兵在部队普遍受欢迎,进步也快,而城市兵呢,不给领导添乱就谢天谢地了。
一般的,每个行业自己的一些运行规律,对自己的员工也有不同的要求。虽然我国目前是义务兵制度,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兵也是一种职业.因此,部队喜欢什么样的兵,也是有规律的。军人首先要有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和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军人的个人素质和精神境界是要求比普通人高的,只有这样,关键时候才能冲的出去.部队是个大熔炉.许多人在部队百炼成钢.当然,当兵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不一定是抱着捍卫祖国来到部队的,甚至有些是混来的,但是一个人到底怎么样,在几年的部队生活中就可以看出来了。一个人的本性有可塑性,不管他先前表现如何,在部队的巨大感召力下,最后都会成为精英.许多在地方被认为是非常调皮的战士,最后在部队都大有作为.我有个战友,在学校是个典型的刺头,爱恶作剧,学习一般,在部队考上了军校,凭着自己的悟性在部队干的很好,比其他老乡进步都快.我认为是他具有在部队发展的潜质.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找对了前进的方向,能够更有利于的自己的前途,有利于事业的成功,有利于人生的美满.这样,对于地方上一些人总喜欢跳槽就好理解了。当然,许多平时被看好的人,由于适应不了部队枯燥的生活,很早就离开了.我们那批新兵有三十余个,我记得留在部队继续干的只有6个,其他的在服满役后,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就回老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