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记忆】厂前大食堂

标签:
文化吉化化肥厂厂前大食堂独身宿舍合肥路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座大食堂是我入厂后许多年后新盖的。我入厂时,这里还只是一栋一层的老建筑,标准名称是一食堂,以区别于厂内的三食堂和土城子独身宿舍附近的二食堂。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时临南窗一边每到冬季便圈起来,铺上沙子,每天定期浇水。几天后,沙土上便穿出了嫩绿幼芽:蒜苗。等它们长大后,食堂里满眼翠绿一片鲜辣味……
大食堂地中央放着一个大桶,里面是免费的菜汤,我们叫它福利汤,汤里有应季菜的菜叶,调料就是油盐酱和味精。桶边有一个水舀子,喝汤的人,就用它将汤盛在饭盒盖里。随着伙食条件的越来越好,福利汤也越来越没有了顾客。
那时,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左右,这里便举行独身职工会餐。每人交四两粮票、五毛钱,便可在这里饕餮一顿,最少十个菜,啤酒一人两瓶,不够喝的就喝女独身那份。有一年公司一把手贾庆礼领着公司文工团来了,我们便边吃边看节目,弄得挺乐呵。
还有一件事必须记住,大食堂一进门右边是个小卖部,七八年秋天,这里突然拥挤起来,走近一看,天啊,卖麻花了!文革起和油条一起停止生产的麻花又出现了!
上面讲的这些都是老食堂时的事。新食堂建成后,经常到这里的小餐厅吃饭,就是借着加班和招待客人,在这里蹭饭。一天中午,在这里蹭饭后,在回来的路上,在工会帮我干活的戴莉一边剔牙一边问我,金师傅,要牙签不?什么?牙签,剔牙的!哦,要要——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用牙签。
哪整的?我问。餐厅里的。她说。
1995年初秋,我回到厂办理调转时,在工会当过宣传委员的李威震,还在厂办。见我回来了,便在大食堂小餐厅请了一桌,都是工会的老人和哥们儿,所以那天中午很是尽兴,很令人难忘。
这天还有一个花絮,给我们上菜的服务员,放下一个菜品后对我说,金师傅,好长时间没看见你了!我说,对不起,你是……我是齐晓燕!哦,是曾经在我工作过的联碱车间实习过的齐晓燕,现在在食堂工作了。一晃儿,十多年了,那时的小姑娘都是中年人了。自然,和她又说了几句话。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是从腾讯地图上下载的,就是说,它是2013年的形象,看来,它还在继续为化肥厂员工们服务啊!
__________________
合肥路,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从图右下方那条南北向小路拐过来。我们厂对面是江北机械厂,代号524,就是说,它和沈阳的724是一个系统。两伊战争时,这个厂很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