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张祥河笔下的万柳塘

标签:
文化沈阳万柳塘岳托张祥河道光东巡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沈媒体的小编记者们,一谈到万柳塘,就把张祥河的那句“夹道浓荫直到城”搬出来,还煞有介事地把今天沈空对面那个万柳塘和张祥河说的这一个混为一谈。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俺就想,这些人是懒还笨?是糙还是臭?
好了,不说这帮子人了,咱们还是看看被这帮子人用滥的“夹道浓荫直到城”的全诗吧——
张祥河
廉相池塘在玉京,此间万柳亦齐名。
出关暖意多沿卡,夹道浓荫直到城。
浊酒垆前添客思,短衣马上听秋声。
臂鹰身手从来健,不作蛮腰舞姿轻。
有研究者说,这首诗是张祥河来京时抽空去的万柳堂。从诗中所言看来,倒是很像,因为如果是随驾祭奠岳托那次,不会是这样写法。换句话说,张祥河确实随道光东巡过。对于那次东巡,清史稿记载——
道光九年……己酉,博启图降调,以耆英为礼部尚书。上谒福陵,临奠弘毅公额亦都墓,加恩后裔博克顺等。癸丑,行大飨礼。上至盛京,诣太庙宝册前行礼。乙卯,上诣天坛、堂子。奉皇太后幸嘉荫堂。临奠克勤郡王岳托墓。朝鲜国王李钖遣使贡方物。戊午,诣地坛……
这就是史载的清帝最后一次东巡祭祖,也是清帝最后一次在盛京祭奠岳托,张祥河即使是文人画家,也没有给这次祭奠留下一字,真真令人不解。好了,还是说说张祥河这首对岳托未提一字的诗吧!
张祥河起句便说,北京也有万柳堂,然后说,沈阳的万柳堂和前者齐名啊!接着就是小南关或者大南关沿路的感受,然后就是那句至今令沈阳人骄傲和感怀不已的“夹道浓荫直到城”!
想一想,多么令人流连忘返的一条路啊,那不是今天那纤细瘦弱、间隔几米才一棵柳的柏油路,那是疏疏密密、簇簇拥拥、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一道长长的风景!
直柳、弯柳、垂柳……
那时,沈阳从城里到城外,到处是柳,所以那时在沈阳民间,便有称沈阳为“柳城”之习。很可能是关东性格使然,这个过于柔媚的称谓没有叫响。令闲人很想探究的是,诗中的“夹道”是指哪条道?“直到城”是指外城还是内城?当然,依闲人所见,从早年的老地图上看,万柳堂一带这个“道”可能是小南关那条道,这个城可能是小南边门那座城——很简陋的一座城门。
张祥河此诗的后四句,和万柳堂自然景观的关系不大了,所以闲人也不再阐释对这后四句的理解了,但要说的是,那时的万柳堂,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一种关东特有的粗犷和细腻相融合的美,所以那里才成为后来沈城人踏青插柳的必到之处。
张祥河是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留世之作为《宝砚山房诗集》。他于道光九年的随驾东巡,写下了许多和盛京有关的诗词,这为我们认识和了解那时的家乡,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具有美学意义上的佐证。
是啊,夹道浓荫直到城,这才是值得我们怀念和赞美的沈阳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左上方那个“屯”字,就是无名屯,后来叫乌民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祥河作品选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