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大街琐忆】省委糕点

标签:
沈阳和平大街辽宁省委省委糕点品牌效应品牌张力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
写下这个题目之前,我已经在网上找了几天关于省委糕点的资料文字。但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字也没有找到。在我的记忆中,前些年网上还有省委糕点在沈阳路开了分店的文字。现在,却一字不见了。怪哉。
记忆中,我对省委糕点的第一次印象,是从广场纪念碑骑车回市里,过了十字路口,便看到那长长的队列,从省委左边一家面店铺的窗口向着人行道边延伸,足有几十米长。
我放慢车速,细细地观望着排队的人,嗯,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是省委大院的人,这从他们的衣着
这里的糕点,或者说面点,或者说面食,我不敢说是全市最好吃的,也不敢说是最便宜的,但我敢说,是最安全的。这就是我当时一边蹬车一边想到的。但后来,也就是十年以后,我在沈阳路香雪饭店西边的省工商业联合会那座楼下,看到了一个门脸,看到了省委糕点的牌子。
这是一家分店,还是原店搬到了这里?但是我没有看到长长的队伍,更确切一点说,我没有看到一个人在窗口前购买。我当时就觉得,省委糕点应当火起来的,不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从人的好奇心理上看,都应当火起来。
人们对品牌意识的觉醒,源于市场的活跃和竞争,更源于品牌本身所具有的市场张力。就像人们耳熟的皇姑雪糕、大舞台麻花,它们所具有的市场张力,其实就是品牌本身的文化积累。积累越多,张力越大。
后来,去古玩市场,一次次地从这里经过,这里也始终没有看到我所想象的长长的队伍。再后来,就看不到它了。
和省委糕点相比肩的面食,就是省委党校东门的党校馒头。你看,还得是党的食品好。
请看当年的新闻报道——
《辽沈晚报》2011年05月26日:
看,余下的,咱老百姓也能沾点光了,呵呵!
所以扯到党校馒头,是因为省委糕点没有在网上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好像这个店,这个品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好像它不过是我闲人的想象而已!
再说一遍:怪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人争相购买党校大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