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三好街同年岁(1)

标签:
沈阳南湖公园东北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三好街 |
分类: 散文 |
即使这里有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也完全可以用荒凉来形容它。
它位于这座城市的西南,古老的浑河从它的南面流过。
在南北朝向上,一条显然是被菜农和经常上市里的人踩出的土道,已经可以从容地走过胶皮马车了。正是菜农和上市里的人以及市里菜贩子的踩踏,正是他们年复一年地践行鲁迅那几句关于路的名言,这里终于在60年前,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1953年,有了一条路。
而就在这条路的西边,此刻,一座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接着不久,两座以听觉和视觉形成强烈反差、被分别称为“音专”和“美专”的学校,也一南一北地出现在这条土道的路东。
而在靠近“音专”的北面,由东至西,有一条清粼粼的小河静静地流过。
这样,三座学校使这片荒凉的地域弥散出强烈的文化和艺术气息,校园里的歌声、琴声、笑声和菜园里的虫鸣、河里的蛙鸣、树上的鸟鸣构成一组清新而恬静的和弦……
似乎是转瞬之间,10年过去了。这条道尽管还很窄,路边仍旧是野草丛生,但比之十年前,已经不那么冷寂了。
10年之后的一个夏季的一天,一个少年从“音专”校门走出来,折身向北拐去。当他走到一座小桥时,他看到桥下河里的水,非常的清澈。如果不是肚子饿了,他会在这里好好玩一会儿的。50年后,他说。
这个少年是去考“音专”的,他极有音乐天赋,一付好嗓子。
来的时候,母亲在他的兜里揣了两毛钱,他没有花,他知道,这两毛钱对他家来说,很重要的,可以买菜的。尽管他肚子很饿。
初试、复试。
榜上有名。
同院邻居、在这条街的最南端一个厂子上班的姜叔,从他报考后,每天下班时,都特意去“音专”看榜。然后告诉他的母亲:有你儿子的名!
最后,姜叔不再说话了。
最后他和他家里都知道,他因为政审最终没有被录取。
这个少年就是我的哥哥。他退休时的职业是:水暖工。
这所被当时老沈阳人一直习惯地称为“音专”的学校——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就是后来的沈阳音乐学院。同样,“美专”——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就是后来的鲁迅美术学院。
西边那座大学,当然就是东北工学院。
那条清粼粼的小河,就是小沈水:五里河。
10年里,这里又增添了学校,医院。
这条街就是三好街,1957年,它才有了这个名字,一个好像就是为这条街两边的学府的学子起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专,就是鲁美,音专就是沈音;大椭圆型中间那蓝色的曲线,就是当年的五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至下:鲁美、五里河桥、沈音、东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图提供:柳塘寒士,在此致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时,这里就是一片沼泽和荒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年音专。
_________
院长李劫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偶然的投机,葬送了他一生的荣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