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2013-01-16 14:46:50)
标签:

沈阳

大西边门

大西菜行

一经街

大西门

分类: 散文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大西菜行,就不能不说大西边门。

清末民初,出了大西边门,在它的两边你就会看到日杂铺、棺材铺、卖鞭炮的,卖烧纸的……

如果你再向西多走几步,就是当年的杀人场:一经街。

所以那时在沈阳骂人有这样一句狠话:你个出大西门的!

出了大西门,就是奔大西边门,就是奔一经街,就是被砍头。

然后,尸体被拉到后来的大西菜行或青年公园一带,被领被埋。

所以那时官方出城走哪个门,是很有讲究的,皇上大都走小西门的。

那时,大西菜行和青年公园一带,大都是菜地。后来,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大西边门一带,渐渐热闹起来。本地的穷苦人来了。山东人来了,河北人来了,做买卖来了。

终于,随着岁月的流逝,杀人场不见了,坟茔地没有了,一个新兴的商圈,在这里出现了。

1934年,日本人在这里开辟了菜市场。1935年正式开业后,从小东菜行迁来的大商号:“仁义和”、“同丰庆”、“万聚福”等海味店,壮大了这里的规模,提升了这里的档次。同时,小摊贩、拉筐头的小贩,也相继进入市场营业。

有资料记载:市场最兴旺时,有肉铺10家、海味店5家、干菜店15家、鱼店10家、蔬菜店40多家,共80余家。

大西菜行,又一个由日本人建立的行市,出现在沈阳。

大西边门一带,在我儿时印象最深的,不是有轨电车,也不是进城的马车,而是在大西浴池东边的一家棺材铺。记得儿时,我们小伙伴只要从那里经过,都要站在门边,向里面看很久很久,看师傅们认真地在那里,拉锯的拉锯,刨刨子的刨刨子,吱吱嘎嘎,叮叮当当,一具翘着头的棺材就成了。更令我们心悸的,是那已经着色上漆的棺材,就是成品,大都立在屋角黑乎乎的地方,看着很是渗人。

大西边门一带是我儿时以至一直到青年时代经常和必须经过的地方。

上太原街,上南站,上中山公园,都要在这里上车,就是五分钱一张票的有轨电车,那个站的站名,就叫大西边门。在这个车站的身后,就是高高的青砖盖起来的大瓦房。在我最小的时候,依稀记得,在大西边门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上,还有早年残存的黄土堆墙。那时的大西边门,你可以站在大西浴池胡同外的人行道上,清晰地看到不远不近的“七节大楼”——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那伟岸的身躯。沧桑的十一纬路上,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驰过……

大西边门一带记忆还比较深的,就是路南的那个副食店了,直到现在,它还在,只是面目全非了。至于文革后的迎宾食品店,已经算不上是大西边门和老菜行一带的文化元素了。

外圆内方的沈阳城,八个边门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最为珍贵的历史遗产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日渐繁华的大西边门.
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二、三十年代的大西门,已经很时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出大西门的正经干活儿的人,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皇帝老儿,爱走此门儿!
 小西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早年的十一纬路。
     ___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早年的一经街。
     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早年大西边门的刑场。
     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记忆】我的大西菜行(3)
红圈内即为大西边门和大西菜行区域。沈河副食商场的前身,就是大西菜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