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黄家大院保住了!

标签:
黄家大院九门路大院西厢房董雅南后巷文化 |
分类: 摄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奈那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谁想,那高墙深院依然矗立!碰巧附近有一群没有搬走的住户还在
那里,其中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热情地向我介绍了黄
家大院没有拆迁的原因:
样。后来建筑大学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保留,终获准。中年人告诉
我,现在大门紧锁是因为建筑大学已经派人在里面执行守护,主要
是保护当时的老家具等。
矗立在中产阶级和准中产阶级居住的小区里。
在十王府后巷,提起黄家大院,没有人不知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家先生是中医,一家老少都住在四合院里,也算是当时的大户人家了。 ”一位老人说。
当记者来到黄家大院时看到,古香古色的大门已经破旧,门面腐蚀严重,边缘也已破损。但透过大门,还是能看出这户人家当年的富贵。黄家在去年沈河区收购危房时,已将房子卖掉,现在大门紧锁。
通过住在旁边的希大娘,我们走进了黄家大院。院子中间有一棵大杨树,希大娘说这棵树差不多有40多年了,在院子里算是“年轻”的。黄家有正房三间,东厢房和西厢房各两间,靠近大门的位置还有两间房。
走进正房,里面铺着木制地板。 100多年的时光,让地板的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暗黑色。顶棚并不是平的,而是以阶梯状向上连接在一起的。“这叫升顶棚,那个年代的房子都不是平顶。 ”居住在这里的王先生说。
气派非凡的大户人家
65岁的居民李素容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当年在黄家大院里迎亲的故事。
1941年的一天,黄姓人家办喜事,门上贴着大红喜字。听说新过门的媳妇是17岁的董雅南,她是被新郎官黄斌用小轿车接回家的,之前还在奉天城很有名气的鹿鸣春饭店摆酒席。
迈过高高的门槛,董雅南走进了十王府后巷的黄家大院。新房是当时的正房东屋,这一住就是60余年。如今已经80多岁的董雅南老人共有九个子女。黄家在去年就已搬走。
在黄家大院里,如今住着的只剩两户人家。60岁的希大爷刚出生就跟随家人搬到了这里。“最多的时候,院子里共住了9家人。 ”
希大爷回忆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门都是黝黑发亮的,整齐的方砖,两侧的上下马石很气派,房子举架都有4米多高。当时除了进门的一侧,屋子的另外三面都是炕,这也是满族人的传统居住习惯。
辽沈晚报
_____________
2
去九门路时看到了她。
2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