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长篇小说《胎记》 |
8.
欧阳冬还没走进排练室,就听见里面拉琴的声音,是正在排练的小合唱《摘苹果的时候》的伴奏分谱。是他拉的,她想。她走进屋,屋里只有童小非一个人,他背对着她,全神贯注地拉着。
欧阳冬自己也弄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在一瞬间把自己绝对自信的大度丢得干干净净,她赌气似的将书包往椅子上一扔,看也不看童小非一眼,便快步走到长桌前,拿起自己的杯子向门外走去,去打水。
童小非扭过头看了她一眼,继续拉琴。
欧阳冬到水房打完水,又急匆匆地走回来,便坐在长桌前慢慢地喝水。
童小非继续拉着。
欧阳冬突然意识到自己象个斗气的小母鸡,她差一点哭出来,我怎么这么没出息呀。她把水杯盖好盖放到桌子上说:“你怎么不打水呀?”
童小非回过头:“什么?”
“你怎么不打水呀?”
“不急。”他继续拉琴。
欧阳冬束手无策了。她呆呆地坐在长桌前,急切地盼望着同事们尽快进来几个。当她终于听到楼梯上响起脚步声和说话声时,她便站起身开始整理队员们的椅子和谱台。
童小非也放下了琴,走到长桌前拿起自己的军用水壶,从欧阳冬的身边走了过去。
欧阳冬感到自己就要虚脱了,心里和身体都空荡荡的。她知道,自己刚才那拙劣的表演只会使童小非对她更加鄙视。一根钉歪了的钉子从椅子腿处露出钉尖,在欧阳冬右手的手指肚顺利地划过,欧阳冬叫了一声,血流了出来。周健跑过来一看,说:“哎呀,怎么搞的?”
欧阳冬捏着自己的手一声不吭,紧紧地咬着嘴唇——她很怕自己的眼泪流出来。伤口并不怎么疼,但心疼。
周健说:“上卫生所吧?”
刘光明走过来,看一眼说:“口子不小哇,快去吧,小周你和她一起去。”
“走啊。”周健催促她。
欧阳冬不动。眼睛盯着还在流血的伤口,耳朵听着楼梯道的声音。
童小非终于进来了,他看一眼围在欧阳冬周围的人,脚步不停地走到长桌前,把水壶放好,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操起了琴。
欧阳冬彻底绝望了,她说:“走。”
欧阳冬和周健刚走出门,刘光明就在童小非的后背上给了一巴掌,“你怎么回事?一个谱台上看谱的,你怎么能这样?”
“咋的了?”童小非放下琴问。
“你没看见欧阳的手破了吗?”
“手破了就上卫生所呗。”
刘光明没说话,看了一会儿童小非,陡然想起这些天这俩孩子不太说话——哦,闹别扭了。对了,童小非手冻伤时欧阳也没有表示什么……
小孩子,斗气呢。想到这,他以老大哥的口吻诚恳但严肃地说:“小老弟,咱们可是大老爷们儿。”
童小非咬了咬下嘴唇,问:“刘哥,左手右手?”
刘光明哭笑不得,说:“左手右手都得关心,革命同志嘛。”
童小非不再说话。
欧阳冬回来了,手上缠着药布,周健的手里还拿着一卷。
童小非转过身看着欧阳冬的手,欧阳冬坐下来,他还一直看着。
周健向欧阳冬交代了几句后,用棉皮鞋的后跟在童小非的脚上使劲踩了一下。童小非叫了一声,周健没事似的走向自己的座位。
“还疼吗?”童小非小心翼翼地问。
欧阳冬摇头。其实很疼,但她不想在他面前“撒娇”。
李剀南匆匆地走进来,直奔欧阳冬。详细地问过后说:“今天你就别拉了。”
“没关系的,是右手——幸亏是右手,还是中指。”
“那也不行,持弓一样要受力的——正好有几个刚配器的总谱,你抄分谱吧,听话。”
欧阳冬点头。
中午,大家又都围过来问候欧阳冬。欧阳冬真的不好意思了,说:“你们吃饭去吧,谢谢各位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重大工伤事故呢,我没那么娇气……”
大家七嘴八舌地阐明手指对欧阳冬的重要以及尽快痊愈对宣传队的意义。
欧阳冬的手不疼了,同事们多好。当然,除了他以外。
童小非早就不见了。他现在十分尴尬。欧阳冬得意地想。
下班时,欧阳冬才发现爸爸出差从上海买的那精致的皮手套用不上了,纤细的手指套根本无法将她那缠着厚厚的药布的手指头伸进去。很快,几个女孩子的手套也都试过了,都不行。
几个男队员非常想把自己的手套让她用,但谁也不敢吱声——她会先推辞,然后接过来,最后在没人的地方把它塞到书包里。她不用男性的任何东西!咱们何苦呢,自己还得挨冻!
“这可咋整……”周健犯了难。
“没事儿,一手扶把呗。现在路也不滑了。”欧阳冬笑着说。
在楼下,周健去坐通勤车了,她嘱咐欧阳冬:“你可慢骑啊?”
“放心吧,天亮前我一定到家。”
周健看着欧阳冬,满意地说:“欧阳,会幽默了。”
欧阳冬向存车处走去。存车处的周师傅从窗口伸出头招呼她,让她过来。
欧阳冬走过去问:“周师傅,有事呀?”
周师傅从窗子里拿出一副手套,说:“一个小伙子让我把它给你,说是说好了的。”
欧阳冬接过手套。
这是一副羊皮手套,里面有温软、细腻的绒毛;手套很大,四指连通的;两只手套还还由一根线连着——这是新的,没有用过的。欧阳冬把它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一股说不清的但一点也不难闻的味道从手套里散发出来。
“好货。”周师傅说,“那羊皮是熟过的——至少得6块钱。”
欧阳冬点点头,说了声“谢谢周师傅”。就低着头拿着手套进了车棚。她打开车锁把车推出来后,戴上了那副手套。她匆匆地走过周师傅的小屋子,上了车快速离去。她怕周师傅看到自己的眼泪。
欧阳冬自己也弄不明白,是委屈还是感动,不争气的眼泪在闻到手套的气息后,也不跟她打任何招呼,就擅自流下来了。
好暖和,好舒服啊,那细腻的绒毛热情地簇拥着她那包着药布的手指,熟过的羊皮象羊本身一样温驯。手心出汗了,很快又被绒毛吸收……
泪水淌在脸上让风一吹,凉凉的。
他要在中午的一个小时时间里跑上几家商店,一个商店用20分钟的话,他如果跑三个商店就没有吃饭时间了。怪不得下午他的肚子直响,还以为他闹肚子了,当时还想,这是报应吧……
在到家后应付了妈妈和爸爸的询问、嘱咐和唠叨之后,欧阳冬躺在床上摆弄着手套。戴上,摘下来,再戴上——咦,里面有个纸团!她摸出那个纸团,打开,上面写着:晚上最好能把药布打开,这样好的快。别怕麻烦,多换几次,要保持药布的原色才行。
是他的字。这家伙,只想着看着干净……
欧阳冬一点点起开粘膏,将药布一圈圈地打开。别说,药布真有点脏了。
这家伙。
伤口裸露出来,见了空气特别舒服。
欧阳冬突然想到,明天见到他,该说什么呢?说谢谢你。不好,没啥意思。说你费心了,太普通了。对,说让你破费了,多少钱哪?不行不行,他会生气的——可这是他工资的近三分之一啊……对,让周健帮个忙,说服他把钱收下。
欧阳冬把纸条平整好,下了床把它捅进了自己的抽屉。
那个女孩子也许是他的同学吧,不,是亲戚,也许是表妹。
欧阳冬懊恼起来,她大致地总结了自己这一天的心态和表现,发现自己至少倒退了5岁!
窗外,有车驶过。车灯的灯光折射到窗子上,一闪就消逝了,只留下引擎渐渐弱去的声音。
欧阳冬握着羊皮手套睡着了。
睡前她想过,手一好,这手套就用不着了。当然,如果硬戴也可以,但总不是那么回事。再说春天就要来了。
欧阳冬还没走进排练室,就听见里面拉琴的声音,是正在排练的小合唱《摘苹果的时候》的伴奏分谱。是他拉的,她想。她走进屋,屋里只有童小非一个人,他背对着她,全神贯注地拉着。
欧阳冬自己也弄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在一瞬间把自己绝对自信的大度丢得干干净净,她赌气似的将书包往椅子上一扔,看也不看童小非一眼,便快步走到长桌前,拿起自己的杯子向门外走去,去打水。
童小非扭过头看了她一眼,继续拉琴。
欧阳冬到水房打完水,又急匆匆地走回来,便坐在长桌前慢慢地喝水。
童小非继续拉着。
欧阳冬突然意识到自己象个斗气的小母鸡,她差一点哭出来,我怎么这么没出息呀。她把水杯盖好盖放到桌子上说:“你怎么不打水呀?”
童小非回过头:“什么?”
“你怎么不打水呀?”
“不急。”他继续拉琴。
欧阳冬束手无策了。她呆呆地坐在长桌前,急切地盼望着同事们尽快进来几个。当她终于听到楼梯上响起脚步声和说话声时,她便站起身开始整理队员们的椅子和谱台。
童小非也放下了琴,走到长桌前拿起自己的军用水壶,从欧阳冬的身边走了过去。
欧阳冬感到自己就要虚脱了,心里和身体都空荡荡的。她知道,自己刚才那拙劣的表演只会使童小非对她更加鄙视。一根钉歪了的钉子从椅子腿处露出钉尖,在欧阳冬右手的手指肚顺利地划过,欧阳冬叫了一声,血流了出来。周健跑过来一看,说:“哎呀,怎么搞的?”
欧阳冬捏着自己的手一声不吭,紧紧地咬着嘴唇——她很怕自己的眼泪流出来。伤口并不怎么疼,但心疼。
周健说:“上卫生所吧?”
刘光明走过来,看一眼说:“口子不小哇,快去吧,小周你和她一起去。”
“走啊。”周健催促她。
欧阳冬不动。眼睛盯着还在流血的伤口,耳朵听着楼梯道的声音。
童小非终于进来了,他看一眼围在欧阳冬周围的人,脚步不停地走到长桌前,把水壶放好,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操起了琴。
欧阳冬彻底绝望了,她说:“走。”
欧阳冬和周健刚走出门,刘光明就在童小非的后背上给了一巴掌,“你怎么回事?一个谱台上看谱的,你怎么能这样?”
“咋的了?”童小非放下琴问。
“你没看见欧阳的手破了吗?”
“手破了就上卫生所呗。”
刘光明没说话,看了一会儿童小非,陡然想起这些天这俩孩子不太说话——哦,闹别扭了。对了,童小非手冻伤时欧阳也没有表示什么……
小孩子,斗气呢。想到这,他以老大哥的口吻诚恳但严肃地说:“小老弟,咱们可是大老爷们儿。”
童小非咬了咬下嘴唇,问:“刘哥,左手右手?”
刘光明哭笑不得,说:“左手右手都得关心,革命同志嘛。”
童小非不再说话。
欧阳冬回来了,手上缠着药布,周健的手里还拿着一卷。
童小非转过身看着欧阳冬的手,欧阳冬坐下来,他还一直看着。
周健向欧阳冬交代了几句后,用棉皮鞋的后跟在童小非的脚上使劲踩了一下。童小非叫了一声,周健没事似的走向自己的座位。
“还疼吗?”童小非小心翼翼地问。
欧阳冬摇头。其实很疼,但她不想在他面前“撒娇”。
李剀南匆匆地走进来,直奔欧阳冬。详细地问过后说:“今天你就别拉了。”
“没关系的,是右手——幸亏是右手,还是中指。”
“那也不行,持弓一样要受力的——正好有几个刚配器的总谱,你抄分谱吧,听话。”
欧阳冬点头。
中午,大家又都围过来问候欧阳冬。欧阳冬真的不好意思了,说:“你们吃饭去吧,谢谢各位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重大工伤事故呢,我没那么娇气……”
大家七嘴八舌地阐明手指对欧阳冬的重要以及尽快痊愈对宣传队的意义。
欧阳冬的手不疼了,同事们多好。当然,除了他以外。
童小非早就不见了。他现在十分尴尬。欧阳冬得意地想。
下班时,欧阳冬才发现爸爸出差从上海买的那精致的皮手套用不上了,纤细的手指套根本无法将她那缠着厚厚的药布的手指头伸进去。很快,几个女孩子的手套也都试过了,都不行。
几个男队员非常想把自己的手套让她用,但谁也不敢吱声——她会先推辞,然后接过来,最后在没人的地方把它塞到书包里。她不用男性的任何东西!咱们何苦呢,自己还得挨冻!
“这可咋整……”周健犯了难。
“没事儿,一手扶把呗。现在路也不滑了。”欧阳冬笑着说。
在楼下,周健去坐通勤车了,她嘱咐欧阳冬:“你可慢骑啊?”
“放心吧,天亮前我一定到家。”
周健看着欧阳冬,满意地说:“欧阳,会幽默了。”
欧阳冬向存车处走去。存车处的周师傅从窗口伸出头招呼她,让她过来。
欧阳冬走过去问:“周师傅,有事呀?”
周师傅从窗子里拿出一副手套,说:“一个小伙子让我把它给你,说是说好了的。”
欧阳冬接过手套。
这是一副羊皮手套,里面有温软、细腻的绒毛;手套很大,四指连通的;两只手套还还由一根线连着——这是新的,没有用过的。欧阳冬把它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一股说不清的但一点也不难闻的味道从手套里散发出来。
“好货。”周师傅说,“那羊皮是熟过的——至少得6块钱。”
欧阳冬点点头,说了声“谢谢周师傅”。就低着头拿着手套进了车棚。她打开车锁把车推出来后,戴上了那副手套。她匆匆地走过周师傅的小屋子,上了车快速离去。她怕周师傅看到自己的眼泪。
欧阳冬自己也弄不明白,是委屈还是感动,不争气的眼泪在闻到手套的气息后,也不跟她打任何招呼,就擅自流下来了。
好暖和,好舒服啊,那细腻的绒毛热情地簇拥着她那包着药布的手指,熟过的羊皮象羊本身一样温驯。手心出汗了,很快又被绒毛吸收……
泪水淌在脸上让风一吹,凉凉的。
他要在中午的一个小时时间里跑上几家商店,一个商店用20分钟的话,他如果跑三个商店就没有吃饭时间了。怪不得下午他的肚子直响,还以为他闹肚子了,当时还想,这是报应吧……
在到家后应付了妈妈和爸爸的询问、嘱咐和唠叨之后,欧阳冬躺在床上摆弄着手套。戴上,摘下来,再戴上——咦,里面有个纸团!她摸出那个纸团,打开,上面写着:晚上最好能把药布打开,这样好的快。别怕麻烦,多换几次,要保持药布的原色才行。
是他的字。这家伙,只想着看着干净……
欧阳冬一点点起开粘膏,将药布一圈圈地打开。别说,药布真有点脏了。
这家伙。
伤口裸露出来,见了空气特别舒服。
欧阳冬突然想到,明天见到他,该说什么呢?说谢谢你。不好,没啥意思。说你费心了,太普通了。对,说让你破费了,多少钱哪?不行不行,他会生气的——可这是他工资的近三分之一啊……对,让周健帮个忙,说服他把钱收下。
欧阳冬把纸条平整好,下了床把它捅进了自己的抽屉。
那个女孩子也许是他的同学吧,不,是亲戚,也许是表妹。
欧阳冬懊恼起来,她大致地总结了自己这一天的心态和表现,发现自己至少倒退了5岁!
窗外,有车驶过。车灯的灯光折射到窗子上,一闪就消逝了,只留下引擎渐渐弱去的声音。
欧阳冬握着羊皮手套睡着了。
睡前她想过,手一好,这手套就用不着了。当然,如果硬戴也可以,但总不是那么回事。再说春天就要来了。
后一篇:怀旧长篇小说《胎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