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长篇小说《胎记》 |
6.
一座座日伪时期建起的的小楼,构成一个群落,盘踞在这座城市的西南面。
26栋小楼的院子里有一棵形态婀娜的梓树,此刻在寒风中摇曳着干枯的树枝。小楼墙体上,还残存着上一个季节留下的常春藤的藤蔓,它们虬曲的肢体象蛇一样地攀附在麻面的墙体上,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九•一八”之前,这里是一片旷野。春秋两季,漫天的干风卷着沙土向城市的中心狂奔,把整个本来就已经灰突突的城市弄得更加灰头灰脸。“九•一八”后,日本的开拓团家属在这里定居。他们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在这里盖起了一座座红砖平房和小楼。看样子他们是要在这里扎下去了。
住小楼的人显然比开拓团的人地位要高,这从他们的服饰上就能看出来。每天清晨,身着和服脚踏木屐的日本女人手里拿着根柳条之类的物件,送她们的孩子去日本人开的学校上学。一旦有中国的孩子出于好奇,凑近她们时,这些以温柔贤惠著称于世的女人,便将手里的柳条向中国孩子那瘦弱的身上用力抽去……
小楼形态各异、造型精巧,没有一座是重样的。它的设计者是当时日本国内的非主流设计队伍,标新立异是他们的唯一追求,因此这些小楼与日本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很大,与欧美的建筑也不完全一样,很现代派。小楼一共有54座,于是人们便叫这里为“扑克楼”。“扑克楼”给中国百姓带来许多误解,以为看到了这些小楼就等于看到了日本。
“八•一五”前后,日本人带着他们哭眼抹泪的女人回归东瀛,小楼里的家用物品被中国百姓抢个精光。百姓说:我们也抢一把小鬼子!
解放后,这些小楼居住的大多是省、市直机关和文化部门的一般干部。一个院子里(也就是一座小楼里)要住的是几户人家了。从这里进进出出的人大都很有教养,皮肤也白,服饰也整洁。甚至常常会有一辆“华沙”或“伏尔加”停靠在某个小楼的院门前。于是从这里经过的人们便以极羡慕的神情看着这辆车和车里的人。
欧阳冬家就在这里,住在26栋,和另一家合住,她家住在楼上。
不大的厅里,里有着沉重的深褐色家具和书柜,沉重的落地钟……墙上,有一幅挂在镜框里的全家福,父亲欧阳志向、母亲夏秋岚坐在前面,身后是欧阳冬和她穿着一身戎装的哥哥。照片是前几年的,所以照片上的欧阳冬清纯得如同一朵带着露水的小花儿。
欧阳冬的母亲夏秋岚靠在床头看新近出版的《红楼梦》。她四十多岁,戴着一副近视镜,紧抿着的嘴角使她看起来显得很干练。欧阳冬的父亲坐在桌前修理一个小闹表,闹表的零件放在一个手绢上。他戴着花镜用螺丝刀这碰碰,那捅捅。他不到五十岁,慈眉善目,脸上总是挂着令人莫名其妙的微笑。
“秋岚,《资治通鉴》正在编撰,你就等着吧。”
“书还是少——你们出版社成天就是学习、批判?大小你也是个头儿,抓抓出版吧。”
“好好,我一定抓——哎,你们学校对新教材的反映怎么样?”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中,有一句‘姿容妙曼’给删去了——见鬼!冯婉贞的美丽也成了罪过?不象话!怎么能随便删去文献中的文字?”
“唉,不就一句吗?”
“还有一句——注释中还注明了选自徐珂的《清裨类钞》,讲到这课时,我怎么向学生解释?”
“白玉微瑕,白玉微瑕。你呀,得陇望蜀,忘了成天给学生背语录了?”
夏秋岚不再理睬丈夫。她知道,你要是和他较起真来,他特别兴奋。陪不起。
欧阳冬推门进屋。
“妈,爸——”
夏秋岚欠欠身看一眼女儿,说:“饭菜都在锅里,热的。”然后继续看书。
欧阳志向问欧阳冬:“冷不冷?冻脚不?”
“不冷。”
欧阳志向将桌子上的小闹表等物件收拾起来,用抹布擦了擦桌子,又拉过一把椅子放好。欧阳冬洗完手,
到厨房端出饭菜默默吃起来。
欧阳志向看了一会女儿吃饭,就默默地回了寝室。
屋里静悄悄的。
欧阳冬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心事。
就寝时,已经钻进被窝的欧阳冬,又坐了起来。她想了想,顺手拿起床头柜上的小镜子下了床,走到大镜子前,背对墙上的大镜子,掀开内衣,从小镜子里看着自己的后背。
心情好多了。这几天萦绕在心中的无名的烦躁和没有原由的恐惧感也消失了。欧阳冬觉得自己挺好笑的。但她很清楚自己的烦躁和恐惧感是从自己的背部产生瘙痒开始的。刚才她让妈妈看了一下后背。妈妈笑了,说:“扣得太紧了。”她在女儿那晶莹如雪的后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你都20了……”欧阳冬摸着被胸罩勒得微微凹陷的地方,撅了撅嘴。从去年开始,她明显感到自己的胸部和臀部越来越不听话。特别是上下楼时,会有非常明显的起伏感和颤动感!这真难为情……于是她在单位上下楼时即使再急,也尽量放缓步子,以使那几个家伙消停点儿……
后背左侧肩胛骨下方,有一块蓝色的胎记,这块胎记如笔触粗糙的两个汉字——丁兮。
欧阳冬放下镜子转过身,木然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突然,她打了一个喷嚏,便赶紧钻进被窝。
姥姥在世时告诉她,刚出生时,那块胎记还看不清是两个字,是她长到7、8岁时,妈妈在一次给她洗澡时发现的。妈妈发了一会儿呆,然后笑着说:“也好,以后不怕丢了……”欧阳冬能够想到妈妈当时的心情。尽管她根本不信那些乱七八糟的宿命八卦,但白背蓝字的,叫你不得不犯点寻思。因为毕竟文字是有思想的,它不象一块“正经八北”的胎记,你根据它的形状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是猫,是狗,是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它却偏偏是一个书卷味极浓的人名!造物主真是公平,给你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儿,一个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瑕疵的女儿,但得让她有块胎记——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全身无瑕疵的女孩子。你夏秋岚的女儿就得特殊吗?
进入青春期时,夏秋岚对她的管教越加严格。外面正处于“革命”岁月,以往中学生必要的青春期教育完全被废止。处于青春期又没有任何引导与教育的的男孩子,象苍蝇似的试图以各种方式接近她。夏秋岚那一阵子真是够累的,她既为第一次月经来潮的女儿高兴,又自己在屋子里掉下莫名其妙的眼泪。养个漂亮的女儿仅仅是骄傲吗?操透心了……
好在欧阳冬真为家里争气,她继承了夏秋岚性格中的矜持因子,十一、二岁便学会了对男孩子目不斜视,并一次次地摆脱了他们的纠缠。到15岁时,欧阳冬举首投足完全是一个成熟的女孩样了。但这引来了更多男孩子的进攻——一个美丽的、15岁的、会拉小提琴的、成熟得象一个极有教养的公主般的女孩子站在眼前,冬妮娅、林道静算什么呀?
冲啊!
于是夏秋岚更加操心。
眼睑有些发沉,意识也不太清晰了。欧阳冬放松了自己的神经,掖好被角闭上了眼睛。
窗外,梓树在风中发出很轻很轻的唰唰声,怪好听的。
一座座日伪时期建起的的小楼,构成一个群落,盘踞在这座城市的西南面。
26栋小楼的院子里有一棵形态婀娜的梓树,此刻在寒风中摇曳着干枯的树枝。小楼墙体上,还残存着上一个季节留下的常春藤的藤蔓,它们虬曲的肢体象蛇一样地攀附在麻面的墙体上,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九•一八”之前,这里是一片旷野。春秋两季,漫天的干风卷着沙土向城市的中心狂奔,把整个本来就已经灰突突的城市弄得更加灰头灰脸。“九•一八”后,日本的开拓团家属在这里定居。他们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在这里盖起了一座座红砖平房和小楼。看样子他们是要在这里扎下去了。
住小楼的人显然比开拓团的人地位要高,这从他们的服饰上就能看出来。每天清晨,身着和服脚踏木屐的日本女人手里拿着根柳条之类的物件,送她们的孩子去日本人开的学校上学。一旦有中国的孩子出于好奇,凑近她们时,这些以温柔贤惠著称于世的女人,便将手里的柳条向中国孩子那瘦弱的身上用力抽去……
小楼形态各异、造型精巧,没有一座是重样的。它的设计者是当时日本国内的非主流设计队伍,标新立异是他们的唯一追求,因此这些小楼与日本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很大,与欧美的建筑也不完全一样,很现代派。小楼一共有54座,于是人们便叫这里为“扑克楼”。“扑克楼”给中国百姓带来许多误解,以为看到了这些小楼就等于看到了日本。
“八•一五”前后,日本人带着他们哭眼抹泪的女人回归东瀛,小楼里的家用物品被中国百姓抢个精光。百姓说:我们也抢一把小鬼子!
解放后,这些小楼居住的大多是省、市直机关和文化部门的一般干部。一个院子里(也就是一座小楼里)要住的是几户人家了。从这里进进出出的人大都很有教养,皮肤也白,服饰也整洁。甚至常常会有一辆“华沙”或“伏尔加”停靠在某个小楼的院门前。于是从这里经过的人们便以极羡慕的神情看着这辆车和车里的人。
欧阳冬家就在这里,住在26栋,和另一家合住,她家住在楼上。
不大的厅里,里有着沉重的深褐色家具和书柜,沉重的落地钟……墙上,有一幅挂在镜框里的全家福,父亲欧阳志向、母亲夏秋岚坐在前面,身后是欧阳冬和她穿着一身戎装的哥哥。照片是前几年的,所以照片上的欧阳冬清纯得如同一朵带着露水的小花儿。
欧阳冬的母亲夏秋岚靠在床头看新近出版的《红楼梦》。她四十多岁,戴着一副近视镜,紧抿着的嘴角使她看起来显得很干练。欧阳冬的父亲坐在桌前修理一个小闹表,闹表的零件放在一个手绢上。他戴着花镜用螺丝刀这碰碰,那捅捅。他不到五十岁,慈眉善目,脸上总是挂着令人莫名其妙的微笑。
“秋岚,《资治通鉴》正在编撰,你就等着吧。”
“书还是少——你们出版社成天就是学习、批判?大小你也是个头儿,抓抓出版吧。”
“好好,我一定抓——哎,你们学校对新教材的反映怎么样?”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中,有一句‘姿容妙曼’给删去了——见鬼!冯婉贞的美丽也成了罪过?不象话!怎么能随便删去文献中的文字?”
“唉,不就一句吗?”
“还有一句——注释中还注明了选自徐珂的《清裨类钞》,讲到这课时,我怎么向学生解释?”
“白玉微瑕,白玉微瑕。你呀,得陇望蜀,忘了成天给学生背语录了?”
夏秋岚不再理睬丈夫。她知道,你要是和他较起真来,他特别兴奋。陪不起。
欧阳冬推门进屋。
“妈,爸——”
夏秋岚欠欠身看一眼女儿,说:“饭菜都在锅里,热的。”然后继续看书。
欧阳志向问欧阳冬:“冷不冷?冻脚不?”
“不冷。”
欧阳志向将桌子上的小闹表等物件收拾起来,用抹布擦了擦桌子,又拉过一把椅子放好。欧阳冬洗完手,
到厨房端出饭菜默默吃起来。
欧阳志向看了一会女儿吃饭,就默默地回了寝室。
屋里静悄悄的。
欧阳冬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心事。
就寝时,已经钻进被窝的欧阳冬,又坐了起来。她想了想,顺手拿起床头柜上的小镜子下了床,走到大镜子前,背对墙上的大镜子,掀开内衣,从小镜子里看着自己的后背。
心情好多了。这几天萦绕在心中的无名的烦躁和没有原由的恐惧感也消失了。欧阳冬觉得自己挺好笑的。但她很清楚自己的烦躁和恐惧感是从自己的背部产生瘙痒开始的。刚才她让妈妈看了一下后背。妈妈笑了,说:“扣得太紧了。”她在女儿那晶莹如雪的后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你都20了……”欧阳冬摸着被胸罩勒得微微凹陷的地方,撅了撅嘴。从去年开始,她明显感到自己的胸部和臀部越来越不听话。特别是上下楼时,会有非常明显的起伏感和颤动感!这真难为情……于是她在单位上下楼时即使再急,也尽量放缓步子,以使那几个家伙消停点儿……
后背左侧肩胛骨下方,有一块蓝色的胎记,这块胎记如笔触粗糙的两个汉字——丁兮。
欧阳冬放下镜子转过身,木然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突然,她打了一个喷嚏,便赶紧钻进被窝。
姥姥在世时告诉她,刚出生时,那块胎记还看不清是两个字,是她长到7、8岁时,妈妈在一次给她洗澡时发现的。妈妈发了一会儿呆,然后笑着说:“也好,以后不怕丢了……”欧阳冬能够想到妈妈当时的心情。尽管她根本不信那些乱七八糟的宿命八卦,但白背蓝字的,叫你不得不犯点寻思。因为毕竟文字是有思想的,它不象一块“正经八北”的胎记,你根据它的形状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是猫,是狗,是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它却偏偏是一个书卷味极浓的人名!造物主真是公平,给你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儿,一个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瑕疵的女儿,但得让她有块胎记——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全身无瑕疵的女孩子。你夏秋岚的女儿就得特殊吗?
进入青春期时,夏秋岚对她的管教越加严格。外面正处于“革命”岁月,以往中学生必要的青春期教育完全被废止。处于青春期又没有任何引导与教育的的男孩子,象苍蝇似的试图以各种方式接近她。夏秋岚那一阵子真是够累的,她既为第一次月经来潮的女儿高兴,又自己在屋子里掉下莫名其妙的眼泪。养个漂亮的女儿仅仅是骄傲吗?操透心了……
好在欧阳冬真为家里争气,她继承了夏秋岚性格中的矜持因子,十一、二岁便学会了对男孩子目不斜视,并一次次地摆脱了他们的纠缠。到15岁时,欧阳冬举首投足完全是一个成熟的女孩样了。但这引来了更多男孩子的进攻——一个美丽的、15岁的、会拉小提琴的、成熟得象一个极有教养的公主般的女孩子站在眼前,冬妮娅、林道静算什么呀?
冲啊!
于是夏秋岚更加操心。
眼睑有些发沉,意识也不太清晰了。欧阳冬放松了自己的神经,掖好被角闭上了眼睛。
窗外,梓树在风中发出很轻很轻的唰唰声,怪好听的。
后一篇:怀旧长篇小说《胎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