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一代大作家茅盾和他的乡亲们。
    
    
   
游世博回来后,放下行李,第一个想表述的话题就是,乌镇,保留的不仅仅是传统建筑
   
带着一身游世博的疲惫,随团来到了浙江桐乡的乌镇。说实在的,对挂着“千年古镇”此类招牌的所谓“名胜”,我的兴趣不大。早就听说过,作为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先生的故乡,时至今日还保留着一条传统老街。说实在话,在一些偏僻的地区,这样的老街还有不少,确实也能激发50后、60后人们对儿时的一份记忆,我一般以为,也就是尽此而已。不过,毕竟是文化人的故乡,门票上“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广告语,还是支撑我,拖着有些疲倦的身体走进了乌镇。
   
这是一个儿时印象中的江南水乡,也许是地处运河边的缘故,乌镇人具有水乡特色的传统建筑、前店后坊的集市小镇特色,也确实有它独特的韵味。特别是,这里的亦农亦商的生活韵味,远比哪些所谓的旅游胜地的人,厚道许多。包装精至的传统手工食品,10元钱一包,或者散着买也行,1元钱一份,让你试试味儿,店家们做生意真的十分灵活。他们自产自销的食品,远比城市超市的工业食品,实惠得多,而且风味独特。一般的店家待人都十分热情洋溢,一边生产一边招呼客人,对驻足者,递上一小块,并说道,“买不买没关系,试试味道如何”。在一家买食品和酸梅汤的店家前,年轻的小媳妇模样的女子招呼我说,“先生,渴了吧?喝一杯酸梅汤吧,一元一杯”。我走到店前,“来一杯吧,帮我装到矿泉水瓶行吗”?,女子帮我满满的装了一瓶,我看这份量,远不止一杯,说道,“这一瓶多收1元吧”?女子笑道,“说好了1元的,不能多收”,也许是见多了很多地方商贩的唯利是图,这一次让我很意外。这里自产自销的手工食品很好吃,比如说,乌镇的姑嫂饼,非常的香脆可口。实话实说,这些年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有些景区的商贩们,厚颜无耻的坑人钱财随处可见,就算是佛家弟子、道家门徒搞些歪门邪道骗起钱财的事儿,也是经常可见,并时至今日一样在“现在进行时”之中,人们见怪不怪了。
   
这种在旅游地,受尊重的感觉,多时没有了。我从中品味出一份浓厚的乡情,我似乎弄懂了,“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我也似乎知道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国人和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并没有独特风景的江南小镇。带着一丝欣慰,依依不舍离开了乌镇。突然,一个同行者对导游说,刚才在乌镇,钱包和身份证不见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该如何处理晚上乘飞机的事儿了,这些年,几乎没有遇见“路不拾遗”的案例了。失主在大家的提醒下,马上将银行卡挂了失。这时,有同事提议,按门票上的失物招领处打电话问问,电话还真有人接,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收到钱包这样的失物,不过,服务人员答应找一找,如有消息再通知我们。大家都以为,没有指望了,商议好赶快到杭州报警,解决好他的登机问题。大约30分钟左右,导游的电话响起,当听到导游说,乌镇哪边说,钱包找到了时,同行的人都十分的意外和感动。按下来的事,就无须多说了,我们返回领回了本以为一去不返的钱包和身份证,钱也一分不少。
   
我想告慰远在天国的茅盾先生,您的乡亲们、您所终身效力的文化事业依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