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哲理上师亲友轮回法中教育 |
分类: 丁真俄色活佛讲经记录 |
总结轮回痛苦---丁真俄色仁波切
我们对家乡、妻儿、亲友都不能执着。无论多么爱护我们的父母,都不要去执着。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学毕业了都不能自立,连一张火车票都不会买,在别人面前连话都不会说?这就是从小生活在父母保护下的结果。他认为社会上的人应该都像父母一样地关照我,我可以最先吃、可以坐中央、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真入了社会能这样吗?肯定不行。这样固定的习惯就会影响到我们,成为在任何地方都不起作用的人,非常懦弱、不敢面对现实,离开父母就成了饿肚子哇哇哭的婴儿。我们亲密的朋友、漂亮的伴侣只是暂时觉得很好,下一个观点就会改变,所以也要放下。你觉得伴侣美是很多因素聚合的,比如当时的时间、当时的社会审美观、你从小的生活经历、你父母的长相和说话方式等等。你的审美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如果这时候有新的影响力进来那你的观点就变了。就像我说“1+2”你马上就得到结果“3”,这其实是训练的结果。如果一个文盲,我说“1+2”他会茫然,不会在头脑中蹦出一个“3”。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习惯性的观点。
还有我们在世间法中降服敌人和保护家人的方法也是要放下的。在世间法中,一个人对敌人很有手段、对亲友很讲义气、上上下下很纵横,这些特点听起来很悦耳,而对修行人这也是阻碍,人不可能永远这样。在因缘聚合时我们做到了一些事情,但我们不可能永远让亲友满意,不可能永远比任何敌人都强大,这些都是自我压力。最后走向了极端:必须打败所有敌人,必须以我的能力让亲友都满意,必须我永远是有能力解决任何麻烦的人。最后只能让自己在压力和恐惧中生活,这对出家人和在家人都是严重的问题。
修行有集体修行和个体修行两种方式。著作这本书(《大圆满前行法海》)的上师比较倾向于个体修行,所以他讲述的道理多是这样,他把经文中独自修行的方法选用得比较多。如果我们传法者还没有修到可以控制自己身心的境界,在人群中就会有很多障碍。如果可以控制自己了,在闹市中也没有关系。首先要锻炼到可以安排自己的身心,才能说去渡别人。
当顿巴讲:“我们贪婪和愤怒的根本是亲戚和仇敌。”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这人是我们的亲戚,是可依靠的共同利益者。所以我们看到他就把笑容拿出来了,同时我们希望类似的人越多越好,最好全世界都是我的亲戚。然后进一步希望亲友中多个有权的,多个有钱的。这贪心引导你和某些亲友建立更好的关系,开始划分等级——贪心的引导是从这开始的。愤怒是敌人引导的。亲友和敌人是对立的,有了亲友自然就有敌人。我们看到敌人就把笑容收起来了,并且诅咒他不顺利、最好成个叫花子。如果发现自己的敌人活得有滋有味,就生气了,想办法去阻碍和伤害。冤冤相报的痛苦、冤冤相报的轮回,我们要像看到疯狗一样地逃开。
我们讲到了轮回的可怕,是让我们放下这一生中没有意义的事情进入修行的法门,从此有抛弃和追求的法,从而产生对轮回的厌恶和出离心、菩提心。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修行道上升起善缘的根基。
首先用菩提心去发愿,再用分别智慧明了这一切,最后用三圣思想去修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