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巴金央措
巴金央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570
  • 关注人气:1,0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没有做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做的是什么?

(2008-06-05 23:16:49)
标签:

宗教

民食

盲人

灯笼

孔子

教育

分类: 高人开示

我没有做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做的是什么

--觉真长老北京大学开示六

转自释宽见的博文

我没有做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做的是什么?

 

   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他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觉得很奇怪,“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对呀!我提了明亮的灯笼,却不是为了照路,是为了给别人光明,让他人看清脚下的路。别人看清了路,也就不会误撞到我,这是我保护了自己,当然,也帮助了别人。帮助别人和保护自己是一致的。”

盲人眼前没有光,但他心中有光。这光,就是智慧。

我们出家人一见面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翻为中文,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福德。无量光,是智慧。阿弥陀佛就是福德智慧。

人的一生,是一个生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求,没有止境。小时候,,要求学;毕业了,要求工作、求事业;人长大了,要求爱;有了老婆,要求儿求女;生下了儿女,要求财,求养家糊口;生活改善了,要求名求利,求地位,求待遇。求来求去,有一样,没有做,这就是我的六个自问:我没有去做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去做的是什么?就是求智慧。这才是人应该去做的。

南怀瑾先生有一句名言:“人,究竟为了什么?”他说,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哲学上的老问题。我不这样认为。先说一个故事:

清朝的乾隆皇帝最喜欢游江南,这次,他来到镇江金山,登上江天寺宝塔看到长江里船来船往,他就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多少年?”老和尚说:“住了五十年了。”又问:“你五十年来看这江上,每天来往有多少船只?”老和尚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乾隆惊奇的问:“这是什么意思?五十年了,只看到两只船。”老和尚说:“是呀,一为名来,一为利往,人生就是两条船呀!”乾隆听了很高兴,认为这个老和尚回答得很不简单。

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文学家李笠翁,也有一副对联:“人生两演员,天地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两位演员。没有错,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没有第三者。

佛教讲人生就是两件事。叫“生死事大”。所以,出家人,为什么出家?就叫“了生死。”又叫“了生脱死”。怎么能说“人,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呢?”

其实,孔子也知道这两件事,他在《论语》里说:“所重,民食,丧祭。”这个“重”就是重点、重心。一个施政者,管理者的重点,一是“民食”,这是生活,这是讲生。一是“丧祭”,要安排后事,这是讲死。生要养生,死要送死。一个是生的关怀,一个是死的关怀。孔子的“所重”这同佛教不是如出一辙吗?

如何知生知死,如何弄清楚“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如何才能了生脱死?恐怕有很多人从来没有思考,甚至没有想到过。这是一种觉悟,人生的根本的觉悟;这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最本质的智慧。

我应该做的还没有做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真心祈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