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哲理业力恶业财物中阴法中教育 |
分类: 丁真俄色活佛讲经记录 |
人类之苦。主要讲南瞻部洲人的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
A.生
南瞻部洲的人是胎生。在父精母血结合的同时,中阴的意识进入,形成肉体包裹的生命。中阴的意识一直在不安中到处逃避,当父母结合时他会看到一个美丽的宫殿,当他欣喜地进入时才发现上当了:原来是业风吹他投胎,已经被精血包围了,从脐开始随着时间不断生长。他在胎中会有幻觉好像是一直在混沌和恐惧中:母卧如山压,母行如跨野马,母食热如热狱,母食凉如寒狱,母食饱如山压,母腹饿如空悬。出生时巨风吹动头向下,过产道如过锯齿,断脐带如摘心,入襁褓如入荆棘,人抱如鹰叼。不用说小婴儿,让大人睡在粗一点的毛毡上都像有很多刺似的。生下来的待遇就是用奶来对付他一切的不适,饿时奶、渴时奶、热了是奶、冷了是奶、想坐是奶、想翻身是奶,别人认为哭就是要奶。婴儿被放在床上几分钟就觉得被母亲抛弃了几年。当我们进入童年、少年,在母亲看来我们是在长大,其实我们正走向死亡,在这过程中还要不断追求事业、家庭,在痛苦中耗用生命。
B.老
我们这一生中一切的事物和行为像海浪一样无止境,在这当中我们的寿命被耗尽,产生了老的痛苦。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努力地工作,朝九晚五尽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人。当年华老去,头发苍白时会不禁惊愕:我怎么这么大年纪了,我什么时候老了?!其实当第一根白发长出时就已经是老的信息,可你没读懂,只是不经意地把它拔去了,而没有明白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老去。因为不愿接受而回避思考和认同,即使把头发染成红色,牙齿整成晶莹的烤瓷,把脸上的皮肤拉紧也只能掩盖年龄的表征,而时间寿命的逝去分秒不能阻止。在应对生活琐事中岁月已偷偷溜走,我们开始羸弱、白发苍苍、牙齿脱落、双眼失神、脊背朝天,倾着耳朵听人讲话就像猎人寻找猎物的脚步声一样,舌头的味觉也不灵了,走路缓慢而错乱好像脚找不到地面,坐下去的时候像把一袋大米扔在地上一样,起身的时候像拨萝卜一样喊“一二三起”,在饥饿或口渴时只能喊别人希望得到帮助,别人递过碗的时候我们擅抖的手不能接稳,口水和鼻涕总是不停地流下来像婴儿一般,儿孙们都离我们远远的嫌弃着我们、只给我们褴褛的衣服让我们坐到街上去,如果有客人来儿女们认为丢脸把我赶到角落里。其实人老了都这样,儿女们忘记了从一个不会擦屁股的婴儿是怎样长大的,现在把父母看成丢脸的!老人心里有很大的委屈也没处说。脸上毫无光华,只剩下骨头,唯一的朋友是拐杖,心里想“死了算了,不要活受罪了”。不过只是想想,真的要面对死亡依然不愿,有强烈的求生欲。
我们要反省自己是怎么对待老人的。他们用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建立一个家把儿女养大,所有的青春年华和可以享受的自由投入进去换来现在儿女的成人,怎么忍心抛弃他们,什么理由可以嫌弃他们,更怎么能把他们当成拖累呢?可现在社会很多人就是把老人当成麻烦,把他们丢进老人院交点钱觉得轻松多了。他们没有想过:父母可曾一时一刻地把我们放进孤儿院?我们自己也在老去,你会愿意孤独地终死老人院吗?
佛教正在给我们讲述如何看待老人,如何为自己的老去做有益的准备。我们现实的行为是给下一代的典范,使你的儿女认为这样不孝地对待老人是天经地义的,或者是告诉他们我老以后你们可以用同样恶劣的态度对待我。如果你不爱父母,至少自私地为自己老有所养而伪装一下,不要给儿女们做坏的榜样。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就太可笑了,要警告自己!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有人想到老就充满恐惧,而不是觉得该做的事都做了、可以安心休息了。不是!现在的年老意味着没有保障,恐惧。如果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做好一点,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一种抚慰,可以看到希望,可以感到后半生是安全的,其实这样可以缓解很多现实中的冲突。
C.病
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合成的,如果四大不平衡就病了,如果失去一个就死亡了。一般来说在死亡前一定会经历病的程序,只是时间长短的差别。这时候从头到脚没有舒服的地方,会有不堪受的疼痛折磨我们。体力被迅速消耗,很快我们不能起床,很快我们没有力气讲话,脸色青黄没有光泽,对美食没有欲望。这时候身、口、意都在痛苦中:身体就像扔在热沙滩上的鱼,无论怎样卷曲挣扎死神也不会有一丝的慈悲;口的痛苦像失去儿子的骆驼一样不停地呻吟号叫,而丝毫不能减轻病痛;意的痛苦就像掉进陷阱的野兽一样,永远没有逃出去的希望。在病中身口意同时被折磨,自己没有丝毫的自由和决定权。平时认为很正常的行住坐卧、食饭、饮水、排泄、甚至睡觉这时候都不能自主。这时候一切都无济于事——你的财富不能赎买健康,你的权力不能命令病魔离开。就像寂静沙滩上的鱼一样,咫尺之外就是你曾经自由生活的大海,可现在没人能帮你,昼夜不停地呻吟,因为身意的苦不能忍了,自然号叫。意是最苦的,愿望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希望和绝望的反复交替,以更大痛苦为代价的一次次努力。这一切就像要跳出陷阱的鹿,可它最终还是看到站在上面的猎人。病人躺在床上,心里在滴血,一滴一滴,最终看到死神站在床边。
D. 死
从我们生下来的刹那开始,父母看着我们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缓慢地长大,他们恨不得我们能一下子长成男子汉。可对我们自身而言都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靠近死亡。到老年时我们计算生命的方法会反过来:还有一年、还有一个月、还有最后一天,直到死亡的一瞬。我们每个人都站在死亡的倒计时钟前,当一切归零时痛苦如何?
在乌云笼罩下我们怀着极大的恐惧和不悦离开身体,我们一生执着的东西不能带上,可心里又不舍,进而仇恨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时候善意的关怀和真切的悲痛对我们都是巨大的刺激,再好的朋友再近的亲人也不能给予抚慰。睁大眼睛盯着床边的亲友,手无力地抓着儿孙,喉咙中只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一切的不舍没有作用,没有人陪我们上路。希望亲友不要放弃我的生命,也得不到响应。这时我们开始反思一生:这一生我到底做了什么有益的事,又做了哪些没有必要没有意义的事?这一生的所为对我有什么帮助?这一生的苦心经营得到什么?我一生为之奋斗的野心是否有意义?我用尽诡计得到的权力是否有用?现在我不想死,什么人、哪种成就能帮我?不断地反省、后悔:我的活法太荒谬了——把生命耗在琐碎的事情上,仇恨和伤害那么多人,在高尚社会装腔作势,这一切在生死时刻毫无帮助。
除非我们在有自由的时候对死亡做好了准备。什么准备呢?对生时的一切、死的前程心安理得。这样的死,才会得到优待。而平时我们的所作所为和这一切恰恰相反,怎么可能面临死亡而安然自在呢?这一切又怎能有帮助呢?你一生积累的是“纸”,而现在能帮你的是“黄金”。为什么现在不醒悟,开始存“黄金”呢?
有个不知名的地方必须要去,而前程如此的陌生。就像一个人身无分文地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既没有预订酒店也不会有人接机,心中毫无自信只有恐惧。如果有准备就完全不同,去之前订好酒店知道房间号,出机场会有人举着你的名牌接你,坐着直奔目的地的专车面对友善的人群。如果这样在出发之前或者在飞机上你会放松地呆着,有心情看看报纸,这与流亡者完全不同。
后悔没有用,没有准备只能抱怨和悔恨自己。这一切的感受和反省无法传达给亲友,他们只能看到你的眼中含着泪水,手抓在自己的胸膛上。看一看大恶业的如何死去——它是因果的好老师:人像疯子一样,一切的恶业开始反噬,在生前有自由时以暴力、权力伤害了无数的生命,现在他病倒了、要死了、没有自由了,一切的冤亲债主来讨命讨债。
当我们在病床上失去所有的自由,刽子手站在床边,身体和意念开始分开,身体罢工了,意念的老板也失业了!我们要去向另一个世界了,赤裸裸走上中阴之路。我们一生下来就注定有这一天,而只有精进的修行才有帮助。我们以前不了解无常和轮回,只为这一生着想所以追求物质的享受而耗费生命。从现在开始剩下一点点时间我必须忠诚地走向解脱道!
E. 怨憎会
害怕遇到怨敌。为什么怕?他辛苦劳动有了积累,他认为这些积累是快乐幸福的保障。也就因为这种看法人们在朝九晚五甚至没日没夜地努力工作,但也从此成为微薄收获的奴隶。怕失去,就像田鼠一样整天担心洞里的谷子会失去,怕天灾、怕盗贼、怕强盗、甚至怕亲戚朋友,整天都在防备,白天在观察晚上在警惕。经常为东西不破损不减少而奔忙,整个生命就充满这一切。哪怕只有一只羊也苦恼——会不会被狼吃了?会不会有小偷?如果没有执着的东西就不必担心这些,可以心安理得地生活。虽然我们不能说完全不要财物,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谋生,而且没有财也很难做成什么事。这些没有错,但错误在于心理上的强大执着,成为了财物的奴隶而非财物的主人,因为财物的增减、变化在左右着你的情绪,在给你强大的刺激。生意好一点就兴高采烈,稍差一点就愁眉苦脸好像死了父母似的,人完全成了财物的奴隶。
现在很多人给自己对财的执着找籍口,社会上的人说:“我有了钱可以做善事回报社会,可以供养僧人,没有钱想做善事也是有心无力。”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欣赏的方面出力,但无论是何种动机,还是不做金钱的奴隶为好。有行善的动机很好,但成为执着,那业力和功德也就一样多了!要把一切行为和工作变成修行,保持良好的动机和随缘的心态塌实地实践,不能让目标成为负累。如果产生了烦恼和负累的心,建十个大雄宝殿也不怎么样。一定要内省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在积累业力,不然到时候财布施反而成了业力就冤枉了。任何世间成就都是空的,就像小孩在海滩上建房子一样,在下一个海浪冲上岸的时候就要倒塌。为什么哭泣呢?你把沙子和小木棍堆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如此,难道我们和孩子一样天真幼稚?大部分孩子认为是在为自己建房子,受了信仰影响的小孩认为自己在建寺庙,可是无论建什么当海浪冲来的时候一样痛苦,并不会因为建的是寺庙而在倒塌时没有痛苦。所以当你把钱用在自认为有意义的领域时,千万不要因为执着而造业力,千万不要忐忑不安地怕失去。
我们洞里的这几粒谷子,无论多少不要执着。孜珠山上有个老太太,以前住在山洞里,现在有个僧人是她亲戚,所以搬到僧人房的地下层去住了。她每天在山上拣碎木头,山下的老百姓有时候给她点肉或糌粑她也存起来。现在七十多了,路都走不动了可是攒了满山洞满房子的东西。她攒的东西放坏了扔出来连狗都不吃。她不明白自己七十多还攒这些干什么,还不如在能吃的时候布施了,给狗给鸟都行。财多少不是痛苦大小的因素,并不是财多了就一定产生大的烦恼,其实财少了以强大的执着对待一样痛苦。那僧人总说她:等你死了谁帮你扔垃圾。可老太太认为这些东西太重要了,总怕有小偷。其实在别人看,她什么也没有,糌粑和肉臭得连狗都不吃。
一些吝啬的人想当他们老了或病弱的时候,财物会给他们保障和安全,所以一生执着于积累财物,直到死去。而这些积累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保持——盗贼、自然损坏、亲戚等等,如果不能及时用在有意义的方面终将失去。财为四家共有——自然水火、盗贼、王者、逆子。你认为是独有,其实是共有,我们只是没有权力的保管者。
我去西安看兵马俑,其实我看到的都是人的尸体,同时看到王者不肯放下的强大执着。后人认为是伟大的历史,其实它反映秦始皇没有想通,他觉得我有秀美广阔的江山,我有无尽的财富凭什么我要死去,凭什么死去后什么都带不走?金钱、军队、佣人,于是他想出办法把活着时的一切往地下埋。就因为没有人给他精神上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自己想出这样可笑的方式,所以我们看到了强大的执着。还有古代的陪葬制度,把自己的佣人和妻子作为财产在死后一起埋了,这是多么的愚昧,他们虽然拥有权力和财富,但精神多么贫穷,对自己的生命毫无认识。
F. 爱别离
害怕而又不得不面对同所爱的人分开——自己的朋友、伴侣、儿女。我们害怕产生感觉上的距离和真实的远离。当所爱的人受到伤害,自己会同样感到痛苦。担心儿女的饥渴、健康、冷暖,一直操心,一直自以为必须为儿女做很多的事,当看到自己儿女受苦时恨不得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儿女的快乐。
我们在业力推动下的一切行为,一切的苦果只能自己吞下,自己的一切积累只能后代享用。儿女耗尽了我们的体力,心安理得地夺取我们的财物,不会感激,还觉得老人留下的太少了。现在还流行一句话“你们既然生了我就有义务养我”。现在人的病态心理使得人们不敢要孩子。小孩刚生下来就像小天使一样;长大一些变得暴躁成了魔子魔女;再大一点开始讨债,到处惹祸、生活浪费;再后来偷父母的钱;再后来威胁父母要钱,甚至有的把父母杀了。
我们认为亲友非常重要,是生活的保障,所以一直努力为亲友着想。其实这种着想不是无私的。我们希望当我老了他们会来关心我,当我有困难不会舍弃我,哪怕只是来陪我说个话。在世间法中母亲是无私的,其实细微之处还是在不同方面有少许的自私。当然也有母亲的爱是单纯的,所以佛教中会把佛菩萨对众生的爱比喻成母爱。而爱别离中的爱大多是有自私和自我的,当亲戚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伸手援助是希望对方认同我的能力和对他们的恩情,同时希望以后我有难处你们不要袖手旁观。我们平时不断加强这种行为,希望我的亲戚是无私的,起码是有良心的,可当你发现对方的私心使你得不到相应回报时就痛苦愤怒了。其实大家一样的自私,都希望得到加倍的回报。
上面讲不要产生爱别离的道理。虽然我们需要生活在亲情中,但不能希望一切是纯净无私的,那将是痛苦。在正确的修行之前每个人都自顾不暇,谁能真正拉谁一把呢!那佛教是不是太冷漠了?不是!佛教是让你认识和面对真实的世界,希望人们快乐。如果执着亲情可以快乐佛教一定不反对,而执着亲情恰恰是痛苦的因、刀锋舔蜜。一般的人情生活没错,错在妄想纯真并去执着。听闻佛法使你看清现实,虽然不能马上摆脱旧习气的烦恼,甚少思维这些道理能让你更快走出痛苦。
G. 求不得
为什么得不到?因为以前没有善因。在任何的逻辑中都是如此,没有充分的条件不可能产生相应的结果,永远不会产生同主因相反的结果。福报的主因是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给人帮助就是布施。有人说我穷得一无所有、有心无力,其实是不懂这道理,或者还是私心大过布施心。当别人有难处或者有困惑时,对你也许举手之劳或者只是三言两语的解释,可你视而不见,这种机会你没有用上。
布施是积福的有效方式,就像使树成材的有效方式是剪枝,而非一叶不动。愚痴的人认为吝啬的积累是财富的来源,所以现在挣钱没机会、偷钱没胆量、学本领没智慧,看到各行各业都不适合自己。虽想着美食可没钱买也没人请客,他的家中充满痛苦的气象,只好靠着拐杖,被自己的破衣服抽打着,经常把自己小腿上的肉布施给狗,把最可怜低微的脸给人看,到处救助和乞讨。可依然白天没吃的,晚上没处睡,病了没人管,死了没人埋。这是自己的因缘。每个人都渴望快乐,可因缘如是,你的卑微都不能使人同情却让人厌恶,唯一的朋友是病魔,听不到温暖的话,连狗都恨你。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前世宿命。
求不得,因为前世没有福报因素。我们的心态如此,有一百要一千,有一千要一万,有公寓要别墅,有汽车要飞机。一直就是往里积累,从没想过向外给予点什么,起码在世间法中你要想想给别人一些帮助。其实财富是社会共有的,如果你想让共有的财存放在你这里,前提是大家信任你,认为你能用好这财,所以要从帮助他人开始。如果你是个只进不出、抓住东西不放的人,谁会把财放在你那?如果你想成为世界的管家就要让全世界众生信任你。但工作要从身边做起,给予所有人帮助,当条件具足了你不求也得,但依然别忘了公正地支配。布施,要是铁公鸡就坏了!
这既从因果的根本说明了福报,同时也指导我们如何在世间法智慧地经营。但根本在于纯正地布施发心,一切自然而然。发心不正,样子都学不来,每次给予别人时内心都是折磨,根本来不及看远一点——认为下次还是留着这十块钱吧,说是舍一能挣一百谁知道我看得到看不到。以前的老人都把钱藏在家里,甚少在银行还有一点利息,或者当时买成东西现在看也值得,结果在家里放得都烂了还是那几千,而且贬值了。
其实一个乞丐的行为和思想正反映着我们的状况——饥渴的内心和微薄的福报,以及依然愚痴的做法。我们虽然没有穿褴褛的衣服,但却有乞讨的心。当乞丐弯着腰走过来时我们厌恶甚至害怕沾到他的气息。在我们身边有些衣冠华丽的人会让我们产生同样的感觉,就是因为他的内心是乞丐,所以会有同样的气息。
因果不爽。很多人说某某活佛可神了,可以讲你上辈子如何,下辈子怎样。其实不用什么神通,我告诉你道理,你自己也能知道。看看你现在的行为和思想就知道下一世,不需要神通,理性的判断就可以。你再吝啬下去,下辈子就是乞讨者或者饿鬼。你在求不得的痛苦中执着,下辈子也是同样。
H. 五蕴炽盛
已经有的东西怕不能升值扩大。我们由于以往的福报今生有了一点财富,可不知上供下施,自己也舍不得享用。就像堪巴马鬼一样,守着财富饿肚子,只想吃别人的。这种心态即使富甲天下也痛苦,对财富的执着是痛苦的根本,下地狱的因。财是一切烦恼的来源,有些人可能不接受:“财多好,多有用”。人们对财永无满足,用尽恶言恶行去积累,并且有了一些财又舍不得用,被吝啬的绳捆得紧紧的,就这样守着直到死去。财已不仅是今生的痛苦,也成了来世痛苦的因。财在藏文中叫“挪”,“挪”是财物,同时有另一个意思是“错误”。《无垢经》云:五毒一切烦恼来自“挪”。看来“挪”真的是“错误”。我们现在有衣有食,有一些财的积累,这是福报,但不可能永远这样,不可能永远心安理得地去享用它。我们自认为现在的生活还算快乐,而这一切在无常当中,可能被盗、可能被夺、也可能耗用在病魔身上、也许被天灾夺去。生活中快乐能转瞬成为痛苦的例子很多,更可怕的是祸不单行,自己正生着病又破产了,不小心房子又烧了等等。
人类所遭受的痛苦不能胜数。每个人都生活在美好的憧憬中——有房有车多好,有了之后想有个乡间别墅再有辆跑车就好了。刚刚有了小房子和简单的车时也高兴了几天,马上就不满足了,不能感受到这东西带来的快乐了,反而转成烦恼——房子太小住着不方便,车子太破看着不威风。人就是这样,永远不去感受拥有的东西,而偏偏向外寻找痛苦,不能安心生活或去做份内的事。即使有一天他有了别墅和跑车也不会舒服。问题是无尽的。也许别人会羡慕,但别人的羡慕不能代表你是快乐的,快乐与否只有自己知道。现在社会给人们建立了一个快乐的标准模式——有美满的家庭、宽敞的房子、好车,有产业。可是快乐完全是内心的感受,怎么能用外在标准定义呢?这完全是社会的错误诱导。就好像我们制了一批完全一样的“快乐牌”制服要求人们穿上,怎么可能每个人都合体呢?可人们被误导了,不管你自己高矮胖瘦都去争夺,从来没有想过适不适合。
人们已经被约束得对快乐没有了自己的定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有个性、有独立见解、而且是不易被人左右的。其实从小到大有哪个观点是自己内心产生的而非老师、父母、课本、报纸、电视、广告、朋友、老板、政客讲给你的呢?我们一直在跟从社会环境。现在衣食丰足,有人为我们服务,这一切都是以痛苦和恶业为代价换来的。现在自认为生活在快乐当中,而实际上这既是痛苦的因也是痛苦的果。就像我们再平常不过的饮茶,每一片茶叶的产生都充满着痛苦和恶业——砍植物或伤害它的枝叶,虽然植物是无思想无情感的,而对我们却是恶业,因为不仅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同时拆毁了很多小动物的家园或伤害了它们的生命。人类很多的天灾其实是人祸,因为我们破坏了自然。人类的眼光就像毛毛虫一样,看到眼前的叶子就吃光,其实它吃掉的是自己的家。这是对自然生长植物的对待。还有人种植的,比如西藏的茶大多是亚安运来的,在业力上看这将造更大的业。从开始,茶园的主人就以极大的我执在种植:“茶树是我的,我要用它赚钱”。在采摘时伤害众多的生命。内地人用头顶着箩筐把茶运到商贾之地,头皮都破了(不像现在电视中看的,美丽的小姑娘们拿着轻盈的小筐,里面有几片茶叶,有碧绿的茶园中优雅的跑来跑去,还唱歌——那是烦重的劳动)。西藏有势力的巨商用几百骡走茶马古道运输,因为茶很珍贵所以在路上不从骡马身上卸下来,很多骡马累死在路上,能回来的背上也都是脓血,有些背上的肉一块块脱落。在卖的时候骗人,本来一两银一斤进的却说亚安价高十两一斤。当时西藏可以易货,一般用鹿角、麝香、羔羊皮,这样饮茶者又为了取得茶而杀生。以前只有富裕家庭的长者才饮茶,有专门的茶袋存放,每天只能饮一次。一般的家几个月才尝一次,小孩不许喝,骗小孩说喝茶耳朵会掉。吝啬和不公平的愤怒在饮用时产生。这一串的恶业会集中在饮茶人的身上。
这只是古代西藏的一个例子,而现在人类的多种需求,复杂的物质和财富来源,这中间造就了多大的业力。现在人认为宽容是懦弱、带来不可接受的损害,所以为一点小利经常使出极险恶的手段,甚至用黑社会去杀人,完全没有同情心。得到财富之后忐忑不安怕暴露、怕报复。我们每一口粮食、每一分钱里聚集了多少恶业?我们认为文明的社会从形式上、从观念上把真相隐藏了。如果人类不能摆脱自私,依然在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社会永远没有真正的文明。就连兄弟手足之情、父母养育之恩都没有了,一切都是利益关系,哪还有文明可言?甚至不能称为人类社会,只能是弱肉强食的旁生界了。虽然大多时候我们只是自然地生活,并没有刻意行恶、没有杀心,但依然有杀果。身为人类无时无刻不是造业。我们现在能学一点佛法,就像在沸水中加一点冷水,再沸腾再加,甚少在削弱。西藏人天天吃的糌粑在种时要杀多少虫子,要在牛背上打多少鞭子?无不是业。好在人学佛还有消业的思想和方法。包裹身体的丝绸、高价买来喂身体的美食、用钱买来的服务,哪里都是业的因果。
有人守财,有人挥霍,但总是回归自然。守财的人认为财是关键时候的保护伞。以前孜珠山脚下有个财主,自己做了很多件羔羊皮的袍子、鹿绒的毯子,是为了自己临死前生病时能舒服一点,万一卧床不会冻伤也不会生疮。可最后他是在出门过雪山时冻死的,所有的准备都放在家里没用上。死亡怎么能听你的安排呢?我们只能肯定会死亡,而何时、何地、何种方式都不可知。
但一定要解释佛教不反对财富,我们是要从观念上解决财富带来的痛苦,我们从不鼓励人们在贫穷中闲呆着。社会要发展、寺庙要发展都要财富,但不要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得很严重,不要把一切阻碍归咎于财富的不足。对一切不要执着,要想到无常。财产本身与痛苦和快乐无关,痛苦来自于占有欲。对财产发展计划执着而不能感受已有的一切,所以少有快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财物,只是不要为满足贪心而采用错误的方式。人与人是相互合作的,不要认为我雇佣工人给他们工钱是养活他们,同样没有人为你工作钱也只是废纸。每个人都要换位思考,要有远见,不要变成所有人排斥的对象。
在解脱之前,五蕴是痛苦和相对快乐的创造者,感受、分辨、发挥是它的运行方式,比如:红色——吉祥——快乐;黑色——不祥——痛苦。
当我们念佛的真言时,当我们发觉解脱之路时,看看满身珠宝装饰的朋友是多么可怜,害怕失去的痛苦足以让他们继续轮回。最好穿上保暖而廉价的衣服去雪山,看看穿着豹皮、虎皮的朋友多可怜。不要把痛苦看成快乐,对世界、亲情、爱欲、财富、名誉的执着是修行的魔障。并不是这一切不存在,当你觉得我需要名誉时就着魔了;而你不去贪执、如法修行,名誉自然也会来,但那就不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