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儿童能不能吃粗粮
http://s13/middle/4ebe2855gba7f09abad6c&690
这是用小麦粉、玉米面、小麦胚芽制作的粗粮发糕
新浪微博最近就《儿童能不能吃粗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场讨论源自原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葛老的一条微博《再说粗杂粮》,微博里提到粗粮不适于儿童食用。
看到这条微博后,著名临床营养师王兴国教授立即发评论不同意葛老的观点,认为儿童应该适当食用粗粮,长大后比较容易接受粗细搭配的吃法。
随后,云无心博士、范志红博士也纷纷表态,赞同儿童食用粗粮,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对儿童有益无害,也有益于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非常钦佩几位专家学者,他们没有因为葛可佑先生是营养界泰斗而迎合他不太站住理的说法,而是各自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理有据地亮明自己的观点,接连发了14条微博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面对国内这些营养大家们的讨论,就是在一旁观战都特别有意思。
做为一名普通的营养师,在这里仅就自己生活中的实践和儿子小时候所吃粗粮的经历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粗粮,也就是全谷类食物,它们有粗糙的皮肤,缤纷的色彩,它们对人体的好出就是没有被打磨精加工过,保留了谷类中所有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多种植物化学物质。由于时代的进步,加工这些谷类的设备更新换代,我每次加工粮食时,都得叮嘱粮食作坊的老板:“给我用粗箩,别给我磨的太细”。因为有一次,加工小米面,用细箩磨出的面太细了(虽然特别细,但还是保留了全部的膳食纤维,因为没有另外出谷皮),粘粘糊糊的,我还是愿意食用有点颗粒感的。
如果用细箩加工谷类做成糊糊给10个月以上的婴儿食用,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得用如小米、胚芽米、玉米等这些不容易引起过敏的谷类,麦类的食用需谨慎。我记得,我儿子在不满一岁时,我就给他喝过小米面、玉米面、黑米面做的粥。因为那时我父亲还在世,父亲因患糖尿病,他吃的主食也即粗细搭配蒸的发糕都由我来制作,所以我家里从未断过这些粗粮。用这些杂粮面煮粥时,也给儿子盛出一小碗,冷凉了喂给他吃。由于这些粗粮都是我挑拣干净亲眼看着加工的,所以特别放心地给儿子吃,加上一般都是当年的新粮,那谷米真是香气扑鼻,儿子特别爱喝,所以我经常做这种粥让儿子和我们一起喝。
那时也不懂什么营养,也不知道这种粗粮是否适合儿子,但儿子经常这样吃,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所以直到现在儿子吃我做的粗粮发糕从不向我的那些侄儿们一样咬一口便放下不再碰了,他们说太粗了,咽不下去。
红豆沙也是儿子小时候特别愿意吃的食物。我一般都是自己做豆沙,把红小豆炖的烂烂的,然后压碎,碾成泥状,加一点糖,用小勺挖一点,抿到儿子嘴里,他吧嗒着小嘴,很有兴致地吃下去,直到现在他都爱吃带豆沙馅的食物。
我上述列举的小米面、玉米面、黑米面、红豆沙等都属于粗粮范畴,云无心博士指出:“粗粮的核心是膳食纤维,目前城市的大人和孩子都达不到推荐值,城市孩子营养过剩是主要问题,应该增加粗粮”。我在做营养宣教时,会重点推介粗细搭配吃主食的饮食结构。有时在家招待孩子们,我特意给他们端上粗粮发糕,他们对这种发糕特别感兴趣,他们都会告诉我,他们的妈妈从来不给他们做这种加了粗粮的主食。所以,不是孩子们不想吃粗粮,而是家长们没有这种给孩子粗细搭配做主食的意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等就是他们每天应该吃的。我觉得这种现象真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如今的胖孩子越来越多,并且好多孩子们大便特别困难,膳食中缺少粗粮应该是这些状况发生和发展的的主要因素之一。
最后,我以王兴国教授对《儿童能不能吃粗粮》这场讨论的小结作为本文的结尾:“葛可佑葛老对粗粮的态度,特别是粗粮不适宜于儿童的认识是不恰当的。只要经过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儿童完全可以吃一些粗粮,而不必担心其难以消化或蛋白质质量低,或其所含膳食纤维会干扰矿物质吸收。像成年人一样,儿童的谷类也要粗细搭配。这不但符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0》的观点,而且儿童期吃一些粗粮有助于成年后养成粗细搭配的饮食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