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芦笋,在春末向我们走来

(2008-04-28 13:50:50)
标签:

春末

芦笋

木瓜

美食

                                              芦笋,在春末向我们走来

                     

                 青翠的绿芦笋

芦笋,在春末向我们走来

                   晶莹的白芦笋   

芦笋,在春末向我们走来

                将木瓜、芦笋切段备用

芦笋,在春末向我们走来

                芦笋、木瓜炒虾段

芦笋,在春末向我们走来

 

                          木瓜、芦笋炒肉丝

 

 

 

            

                      芦笋,在春末向我们走来

    在那个熟悉的摊位上,我见到了那久违的、嫩绿的、笔直的蔬菜——芦笋。由于经常大量购买芦笋,我与摊主成了朋友。因为许多人还对芦笋不太熟悉,它又特别娇嫩,必须当天卖完,否则,第二天青翠欲滴的芦笋小姐就变成了丑丫头,它头顶上的笋花极易出现溃疡,还有股难闻的异味。(注:买回家后置于冷藏室,室温在6℃左右可保鲜6天,我的经验)所以,摊主只在顾客相对集中的周末才会上货。我买好多并不是我自己吃得多,而是我家姐妹们每人一份,有时还送朋友一些,我的亲朋好友在食物的选择上都爱追随我,因为他们看到我对食物的钻挤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说法,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跟着胡陵吃,她吃什么咱就吃什么。

    对于芦笋,我还有一种民族情结。多年来,我经常听好多卖芦笋的摊主跟我讲:芦笋快没有了,外贸的汽车停在地头上等着拉呢,我们庄的芦笋都让“日本鬼子”拉走了。如我上图中的白芦笋,我就买了一次,那卖白芦笋的小伙对我说:今年甭想吃白芦笋了,全让外贸的收购了,有多少要多少。用芦笋换外汇,这,我理解,但我要说:中华民族的沃土养育的高品质食物都营养了外国人,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多吃一些?我听见许多次菜农们抱怨:栽种芦笋很费劲,成本高又卖不上价格,不敢多种,怕卖不出去就烂掉了,除非有外贸的订单。国人的饮食习惯还比较守旧,没吃过的东西就不想尝试,年轻人想吃呢,老爸老妈又不给买,3块多钱一斤的芦笋他们觉得不如吃1块多钱一斤的蒜薹,可是蒜薹代替不了芦笋而芦笋也不是蒜薹所能替代的。当然蒜薹也是这个季节非常好的蔬菜,不过蒜薹的保鲜技术日臻完善,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鲜蒜薹。而过了芦笋的采摘季节只能吃罐头芦笋了,请看罐头芦笋营养素的损失:维生素C :54.5%,B1:66.7%,B2:55%,B6:64%,烟酸46.6%,叶酸:75.2%,胡萝卜素:43.3%,通过这组数字大家应该清楚食用新鲜芦笋才是明智的选择!然而,面对熟视无睹的消费者,芦笋很无奈,摊主很无奈,我也很无奈!

    看到我买很多芦笋,有许多人会说,又不是多好吃,干嘛要买那么多?我会告诉他们:芦笋是这个季节的时令蔬菜,且营养价值高,由于芦笋生长所需的特殊环境,农药化肥用得很少(菜农告诉我基本上用鸡粪)。再说了,我吃东西从来不以好吃为标准,而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利且膳食平衡为准则,并且芦笋烹调简单,省时省力,可荤可素,口感也不错,干嘛不吃呢?还真就有好多人在我的带动下购买了芦笋,这也是那位芦笋摊主对我十分友好的原因之一。

    多少年前就听说过许多癌症患者服用“芦笋糖浆”以辅助治疗癌症,但那时市场上鲜见卖芦笋的,十几年前,我仅买过一袋出口转内销的冷冻芦笋,化冻后形状不好口感也差,可见外国人很喜欢芦笋的,冷冻的也照样食用。芦笋能够抗癌在今天已成为世界医药界的共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新一代防癌、治癌的保健药品,因而芦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芦笋不光抗癌,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素在蔬菜中也是比较高的,特别是维生素B族,最突出的要数叶酸109ug/100g,

维生素C33mg/100g,以及各种矿物质,芦笋中铬含量高,有益于糖尿病人食用。

芦笋中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为主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氨酸,植物甾醇、皂苷、甘露聚糖、胆碱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经常食用对身体的益处可想而知,在这里,我想说:芦笋大量出口以营养洋人,我们也多食用一些以强壮我们中华民族这才是一件快事!

    芦笋食用方便也是我喜欢它的又一原因,掰掉老的根部,洗净后稍加焯烫也可不烫,切成段,可与肉炒、可与虾烹、可以素食、可和果配、可做汤羹、可冷拌食、随心所欲、食可多变、其乐融融,其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