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的原理》演讲稿(一)

标签:
教育科学新物理学创始人 |
分类: 历史文献 |
(2014年4月16日西安地震中心首次报告会)
我今年60岁,是1955年生的。
有人会说:你还不满60岁,怎么就说你是60岁?
这其中有个原理:人不到一岁,你不能说他是一岁,但也不能说他是零岁呀,因为物质已经开始运动了。
这个原理关系到数字的起源问题,陈景润当年就是研究数字的起源送了命。
但是,没有物质的起源,又怎么会有数字的起源呢?
http://s9/mw690/001rp3Bpty6IaBAm3xKa8&690
有句话是:“隔山不隔行;隔行不隔理”。
“隔山不隔行”。这句话意思是说,虽然隔着一座大山,但行业是隔不断的。无论是木匠还是铁匠,他们在山这边或山那边,但这行业是不被大山所隔断的。
“隔行不隔理”。这句话是说,虽然是隔着行,但无论是物理学、宇宙学;地质学、地震学,其原理都是不会变的。这个原理,就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原理。
一、人类从一开始就把物质运动的原理搞错了。
(一)、什么是物质运动
http://s5/mw690/001rp3Bpty6IaBQg9W4d4&690
首先,我要讲一下什么是物质,我们本身就是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物质,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运动。只要我们眼睛可以看见的都是物质,而看不见的暗物质也有很多,其中也包括各种射线和电波。
同样,在宇宙空间也充满了物质,真空是几乎没有的。即使是空气,也是由不同的物质成分所组成。即使就是反物质,同样也是物质呀。
http://s14/mw690/001rp3Bpty6IaC2Kca10d&690
为此,我们就不难想象什么是物质运动。那么,什么是物质运动呢?人走路是物质运动,鱼在水中游是物质运动,植物生长是物质运动,天体运行还是物质在运动。
也就是说,看一个人或者事物,看他是不是唯物主义,就要看他,是不是把天体运行、地球运动、动植物生长,以及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看成是物质在运动。如果您能客观的把自然界发生的一切现象,都看成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那么这事情就好办了,这也就是唯物主义了。如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讨论问题,那么任何问题讨论起来也就有意义了。
(二)、什么是物质运动的定理和定律?
http://s1/mw690/001rp3Bpty6IaCfTjfq00&690
物理学的定理或定律,必须要有正确的公式表达,否则很可能是假的,或者是错的,空想出来的东西不能成定律。古人所处的历史年代不同,经历的事物不同,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的落后,造就了古人必然会犯错误。
什么是定理?通常认为:“定理是已经定下的道理”。但是定理往往是定不住的,“公有理、婆也有理”,说不清是谁有理!也许,三岁小孩说出来的就是真理(自然规律),而科学大师们玩的,却是一些骗人的把戏!因此,有许多的理论,在学术界争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所以说,陈旧的书本知识,凭空想出来的东西,是不能成定理和定律的。
什么是定律?定律不仅要用文字表达的,定律也是数理表达的物理公式,定律是要能够代入应用和解题的,定律可以说是万能的,无论是正推还是反导都能成立。看一个定律是不是成立,就是要看它能不能进行互换和应用。所以,物理的定律不同于数学的公式,在这里能用,换个地方就不成立了。例如:
http://s4/bmiddle/001rp3Bpty6IaDy0lCX83&690
(三)、牛顿第一定理:
http://s2/mw690/001rp3Bpty6IaDXwZLXe1&690
事实上,这是一条没有公式表达的定理,所以也就谈不上是定律。牛顿的这条定理是说:“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其它任何作用力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书本知识就把它叫做“惯性运动定理”。
但是,物理学的定律,必须是“数理公式”表达的自然规律,是要能够代入解题的,然而,这是一条没有公式表达定理,但定理往往却是定不住的。
牛顿搞不清楚力是从哪里来的,只能认为力是上帝创造的。他认为:“是上帝的第一推动,造成所有的天体才发生了惯性运动”。并且认为:“这种惯性运动,是可以永远运动下去的”。
新物理学告诉我们:原始力并非是源于上帝创造,原始力本是源于能量的释放。而能量的产生,本是物质在聚集收缩中形成的。物质是在能量的释放下,才会发生力。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会发生惯性运动。什么是惯性,比如,你站在火车上,突然机车刹车,你站不住,继续往前冲,这就是惯性运动。但是,这种惯性运动并非永远运动,而是给多大力,物体才能运动多少距离。故而,新物理学推导出来的惯性运动定律是:
http://s8/mw690/001rp3Bpty6IaEogPK777&690
惯量=MS
如果用来表述牛顿的第一定理,那么就是:
惯量=MS直
如果物体是处在静止状态,惯量定律就是:
惯量=MS0
以上表达的就是牛顿“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中的惯量。
也就是说,惯量等于质量乘以它所运动的直线距离;当距离为零时,惯量等于质量,物体是处在静止状态。所以说,新物理学的惯量定律可以满足牛顿的:“物体在惯性运动中,总是保持着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定理,同时也是新物理学数百定律中的惯性运动定律。
(四)、牛顿第二定理(定律)
http://s7/mw690/001rp3Bpty6IaEPVrOSa6&690
牛顿第二运动定理,也是公式表达的一条定律。它说的是:力的大小,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F”=
但是,什么是力?
地球对不同的物体引力大小是不相同的,对重量大的引力大,对重量小的引力小。引力的大小,等价物体向上的动量MV。苹果砸在地下的力,是重量G、速度V、距离S三者的乘积。具体表现为,砸在地下坑的大小与深浅,或者是落体的摔坏程度。
http://s10/mw690/001rp3Bpty6IaF2Bmzf39&690
也就是说,重量与重力是不相等的(现代教科书重量等于重力),放在台秤上称出来的是重量。但拿起来再砸到台秤上的就是力(冲击力)。物体拿的越高,距离越大,其加速度就大;砸下去的力也更大,直到可以把台秤砸毁。所以,一个人挥舞着拳头,这是动能,一拳砸到测力器上,测出来的就是力,
此力也是重量、速度、距离三者的乘积。这条定律的产生,就是依据了新物理学F=MV的原理。
这2条定律可以互换,也可以推导出十几条新物理学的定律
我们知道,质量本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质量在如何天体惯性系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物体重量,重量本是随引力大小而变化的。所以,重量与距离成反比M=GS,重量大距离就小,重量小距离就大。重量小到失重时(重量为零),也就失去了引力。反之,当重量等于质量时,距离为零,引力也是最大。
上面说了,砸在地下的力是重量、速度、距离三者乘积。为此,也就可求证力是等价物体的动量MV。
http://s8/mw690/001rp3Bpty6IaFcfbFBe7&690
求证:F=MV
1、F=GVS
2、M=GS
3、G=M/S
4、F=VS·M/S
5、F=MV
1、落体砸在地下的力,是重量、速度、距离三者的乘积。
2、质量等于重量乘距离,也是重力场定律,这是爱因斯坦研究一辈子,没有得到的定律。
所以说,牛顿的第二定律根本就不是力,而是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在空间发生的某种运动状态。这种加速运动状态,也就是在地球引力下发生的冲量,而冲量的定律就可表达为质量乘以加速度MA。
http://s11/mw690/001rp3Bpty6IaFphWdQaa&690
要知道,牛顿定律中的加速度a,并非是加速运动了,而是减速运动了。加速度的推导过程为:
S=TV
故:V=S/T
A=S/T2
(例如:一个落体下落速度每秒是10米,这是速度V。5秒钟下落多少米?那么加速度是速度除时间V/T,用10米除5秒,5秒钟后下落是2米/秒,或者平均每秒下落是2米。显然,“每秒下落10米”比“每秒下落2米”要快的多。所以,代入牛顿定律做题,苹果落地也只能是越来越慢)
(五)、牛顿第三定理:
http://s3/mw690/001rp3Bpty6IaFY1LB8d2&690
牛顿第三定理是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量等于重力。但是,当你使出全身力,向水中打出一拳,或向墙上打出一拳的时候,反作用力能大小相等吗?打到墙上的反作用力是会把您的拳头打烂的。当水压机用力压扁一个物体的时候时,方向也能相反吗?所以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在物质没有运动状态下发生的。如果一旦物质运动了,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仅不相等,其方向也未必相反。
比如说,有一堵墙,你用手推不动,这时候,你给墙多大作用力,墙就给您多大反作用力。墙为什么推不动?因为墙很重,生根在地上,你就推不动。故而,物质没运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但是,如果用推土机去推它,把墙根给推断了。那么,推土机就能推着墙走,作用力就大于了反作用力。所以,牛顿第三定理是在物质没有运动下发生的。也就是说:物质没有运动,重量、重力、冲量、质量、惯量、都是相等的。可是物质一旦运动了,这5个物理量也就不相等了。所以,在同一惯性系中,在相同的引力场下,用新物理学来解这5个物理量,虽然量纲是不相同的,但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http://s6/mw690/001rp3Bpty6IaGgJsgt45&690
为此摘录新物理学上千格言中的几句,来结束对牛顿三理的定义:
2)、当一个物体作用另一物体时,两物体都运动,位移不等或者方向相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等,方向未必相反。
3)、当一个物体作用另一个物体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没发生运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其方向相反。
4)、当推一物体时,物体没推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当推一物体时,物体被推动,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
(六)、万有引力是平方反比率
http://s2/mw690/001rp3Bpty6IaGyYqYx91&690
通常认为万有引力是牛顿的定律,这种说法事实上是错误的。万有引力定律原本是胡克的平方反比率。
1、胡克的平方反比率
“F”=M1M2/R1R2
“F”=M1M2
(不加引力常数的万有引力定律)
胡克的平方反比率是说:两个物体的合力,是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比上两个物体半径的乘积,也是比上两个物体质心到边缘距离的乘积。
牛顿一生中只出过一本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此书看起来很厚(老版),但不足20万字,书中曾汇集了历史上已知和未知的物理公式及原理。1686年,牛顿想把此书经皇家学会出版,但学会总干事胡克认为:“书中的定律有剽窃行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万有引力定律”是胡克的“平方反比率”,
一年后,在哈雷私人资助下此书得到了出版,该书很快就轰动了整个世界,牛顿一跃成为了世界名人。1703年牛顿被受命为皇家学会主席(其后去养病两年),在牛顿治愈脸部神经系统疾病从返科坛后,有记者问及此事时,牛顿回答是:万有引力定律是源于他的第二定律,也是他第二定律的分支定律。从此,世界上最大的知识产权剽窃案以胡克失败告终。皇家学会除去了胡克的所有肖像,后来胡克是贫困潦倒,死于非命。
http://s8/mw690/001rp3Bpty6IaGKQuiP87&690
“F”=M1M2/R2
“F”=MA
通常认为,F=M1M2/R2定律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它表达的是:“两物体的质量和引力成正比,引力和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该定律是说:“质量大则引力大,引力大其距离就近”。万有引力告诉人们:“真空中重物体先落地”。
而牛顿定律却说“F=MA”,它表达的是:“质量和加速度成反比,质量大则加速度就小,质量小其加速度就大”。就是说:“在地球相同引力下,无论落体重量、体积、物质成分如何都可以同时落地”。显然,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是相互矛盾的。所以,牛顿绝不会自己推翻自己的定律,世界上最大的知识产权争夺案就有了公正的结局。
2、加牛顿引力常数的平方反比率
这个引力常数k也是9.8牛顿的倒数。9.8牛顿本是物体下落速度9.8米/秒。但是,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和不同高度地球的引力是不一样的,并非都是9.8牛顿。也就是说,物体在地表下落是9.8米/秒,难道在高空下落也是9.8米/秒,特别是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
所以,这个引力常数应该是可变的,而不是不可变的。既然高等数学是变量数学,而不是常量数学。那么它展示的就应该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物体不动的静止状态。
为此摘录新物理学上千科学格言中几句,来结束这场争论:
http://s16/mw690/001rp3Bpty6IaHhYfwj5f&690
1)、牛顿定律与万有引力相互矛盾,牛顿定律F=MA说:两个铁球能同时落地;万有引力说:F=M1M2/S2重铁球是先落地。
2)、牛顿定律说“F=MA”,在相同的引力作用下,或地球的引力下,质量和加速度成反比,两个铁球是可以同时落地。
3)、万有引力说F=M1M2/S2,“两物体质量与引力成正比,其引力与两物体的距离成反比”,两个铁球是重的应该先落地。
4)、万有引力与牛顿定律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万有引力真是“牛顿力学”公式,那么牛顿岂不是推翻了他自己定理!
5)、牛顿决不会推翻自己定理,万有引力是胡克的平方反比律,故长达数百年最大知识产权争夺案就有了公正结局。
http://s2/mw690/001rp3Bpty6IaHUbBMl91&690
小结::
以上展示的,是传统物理学发生的错误,其中包括了:
牛顿一理是惯量,惯量定律的表达公式为MS。
牛顿二理是冲量,冲量定律的表达公式为MA。
牛顿三理是重量,重量定律的表达公式为M/S。
从上面定律可以看出,惯量是乘距离;重量是除距离;也就是说,重量本是惯量的导数(一个是运动状态,一个是非运动状态)。
牛顿的这三条定理都不是力,前两条是物体在空间发生的不同运动状态。一是惯性运动的减速状态,二是地球引力下的加速状态。而什么是力?推动物体发生运动的是力MV,地球的引力也是力MV,苹果砸在地下才是力GVS。
牛顿的第三定理是重量,重量是在引力下发生,没有引力就没有相对的重量,也是物体在没有运动状态下产生的对峙状态。即:物体没有运动,重量=重力=质量。运动后三者均不相等。所以,牛顿三理根本就谈不上是物质的运动定律,而是物体的没运动定律。
http://s6/mw690/001rp3Bpty6IaIefKsJ15&690
万有引力是平方反比率,
F1
也可以表达为:
F2
二、新物理学
http://s12/mw690/001rp3Bpty6IaImCK6L8b&690
在这里,我主要是扼要的讲述一下新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一)、新物理学的诞生
新物理学诞生于1996年的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在这大会上,黄沅撰写并交流了一份小册子《宇宙论》,首次提出力的产生是源于能量的释放,并发表有十几条物理定律,诞生了新物理学的根基。两年后,在1998年《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中,黄沅发表有130多条物理定律,代入了13个物理量,从此奠定新物理学的基础。其后,在2003年“优秀教师思想宝库”中,黄沅又代入15个物理量,发表500多条物理定律,完成了物理统一论。
科学界一直认为:“物理统一论只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物理统一论在1998年就已经得到了实现,只不过是受到了奇怪的压制而无法普及。特别是宣传界,只宣传伪科学,根本就不宣传科学;导致了许多人,在伪科学的统治下被死于非命。但是,这些新物理学定律的诞生,均可以正推,也可以反导,定律的本身自成体系,并能直接参与应用与解题。
http://s6/mw690/001rp3Bpty6IaKDLzEx15&690
(1996年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交流论文,第38页有金星公转与自传及朔望日与恒星日的示意图,当年陕西天文学会会长说:“此图绘制方法,可报国家科学一等奖”。此图是天体运行图,可以形象的告诉学生们,天体是怎样公转与自传的,为什么会存在岁差。)
物理学本是解释一切物质运动的原理,其他的所有学科都将以此为据。
(爱因斯坦E=MC2是公式,不是定律,是不能代入其它运动“速度”去解题(只能代光速)。这条公式事实是MV2定律,而MV2是一条众所周知计算电功率的定律。可见爱因斯坦公式E=MC2计算出来的根本就不是能量。况且,此公式和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计算能量的公式恰恰是相悖的)
(二)、新物理学是贯通了传统物理学三大禁区。
http://s14/mw690/001rp3Bpty6IaQPsraB4d&690
牛顿和爱因斯坦都不知道力的来源,所以,他们也只能把原始力归结于上帝创造。更有甚者,有人还想在宇宙中找到力的支点,用撬杠来撬起天体的运动(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但他始终也没有找到这个支点)。他们的这种无知做法,无非是想搞清楚宇宙中的力是怎样产生的,而天体又是为什么会运动。然而,这些唯心主义的思维,是根本不可能解释天体运动与自然现象的。
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物质的能量。而能量的产生,本是物质的聚集蓄能与爆发释能,具体表现为:“物质的收缩与膨胀,或物体的收敛与发散”,也正是物质的聚变与裂变。物质的聚变是两个动量的乘积,其定律是E=M2V2。物质的裂变就是力的产生,也是引力和斥力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乘积,其定律是E=F2。
http://s2/mw690/001rp3Bpty6IaRxFyMhe1&690
能量E=M2V2
能量E=F2
力
(式中MV2是功率,可缩写为Q。
“原始力是源于能量的释放”E=F2。而能量本是物质的“聚变”与“裂变”E=M2V2。同时,能量的释放也是物体所发生的碰撞,当两个物体相碰撞时,释放出来的就是能量,而耗损却是质量。所以说,力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源于能量的释放。
2、“牛顿力学”不是力,本是地球引力下的冲量。
http://s3/mw690/001rp3Bpty6IaSnHdEmd2&690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它们肯定就不是力。因为,物体的“冲量、惯量、能量、动能、功能、重量”,也都非常类似力(静止状态:重量=重力),但它们“确确实实”就不是力。没有力,物体不运动,也不可能永动。铁球受力后,在没有任何阻力和摩擦力的光滑平面上,是不可能永远绕地球运动下去的(牛一理)。地球之所以绕太阳发生“惯性运动”,是由于地球与太阳本身不断地释放能量而产生着力,若丧失此力,它们也只能是太空中的质点不可能永动,(宇航员走出太空仓已证实,并非惯性运动并永远运动)。
http://s11/mw690/001rp3Bpty6IaSyXMWmea&690
牛顿的力是F=MA,那么;F=MV/T,
牛顿力学:
F=MA
F=MV/T
FT=MV
现代物理:
P=FT
P=MV
所以牛顿的力学,是不能经过推导的,推导以后,现代物理中的冲量与动量都是成为了一种量。况且,牛顿的力学只能正推,也不能反导,反导是不能成立的。
所以,力的大小与速度有关,冲量多少与加速度有关,在新物理学中:
http://s7/mw690/001rp3Bpty6IaSHnhwGe6&690
F=MV
P=F/T
P=MV/T
P=MA
如果要求冲量、质量、动量与力的关系,那么代入以上定律就可以解题。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力,均可用F=MV这条定律来表达。在具体的计算中也是这样。
3、力的结果是做功W=FS,动能结果是功率Q=NS。
http://s8/mw690/001rp3Bpty6IaSUYBi757&690
现代物理中,力所做的功是W=FS,这里代入的力,并非是牛顿的力。而是动量MV。也就是说W=MVS。然而,电功率的定律是Q=W/T,也就是MVS/T,推导为MAS。显然易见,功就是W=MVS,功率就是Q=MAS。在新物理学中,F=MV,P内=MA,那么新物理学就恰巧就贯通了功与电功率的定律W=FS;Q=N外S,
说明:在新物理学中冲量等价动能,但不等效。冲量是引力下产生的,是向内(引力场);动能是作用力产生的,是向外(非引力场)。
http://s10/mw690/001rp3Bpty6IaT4Wfvre9&690
作功
W=FS
W=MVS
功率
Q=W/T
MVS/T
Q=MAS
力F=MV
(也就是说,MA在引力场中是冲量,可以看成是加速运动;在非引力场中MA就是动能,可以看成是减速运动。但是,具体实践应用在落体和电机中,这两条定律却恰巧是相反的。)
由于功率是MAS,推导后就是MV2,所以说,MV2/2,也就是功率的一半,那么功率的一半是什么,那就是功能呀。所以,现代物理中的动能MV2/2,根本就不是动能,而是功能。也是功率MV2用求和公式计算后所得到的功能MV2/2。
http://s2/mw690/001rp3Bpty6IaUhP7Tr81&690
功率
MAS
MV2
功能
MV2/2
显然动能MV2/2,在定义上是搞错了。但在现代的中学课本中,这条定律被广为应用。但此定律在推导过程中,T0是不能为0的,如果是0,那么0乘任何数是0,等式两边就会不等,并且就会消去了标量。既然都没有物质了,又从哪里来的物理题的计算?
以上讲的是,新物理学是贯通了传统物理学的三大禁区,也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也不敢推翻的三大禁区。
(上述可知:“力F所发生的是功W=MVS=FS;动能N发生的是功率Q=MAS=W/T”,而原来的动能MV2/2本是功能,即:功率MV2的一半就是功能MV2/2。所以,S=V0T0
(三)、新物理学是从S=TV这条定律中衍生出来的
S=TV这条定律是物理学中的恒等公式,也是关于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其中的S是距离,也就是空间的距离。从狭义上说:“距离所表达的,也就是空间”。(参阅黄沅“广义与狭义时空论”)
这条定律本是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比如:一个人每秒走了3米,5秒走多少米,那么就用速度V乘以时间T,得到距离是15米。
要说这是一条时空定律,也可以用一个运动员来举例:当一个运动员跑步时,就是物质在运动V;裁判用秒表掐定的就是时间段T;他所跑过的路程就是空间距离S;也就是说,只要物质运动了,才会有时空的发生。所以,这本是一条物质运动与时空发生的基础定律。
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值得你一说吗?
但是,恰恰就是这个最简单的问题,也是这个最基础的定律,却叫物理学家及大科学家们都搞错了;特别是爱因斯坦,他不仅搞错了物理参照系与数学坐标系,同时还彻底的看错了S=TV这条最基础定律。
爱因斯坦认为:S=TV,是时间与速度成反比,那么速度快,时间就慢,当速度快的达到光速时,那么时间慢的就接近零。当速度快的超过光速时(1秒),那么时间慢的就会发生负值。为此,时间会倒驶,人类就可以返老还童了。哈哈,这真是出了天大的笑话呀!
然而,S=TV定律是说:
比如:火车一小时300公里,牛车一小时3公里,火车时间小,速度快;牛车时间长,速度慢。这才是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但是现在的物理学家们,连这个基本常识也不知道了。
http://s10/mw690/001rp3Bpty6IaUFHWtPd9&690
定律:S=TV
定律等式两边同乘质量M,得到:
惯量定律:MS=MVT
定律等式两边同除时间T,得到:
动量定律:MV=MS/T
定律等式两边再同除时间T,得到:
冲量定律:MA=MV/T
定律等式两边同乘距离S,
功率定律:PS=MAS
定律等式两边同乘时间T,
作功定律:FS=MVS
定律等式两边同除距S,
力的定律:F=MV
定律等式两边同乘F
能量定律:E=M2V2
上面列举的只是新物理学量纲定律中的几条定律,其中还有大量分支定律,比如:重量定律、功能定律、势能定律,转动惯量定律、等等,以及数千条可互换定律,在这里也就不再举例了。
(四)、重力场、引力场、非引力场,三大定律
http://s6/mw690/001rp3Bpty6IaV7Y6LH95&690
http://s9/mw690/001rp3Bpty6IaVijDEk48&690
1、M=GS
2、U=MS高
3、Φ=MS2
U=GS2
Φ=GS3
1)、质量M=GS,是重力场定律,它是说,重量与距离成反比,重量大的物体距离就小,重量小的物体距离就大。由于重量是在引力下发生,没有引力就没有重量。所以,离地球近的物体重量就大;距地球远的物体重量就小。据此,地球的表面引力最大,物体的重量也就最大。随着物体的逐渐上升(远离地球),物体的重量就开始失重了,但物体质量却是不变的。这个失重过程与物体重量和到质心的距离有关(引力场定律GS2)。一直到物体完全失重后,其重量为零,距离也就成了无穷大,但质量却是始终不变的。
http://s15/mw690/001rp3Bpty6IaWh1Xci2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