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观念从未改变。比如,男人喜欢苗条的女人。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曾听很多人说,唐朝以胖为美。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当初,我就不相信,唐明皇会喜欢一个“胖妞”。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两点。第一,杨贵妃胖吗?第二,唐朝对胖女人评价究竟如何?
“杨贵妃是一个胖女人”。这种谣言流传甚广,几乎颠覆了历史事实。在历史上只有另一个谣言,可以与之相当。那就是“潘金莲是一个淫荡的女人。”有些谣言因为群众基础太好了,突然你要与世为敌,道出真相,倒没有多少人买账。他们听之任之,过后,仍然以谣言为真,运用于生活闲谈取乐。有的甚至还信以为真,作为学术上的佐证案例。
杨贵妃之所以被世人认为是一个“胖女人”大概与两件事有关。第一,历史记载。《开元天宝遗事》对杨贵妃记载是这样的:素有肉体,至夏苦热。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杨贵妃不瘦,怕热。人们联想,胖子在夏天怕热。这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人们便坚信杨贵妃是一个大胖子。其实,杨贵妃怕热恐怕不是和她胖有关。《开元天宝遗事》中有另一段关于杨贵妃的记载:“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常于凌晨独去后花园吮吸花露,滋润咽喉。”为了润肺,杨贵妃,每日要在口中含一块清凉的玉鱼。显然,一般的胖子怕热不至于这样。可见,杨贵妃“苦热”应该和其体质有一定关系。
使杨贵妃胖女人形象深入人心的第二件事大概和苏东坡有关。苏东坡有诗云“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从此,“环肥燕瘦”这个词语便流传开来。苏东坡之所以认定杨贵妃瘦也许是受了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之影响,没弄清历史真相。当然,也或许东坡明知故话,用以调侃玩笑。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东坡本人也很胖,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记载了苏东坡曾坐趴过一把交椅的故事。可能苏东坡他想拉几个名人为伍。这也是很可能的。
杨贵妃在宫中有一个外号叫“肥卑”,这恐怕是宫女嫔妃们对她的嫉妒,故意挖苦的。那么,杨贵妃的身材究竟怎样?我认为,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她属于微胖界,体重应该在55公斤以下。我们都知道《霓裳羽衣舞》是她的代表作,一个能歌善舞的女人,身材一般不可能很胖。这么久,我只看过上海台《中国达人秀》出现过一个能歌善舞的“胖妞”。后来,她参加相亲类电视节目,始终没人愿意主动牵手。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长得胖的女人,即使才艺性格再好,也鲜有男人喜欢,更何况是帝王。当然,“肥卑”外号也得有根据。所以,我又认为,杨贵妃还是比其他宫女肌肉稍微发达一点的,这种身材有点像女体操运动员,女跳水队员,女健美操队员。说胖吗,谈不上;说瘦吗,她有点肌肉。翻遍正史,没有任何一句话告诉我们,唐玄宗是喜欢杨贵妃的肥胖。只是说,杨贵妃能歌善舞,很有文艺细胞,个性开放,善于迎合,讨得唐明皇欢心。用南昌话说,杨贵妃很“得转”。之所以认定杨贵妃是微胖界,可以通过一个历史故事了解。有一天,玄宗在看汉成帝第二任皇后赵飞燕的书。杨贵妃看到,就问他,“你在看什么书?”唐玄宗说,“你别知道,你知道了不高兴。”后来,杨贵妃把唐玄宗手中的书抢了过去,略带醋意的说,“哼,我的《霓裳羽衣舞》跳得比她好。”显然,杨贵妃也认可自己是比赵飞燕胖。赵飞燕是什么人,她那么瘦,比她胖不是很正常吗?所以《杨太真外传》中用了一个词语形容杨贵妃:微有肌也!
我们从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可以看出,唐代对女人的审美标准也是苗条的。而且是很有现代意识的苗条,不是单纯的瘦骨嶙峋,是要有力量感健康的苗条。特别是《步辇图》,里面的宫女仕女根本不胖,但也不是弱不禁风,抬辇子的,打伞盖的,举扇子的……个个都很有精神。如果林黛玉在唐代,肯定不被大众看好,太蔫了。《簪花仕女图》中的女人,年纪略大,略胖。因为她们是贵妇,地位高,估计吃得好,锻炼得少,所以有点肉。但也不是很肥。肃宗为太子时,遭李林甫陷害,生活过得凄惨。玄宗知道后,特命官员给太子送去了五个苗条肤白身高的女子赐予太子。这说明,在唐玄宗心里,美女是苗条的。不是胖的。
通过当时的很多诗词,我们可以进一步印证,“苗条”其实仍是唐代的审美标准。比如:李贺的《将进酒》中有云: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自《诗经》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说。从来没听过“雍肿女子,君子好逑”。
有些观念,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比如:男人喜欢美女!
比如:女人喜欢帅哥!
比如:獐头鼠目的人,不像好人!
比如:浓眉大眼的人,显得很正值!
比如:男人不喜欢很胖的女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