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巴,空山空谷里的温暖小窝

(2007-10-12 20:35:37)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旅行/见闻

分类: 西游记(旅游)
回来后,常常想起丹巴的藏赛。
若是没有路途上,激漴的河流,那肆意奔腾着却依然带着娟娟犹如白玉一般的闺阁秀气;飘渺的群山,来去的烟岚犹如新娘披上洁白的嫁衣;飞流直下的瀑布也如九天仙女一般带着出尘之气;若是这一切不可多见的美景,都被云雾掩盖,那散落在空谷中的碉楼,木屋,小桥,飞瀑,也被一场大雨严严实实的捂在雨幕之中。天黑了,人倦了,你信步走进一家藏赛,那一瞬间,你似乎走进了唐诗,走进了刘禹锡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也走进了白居易的“绿蚁新培酒,红泥小火炉”。空山,空谷,一栋温暖的木屋,满屋子朴实憨厚热情而不张扬的笑脸,你一屁股坐在院中的木椅上。到廊间洗把手,擦把脸。浓浓的酥油茶沏了上来,你一气喝下,一路的疲惫犹如一天阴霾散开,于是,你终于长吁一口气,开始观察这屋子。

藏民的房子,总是极尽精雕细凿,每个细节都力求华美。游牧生涯,逐水草而居,过于简陋艰苦的居住环境,使得他们在有机会住进固定的木屋时,总是将屋子打扮的华丽异常。几扇窗户都不惜雕琢整月光阴。丹巴号称“千碉之国”,以雄伟的碉楼著称。丹巴的古碉均为石木结构建筑,现存的古碉最早建于汉代,距今2000余年,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传说以前有男孩的家庭必须修一座碉楼,保护村寨不受侵犯,以及对付部落之间的战争。也许学建筑的人会惊叹它的历史,学历史的人会惊叹它的建筑。而在我们这些普通的游人看来,古老苍黄的碉楼,依着红窗白墙的藏房,不过是青山绿水,白云雪山这幅优美的画卷之间,美丽的点缀而已。
这栋碉楼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门口悬着巨大的牦牛头骨。一楼堆放杂物和饲料,二楼是客厅,一家人吃饭的地方。地上铺着巨大的熊皮,磨损的相当厉害,看来也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他们哪位勇敢的先祖,冒着怎么样的危险猎下的呢?客厅中间放着火炉。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炉而坐。男人坐上面,小孩子围在两旁,女人则跪坐下方。客厅的右侧悬挂着一幅画。主人格荣说,是他们“自己的”艺术家画的。他强调了“自己的”,语言中,甚是自豪。虽然他并不能说出画这幅画的民间艺术家的姓名。藏族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甚低。而这幅画所表现的由女性所营造出来的喜乐和顺,丰衣足食之气,令看的人也心生喜悦。

三楼是起居室。如今他们的起居室早已搬到新房子,这栋老房子已经成了活化石,供游人参观。墙上悬挂着白狐狸皮,藏刀,衣服等。有些衣服的磨损也已经很厉害。格荣说,这些衣服是他的祖辈所穿,大多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的保存了三百多年了。他很孩子气的告诉我衣服上的图案:“这是宝瓶,这是金鱼,这是蝙蝠。”
“请问都有些什么象征意义呢?”
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对面是经堂。散发着神秘圣洁的气息。我恭恭敬敬的行礼,磕头,轻声说:“请保佑我这一路旅途平安。”

再上一层就是平台了。堆着草垛,一架长满了青苔的木梯子倚墙架着,通往碉楼。藏族的梯子是用一根原木削成的。几个上了年纪的阿姨不敢爬,我爬了几遍,觉得甚是得心应手。

平台上竖着旗杆。是祈求四方神灵保佑的意思。那一夜,四方的神灵护佑着居住在屋子里的人们。我在铺着绣花被子的宽大的木床上,睡得特别沉,特别香。
 
这一路,经都江堰,上四姑娘山,过阿坝洲的卧龙熊猫生态保护区,到了晚间,我没去丹巴县城,而是沿着陡峭的坡道,信步到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离开的时候,才知道那就是有“中国最美农村”之称的丹巴嘉绒藏赛。一路奔波,一路疲惫,一路山水不知疲倦的展开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画卷。一天之间,经历从平原到高原,从城市到山村,从晴到雨,从雨到雾,从雾到阴的过程。川路陡仄,山鹰盘旋,四姑娘山上的雪水淙淙流下,汇入小金河。空山幽谷,小桥飞瀑,一路风光飘逸而空灵。
 
在旅游地图上,丹巴以“美人谷”和“千碉之国”闻名。据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时,有大批皇亲国、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山美水秀的丹巴,故而也有了丹巴美人谷。西夏皇族后裔的血质禀赋,唐代“东女国”的遗风流韵,明清宫廷服饰的浓妆素裹,嘉绒藏族传统歌舞的锦上添花,使丹巴姑娘与众不同。不过如今,丹巴已经不见美女的踪影。各地前来挑选歌舞演员以及酒楼服务员的人们,将当地的女孩子像过筛子一样筛了一个遍。也许我们在电视上惊鸿一瞥的伴舞佳丽,或者在酒楼里流连再三的美女们,就是出自丹巴。但在当地,已经难觅她们的风采了。
在常规旅游中,若说去西湖,那西湖就是终极的美;去北京,长城故宫就是人们心中的胜地。而在川藏线上,则是路途之美胜过一切。路上那些无名而又绝美的风光,是上苍安排的你和天地的一场艳遇,苍茫,绝艳。无悔。相对路途之美,那些名气不错的地方就有些平庸了。号称“摄影家的天堂”的新都桥,是个荒芜的小镇;稻城,也只不过是西部一个无甚奇特之处的小城。惟有丹巴,在一路风光之外,是温暖的,妥贴的,熨平你一路风尘,让你在水色山光之外,体会另一种朴实而又雄浑,温柔而不失亲切的家园的感觉。

丹巴,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的美是出世的,它的温暖又是入世的。在空山空谷之间,它是一个温暖的小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