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江苏苏北淮安周恩来家乡中国国家地理 |
分类: 两江 |
苏北平原,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十大新天府评选中,名列上榜地区第九。遗憾的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苏州无锡等榜上无名。
上榜感言是这样写的:
历史让这片土地几起几落:这里曾经“盛产”富可敌国的盐商,却又一度水患年年,民不聊生。经过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加筑修建,今天,这片土地成为中国的一大粮仓,还是长寿老人的家园。这里是苏北平原,也许它追赶现代化的步子迈得不如一江之隔的苏南快,但它却更符合我们对新天府的设想和期望。
也正因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新天府评选的原因,本人这次来到淮安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淮安有一个很独特的水网立交河。特地请求淮安信息产业局的李副局长安排参观一下。
也许我们听过高速公路或城市的立交桥,可从来没有听说还有立交河,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水怎么能形成高低之分呢?
跟很多地方一样,苏北的繁荣曾因水而兴,它的萧条亦因黄河夺淮河所致。
在苏北所有的河道里面,最著名的恐怕就是京杭大运河了(因此而兴盛),但是自南宋黄河开始夺淮以来(因此而衰败),淮河入海就成了每年的大问题。为了解决黄河夺淮河而入海的问题,解放后国家修筑了另外两条水道:上世纪50年的苏北灌溉总渠和近年投入使用的淮河入海水道。
以上三条河道交汇于苏北的淮安,所以形成了“水网立交河”(我的命名),而真正立交的只有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因为淮河入海水道历史上就是低洼之地,一直用于黄河夺淮后的分洪,所以才可以立交),而京杭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在此形成十字路口而已。
以下就是本人这次参观后拍下的照片,可惜没有航拍的效果好(不直观):
本来是一家水利管理单位,现在成了游览的景点
感觉中,这儿可以建成苏北水网主题公园
近处是京杭大运河(下面可见往来忙碌的船只),远处是淮河入海水道(前方是洪泽湖)
忙碌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右)立交于此
左为苏北灌溉总渠,右为淮河入海水道,下为京杭大运河
淮河入海水道,前方为黄海方向
南北为京杭大运河,东西为苏北灌溉总渠
附“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介绍资料: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工程全长163.5公里,河道宽750米,深约4米。总投资41.17亿元,贯穿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浦、楚州两区和盐城市的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