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苞待绽访南边(2)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散文杂感 |
现在有关南边古民居的介绍都说现存两座,坐南朝北,依山面水,“老号”是清朝易起能、易起宣兄弟二人共建。“宝和”是清朝易连芳所建。两栋古民居相距约200米,各自独立成院,“老号”占地面积665.3平方米,建筑面积965.3平方米,“老号”原有天井13个,现保存完好7个。“宝和”占地面积949.86平方米,建筑面积1349.86平方米,“宝和”原有天井12个,现保存完好有5个。
“老号”、“宝和”两处古民居建筑风格大致相同,前檐为砖木结构,后檐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面,屋面设有风火墙,翼角做工精致而独特,屋檐、墙体多饰花鸟兽图案,云卷纹分布其中,几何纹尤多。每栋布局为三重而建,“老号”、“宝和”老屋正面为三个门。明间大门两旁立石鼓一对,高约1.2米,鼓面浮雕吉祥图案,门框均为青石打磨雕花,屋内格扇门及门窗等木构件饰雕刻喜鹊闹梅、八仙、寿星祝福及神话传说故事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老屋内天井大小不一,最大的天井面积30多平方米,而且井中有池,这么大的天井在三峡地区实属罕见。
南边的古民居都是长方型四合院,当地人称为天井屋。天井屋以天井为中心,精心设计安排主人的起居、休闲。大门上顶雕梁画栋,翘首飞檐,精巧别致。进入大门,便是客厅,面积从几十至百余平方米不等,是家庭及个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厅屋两侧是厨房、火笼屋。堂屋和厅屋相隔五六米远,中门有方形水池,这就是天井。天井底部有龙眼通向屋外。
南边古民居属于改良的徽派建筑,不像徽州古民居那样,呈片状或带状建筑,形成一座城池或一条街道,而是呈点状散落在山坡上又相对集中,这些建筑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形成鄂西山区特有的建筑形态。布局、造型、色彩独居一格,具有鲜明的峡江风格。可概括为“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对门木格窗”。马头墙是南边古建筑突出的外部建筑,可以使得古民居显得高大雄伟。马头墙初为防火实用,但客观上却产生了意外的美感。加上白色的粉墙,突出的线条,造就了跌宕起伏、交错渐变的强烈节奏感。墙体用薄青砖石灰浆勾缝,屋面硬山顶式,小青瓦屋面,白色沟滴水。
而大门的设计也是为了突出视点。大门装饰富丽华贵,处于中间位置。大门又叫门楼,有的采用门罩式大门,有的采用八字门楼,即向内凹进,称之“卧槽”。大门上顶雕梁画栋,翘首飞檐,精巧别致。门框采用青石打磨,门槛较高,两侧有一对雕花石鼓。而南边古民居的石雕、木雕、砖雕更是最为光华的篇章。门台、窗棂、斗檐、梁柱、额枋、照壁、石鼓等,凡是能雕能刻的绝不留空白,凡是能彩绘的,无不浓墨重彩。
南边古民居的内在结构讲究中轴对称,一般以天井为中心。围绕天井,前为厅后为堂,周边是宽敞的回廊,堂屋与厅屋的连接独具匠心,用雕花屏风隔断,平时不打开,如需打开厅堂则连成一体。天井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天井以排水、采光、通风等实用功效于一体,四周都有屋面向着天井,称“四水归堂”,体现了主人聚财的理念。
堂屋与厅屋间有雕花屏风。精致的棋盘格式木雕,引人入胜,平时,隔门不打开。厅屋后面是堂屋,一般比厅屋高,是供奉家神老爷和祖宗牌位的地方。堂屋内边的正屋都盖有木质楼板,是家主的寝室。古民居的外面是宽敞的稻场,稻场四周用院墙围住,院墙根均用条石围着。正中建有高大的门楼,门楼和院墙上修有箭垛和铳眼。使得整栋古民居近看是庄园,内看是花园,远看象城堡。
前一篇:樱苞待绽访南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