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朝天百里荒(1)
标签:
历史文化宜昌 |
分类: 散文杂感 |
百里荒
位于湖北当阳市、宜昌夷陵区与远安县三县区交汇处,海拔1000米至1200米之间,西临三峡大坝,南接宜昌中心城区。
号称有40000多亩草原面积的那里现在因为拥有夏天高山避暑和冬季溜冰滑雪两大资源和康养度假主题而名声大噪。这个4A级草原风景区被点赞为有着日出日落的浓烈,也有着蓝天白云的纯净;有着滔滔云海的猛烈,也有着云雾缥缈的仙境,可以让游客尽情领略千姿百态的美景。
百里荒在古代因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而得名。说是被 贬 后当过夷陵 县 令
的宋朝大 诗人欧阳修曾经来过,并在此留下“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的名句。笔者对此有些存疑,特找到当年欧 县 长的“夷陵九咏”
之第四首“牢亭驿”的原文: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其实一看到标题为“牢亭驿”,就便知六一居士歌咏的地点在哪里,下牢溪的那个驿所和长亭当年可是迎来送往的要地,与百里荒本无半毛钱关系,应该是出于那里旅游开发的需要。还特此询问了欧阳运森老师,得出的回答果然如此。
毕竟北宋那个时候,宜昌那座小城也就是西陵峡口一小渔村,荒凉得很,加之周边多是巴人后裔,荒山野岭,蛮荒之地,就被朝廷当作各级贬谪官员被流放之地。尤其是百里荒,“百里”是范围,“荒”是场景。千米高山之上,“天苍苍野茫茫”,那片土地更是渺无人烟。没有人,那里自然就没有路。所以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有的不过就是牛羊踩踏而出的羊肠小道;而到了六十年代,当时的宜昌县还把那些犯有错误的人派到这片荒凉之地植树造林,史称“右
派 林”。
石玉泉、徐昌仁在《宜昌解放前公路运输的兴衰》一文中指出:“宜昌靠黄金水道,轮船运输称便,而陆路交通闭塞。1911年修筑中的川汉铁路在宜昌夭
折。”“1933年,汉阳人胡华堂与其妻兄在宜昌湖堤街开设的‘华盛顿脚踏车车行’,购置英制和美制的包汽车各一辆,供婚礼和其它出租之用,遂将车行更名为‘华盛顿汽车行’。这是最早出现在宜昌的汽车出租行业。1934年,汉宜公路通车”。
起于宜昌市云集路口,止于保康县城的宜(昌)保(康)公路全长215公里,是1957年至1963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的从宜昌通往鄂西北方向的干线公路。沿线经小溪塔(原名新兴铺),黄花场,分乡场(原名枫橡场),普溪河等一路北去。最开始为泥结砾石路面,1977年至1980年又进行过一次全面改善,路基扩宽并铺上柏油。那些年,因为鄂西北发现磷矿资源,这条公路成为一条运输任务繁忙的干线公路。
没找到那条普(溪)百(里荒)公路的修建时间。但从1982年版《宜昌县地名志
分乡场概况》了解到解放前分乡这里“虽是保康,远安至宜昌必经之地,但仅有人行道路,场上也只有几家小店供过往行人食宿。”“交通运输,除宜保公路纵贯全境长达40公里外,每个大队都有社办公路相通。”这也就说明,到20世纪八十年代,原为羊肠小道的山间小道已有了现在的普百公路的雏形。
而《宜昌县地名志》透露:“分乡公社,是我县唯一的产煤区,煤矿主要分布在天
马,高场两个管理区。储量比较丰富,目前为人工开采。规模较大者有百里荒、大天坑、大石沟等国营煤矿,其次,一部分由集体开采,销往本县和宜昌市部分单位。”其实也就在20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多次随所在公司的那辆东风140加长货车到过当时的普百路边的一些煤矿给本单位食堂运煤。当然,也就因此知道了百里荒这个极偏僻极荒凉的地名。
前一篇:2021年最后的仪式感(4)
后一篇:大道朝天百里荒(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