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图《沧桑二马路》荐书推介会实录(5)

(2023-04-01 20:45:31)
标签:

沧桑二马路

历史

文化

宜昌

分类: 悠然我思

市图《沧桑二马路》荐书推介会实录(5)

张永久:刚才吕航讲到二马路的老建筑时提到“卢敏记”,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楼上住的一个邻居他叫杨小白,跟我关系也蛮好,他说:“张老师,听说你们出了一本书?”我说“是的。《沧桑二马路》。”他说:“我想弄(要)一本。”我说:“好,没问题。”然后他就给我说了一个事情。他说:“你们书上写的‘卢敏记’还是我家祖上的产业呢。”
我真的没想到我的邻居和我隔得这么近,他的祖上就是“卢敏记”的主人。所以我想到我自己写的一些历史随笔,和其他文史老师一起写的这本《沧桑二马路》,那些故事的后人也许就住在我们隔壁,历史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展开,甚至就是我们看得见,甚至摸得着的这么一个东西。
好。我们接着往下说。1897年,有一位新西兰的28岁女生乘坐海轮来到中国,第一站到上海,然后经过千辛万苦,长途辗转来到宜昌。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女生的名字叫穆秉谦。穆秉谦来到宜昌之后做了很多事情,譬如带着一帮宜昌女孩做手工,给她们收入;办教育,让女孩子上学读书;还开办女子医院,救死扶伤。她来到宜昌之后,除了其中回去过一两次,最后走(宜昌对“去世”委婉的说法)的时候是80多岁,也就是说,她在我们这座城市服务生活工作了50多年,把一生都献给了宜昌。                           
穆秉谦终身未婚,而且任劳任怨,我认为她是一个非常勇敢、非常值得佩服的一个人。穆秉谦在当时的宜昌创办了一所仁济医院,那是个很小的妇儿医院,可一直存在下来,新中国成立之后,与当时的宜昌市人民医院合并,就成了现在的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中间有很多的故事,我们的李明义老师是最说得清楚的,他在《沧桑二马路》这本书中间写了一篇文章,叫“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溯源”。我们现在就请他来跟我们好好说一说。
李明义: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历史很早,它应该可以溯源到1879年。苏格兰福音会是1878年进来的,主要是来开教。他就选择宜昌这么一个刚刚开埠的地方。当然他们来的时候既没有官府支持,也没有人信教。苏格兰福音会他们就想办法,通过办教育、办医院来传教布道、宣讲福音,吸收信众。这样他们就在1879年建了一家小诊疗所,尽管当时我们国人对西医没有认识,很多人对西医表示怀疑,但是当年诊疗所有4000人在这里看病,可见得还是很受欢迎的。
大概是1898年的这个时候,诊疗所完善成了一家15个床位的医院,叫做冉医生医院。那家医院就在现在一马路江边电力局的这个地方。叫普济医院。照片上的这栋楼房是住院病房,旁边的平房就是门诊部。普济医院在1947年的时候失火了,就然后这人满了就合到哪里去,就合到我们的现在的一医院,当时叫仁济医院。
刚才张老师讲的女传教士穆炳谦实际上是从新西兰来的教育女传教士。她是到宜昌来当老师的,就办了一所哀欧拿女子中学。穆秉谦在这里看到很多女孩子生病得不到救治,妇女生小孩也很不容易,出现大出血也没有抢救。就建了这么一个仁济医院。1947年普济医院被火烧毁以后,搬到了仁济医院,两院合并以后叫彝陵医院。而我们现在的一医院还有个溯源,是天主教的爱德医院。爱德医院开始不对外,它医疗的主要是它天主教的修士,或者神父或者修女。直到1901年以后,爱德医院才对社会开放,当然看病的目的还是对病人进行传教。
也就在苏格兰福音会的普济医院失火烧毁的1947年,当时的湖北省决定在宜昌建立一所省立医院,名称是“湖北省第六行政区省立医院”。当时因为没有地方,就借用了瑞典行道会的房子,就是现在的西陵一路、原来叫青龙巷的房子。然后,省立宜昌医院搬到了现在长城宾馆这个地方,解放后才搬到现在这个地方边来。
解放以后,环境变了,宗教界的医院和教育都办不下去,他们就申请政府接收。宜昌市人民政府就在1951年把他们的医院和学校都接受过来,其中包括彝陵医院的全部和爱德医院的医疗设备。将医院更名为“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后来,一医院在东门的第二门诊部就成了现在的二医院;中医科就成了现在的中医院;传染科当时叫隔离科,医院里面要有隔离病区的,隔离医院就成为后来的传染病院,也就是现在的三医院。一医院后来还新办了附属护士学校,附属护士学校后来就成了宜昌市卫校,现在湖北三峡职业学院里的护理学院。这就是我们第一人民医院的历史渊源,也是一医院对宜昌的卫生医疗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