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河印象》(1)

标签:
历史图片文化宜都桥河 |
分类: 峡州夜话 |
宜昌石头:老街老巷是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出一个城市旧貌换新颜的百年沧桑;从“薪街”到“新街”再到“邻苏巷”,这条老街老巷就是一部厚重的大书,记载着宜都陆城的百年沧桑,也记录着宜昌炎黄经济专委会的文史学者们对桥河历史文化街区的第一印象。
曹宗国:那小街石板有我的少年脚印。
宜昌石头:桥河的回忆太多了,也包括您的少年影像,就印在那些斑驳的石板上这次到宜都去,15个人被@李明义@张永久领着到处转了一大圈,才知道宜都变得认不出来了,而且还富得冒油,怪不得传说要变成省辖市呢。这次到宜都走了一趟,颇有收获,桥河的晚清建筑保留的很多,而宜昌市区基本上都荡然无存了。还知道了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宜都籍的。
厂口白水:每次拆古房我都去了,一次收几件,三十年收了二百多件。
宜昌石头:您是有心人。
陈军娥:石头老师的文章真好,越来越有灵性,越来越令人喜欢。
宜昌石头:其实有很多的遗憾的。比如桥河的照片拍得太少,老师们拍照的时候太喜欢眨眼睛。要是我这样的咪咪眼也就罢了,可都是大眼睛就很麻烦了。还有,@张永久老师还是土生土长的,还不如他给我介绍的其他同学对桥河的了解多。薪街-新街-邻苏巷,就是在他同学的文章里读到的。可惜的是没找到一张你拍的好的单人照。
李明义:念时观察的很仔细哦,学习了!
宜昌石头:重写以后还是太长,就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说邻苏巷,第二部分说宜红茶,第三部分说桥河巷,第四部分写桥河码头。自认为写得还行
孙玉兴:深沉厚重引人入胜的桥河印象,收藏转发了。
宜昌石头:谢谢。到了宜都,才知道县区还有些清末民初的建筑保存得很好。加上去的大多都是些文人墨客,写手玩家,知道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贺莉萍:早安!读文了解杨老先生。我小时候放暑假了还去宜都“新街”呆上了几天。
宜昌石头:那里也有你的记忆了。
曹宗国:那小街石板有我的少年脚印。
宜昌石头:曹老师的回忆也留在那条青石板路上。
周正英:羡慕儿时的河流和青石板。(20221028)
后一篇:关于《桥河印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