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实验四
(2009-03-18 09:28:4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复习资料共享 |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与公式
三、综合选择指数的制订方法
四、作业
一、实验目的
了解制定选择指数的基本原则;
掌握选择指数的制订方法;
制订时的注意事项。
二、原理与公式:
例:怎么选择?
鸡号 |
产蛋数(个/年) |
蛋重(g) |
产蛋日龄(天) |
001 |
270 |
60.28 |
160 |
002 |
280 |
58.34 |
162 |
003 |
265 |
57.80 |
152 |
1.概念:
选择指数:在进行家畜育种工作中,经常需要同时选择一个以上的性状,应用数量遗传的原理,根据性状的遗传特点和经济价值,把所要选择的性状综合成一个使个体间可以互相比较的数值,据此进行选种,这个数值就是选择指数。
繁殖母猪:产仔数,断奶仔数 , 断奶窝重。
产蛋鸡: 产蛋数 ,蛋重,开产日龄等;
2.公式:
公式表示:所选择的性状受三个因素影响
3.注意事项
突出主要经济性状:一般2~4个性状为宜。
应是容易度量的性状,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尽可能是家畜早期的性状,有利早期选种,缩短世代间隔。
对于一些遗传力低的重要经济性状,应当给以较大的加权值。
对于“向上”选择的性状加权系数用正值,对于“向下”的性状,加权系数用负值。即不论正负号,加权系数的总和(绝对值)等于1。
对一些呈负遗传相关的性状,如必须同时选择,尽可能合并为一个性状处理;但需计算合并后性状h2,如无可能,也可各性状单独处理。
主要的选择性状
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属低遗传力;
肥育性状:达100KG日龄、料肉比、日采食量,遗传力中等;
胴体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等,遗传力中等偏高;
肉质性状:PH值、系水力、肌内脂肪等,中等遗传力。
繁殖性状:产仔数,母性,断奶仔数 , 断奶窝重
白
新美系杜洛克
美国奥斯本性能测定系统
ACEMA64 自动饲喂系统
背膘厚------B超
育种基础工作
大群生产原始记录
系谱资料整理——输入电脑GBS系统
外貌评定结合系谱分析建立核心群
种猪选配——电脑模拟配种确定基因组合
种猪性能测定——测定个生产性能表型值
种猪遗传评定——评估育种值
种猪选择——选留种猪
遗传评估-借助专业软件
猪的背膘厚
三、综合选择指数的制订方法
1.公式:
对于选择指数,重要的不是其绝对值,而是其相对值的大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
给定一个数a,排队的顺序不会改变只要各性状表型值加权系数间的比值不变,不会影响选择效果,为此,我们假定:
2.假定:
①某个体的各个性状的表型值都与其相应的畜群平均数相等
②且在这种情况下,I=100
为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则有选择指数公式(1)乘以a,
畜群平均水平指数成为100
然后根据I的大小排队、选择 。
例如:要制订一个繁殖母猪的产仔数,断乳时仔猪数、断乳窝重三个性状的选择指数,其具体步骤是:
(一)计算必要的数据
现假定下列数据为已知:
窝产仔数(头)
断乳仔数(头)
断乳窝重(kg)
其中,W1:W2:W3=0.3:0.3:0.4
而且,|W1|+|W2|+|W3|=1
(二)计算a值
验算:
|a1|+|a2|+|a3|=|17.65|+|35.29|+|47.06|=100
(三)计算选择指数
由于各性状的畜群平均数(
=1.96P1+4.41P2+0.196P3
把每个性状的表型值代入,就可计算出选择指数。
作业:
1.先求出
2.求出a值,并得出a1,a2,a3;
3.代入,求出I的方程式,
4.代入各性状值,求出001~020各 号的I值,
5.从大到小排队依次,选取最高5只留种。
试对下列蛋鸡资料,计算一个产蛋数,蛋重和开产日龄三个性状的选择指数,有条件时可用计算机计算加以验证,今设产蛋数的W1=0.4,h12=0.2,蛋重的W2=0.3,h22=0.5,开产日龄的W3=-0.3,h32=0.3。通过所制订的选择指数计算,从中选出5只指数最高的母鸡留种。
鸡 |
开产日龄(天) |
产蛋数(个/年) |
蛋重(g) |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平均 |
179 202 176 187 192 177 176 178 178 179 189 176 176 205 199 192 193 177 18 170 181.1 |
261 222 250 234 227 220 258 231 241 200 240 250 230 240 290 260 220 229 267 277 242.4 |
58.38 59.42 60.87 56.90 59.77 60.65 60.53 57.93 57.47 59.05 62.27 57.40 58.87 59.93 53.93 62.85 64.00 59.03 60.1 66.01 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