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心得 |
听《与哲学家谈快乐》一书,挺有收获,觉得所得非常有用。
读后,了解了快乐的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作者经过一生修炼所得的一些方法,一些快乐之道,共计十条建议,即:
专注;参与;冥想;自信与敞开心扉;善意(随喜);无偿;感恩;坚持;放手与接受;身体享受。
其中,最有感触的是放手与接受,就是要学会顺应,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要学会接受,不能够改变的就去接受;能改变的,就去改变。
这有似于孔子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的言论。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听天命”,但这“听天命”不是躺倒啥都不干,而是“尽人事”后内心的了无牵挂。从中懂得放手和顺势而为的智慧。
第二个层面是,如何获得更长久的快乐?
1. 要努力营造自己的快乐,就是你不再依赖于外部的东西,而是自己做。也就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沉醉,找到快乐,获得内在的滋养。像阅读,写作,瑜伽,徒步,健身,电影,旅游等等。
总之,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释放自己的快乐。
2. 向他人敞开心扉,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融入的快乐。在融入中去爱,被爱,成为自己,也帮助他人成就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接近哲学家与先贤们所说的“完美的快乐”。最终你会发现,快乐与外界无关,无论什么都无法使其枯竭。
3.热爱自然及动物。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
第三个层面是如何获得“完美的快乐”?
其中,最感兴趣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话:“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唯一的理由,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一旦明白自己身在福中,就能马上获得幸福,甚至就在同时。”
是啊!我们常常因为忽视了自身的拥有,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我们要善于不断的审视自己,向内观照,时时发现,时时慰心,才会身在福中感受到福——不开心的时候,想想医院的病人,想想太平间的僵尸,想想贫困山区的人们,想想监狱的犯人,我们是不是会瞬间快乐许多?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拥有的隐形的资产:我们的健康,生命,财富,自由都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无价之宝。所以,多想想自己的福气,就不会再怨天尤人,就会快乐许多。
《道德经》:“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说的就是我们最后修炼的境界要复归于婴儿的状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我们得学会那种生的快乐,而不是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为内心的简单热情而活。获得这种精神的返老还童。
伍迪.艾伦说,生命是麻烦的延续,然而最糟糕的还在于它有朝一日会戛然而止。
我们只需要对此刻点头称是,“好的”“行”“没问题”,就能获得顺其自然的力量。我想,只要坚持读书,反思,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如此,便会一点点实现“完美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