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资本市场为QE3而欢呼的时候,A股却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反应。早盘大幅高开后,随即一路向下,代表小盘股的深圳综指一度下跌0.7%。下午,由于大部分个股走势回暖,指数缓慢攀升。但2点之后,再度跳水,两市均以高开低走的巨量阴线报收。
我在早间的微博中分析:“美国如期推出QE3,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股、黄金和原油均大涨。期铜由于受中国因素影响更大,涨幅有限。由于有色和煤炭占指数权重较大,所以QE3对中国股市而言中性偏多,不可过于夸大。总体上继续维持大盘震荡看法。”作出这样的分析,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启动两轮量化宽松措施以来,美国股市不断上涨,而中国股市却“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见左右中国股市的,还是内因。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启动QE2。在此之前,由于资本市场已经有了充分预期,黄金、有色大幅上涨。消息宣布之后,期铜仅仅象征性地脉冲了一下,便一头向下。正是中国需求受到抑制,使得期铜一蹶不振。在铜的金融属性与经济属性之间,基本面占了上风。可以预期的是,由于边际效应递减,此次推出QE3对于期铜几乎不会产生明显影响。QE3固然对黄金是重大利好,然这一板块权重过轻。A股若有作为,必得有色和煤炭雄起。可惜,这两大板块已经被内需不振所控制,难有作为。
不仅如此,对于QE3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尽管美联储声明QE3无意推升通胀,但“是药三分毒”。正常情况下,中国需求衰退后,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理当大挫。然相对而言期铜至今仍雄居高位,显然是货币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去年12月份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一路高歌,美国黄豆创出历史新高,小麦、玉米大涨50%以上。受此带动,中国豆粕大涨64%,已经出现“猪吃的比人吃的贵”现象。农产品大涨,根本原因固然是供求关系,但货币因素无疑也在推波助澜。QE3推出后,中期内农产品再无下跌之理。这大大压缩了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使得央行决策更为艰难。
总之对于QE3不必期待过多,A股将继续按自身规律运行。周期性行业或出现底部抬高现象,但中期难有作为。而小盘股依然高高在上,鲜有投资价值。近期创业板炒作为已经出现退炒迹象。往后,小盘股的回落依然是大势所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