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标签:
财经经济成员国价格竞争力欧盟理事会欧洲 |
分类: 偶意随笔 |
十年前欧圆(Euro)面世,欧洲各国在争议声中步入新时代。随后众多欧洲小国陆续加入,令欧圆相对债台高筑的老美旗下美金拾级而上。岂料今天「欧猪五国」而可能引起成为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下,笔者拟就根据欧盟数据为信报《
观察欧洲危机五指标 》一文加添数笔。
由欧盟诸国的经常帐(Current Account
Deficit)赤字来看,个别欧盟穷国长年赤字,可见其经济体系缺乏竞争力。其中大致可归纳为三组:
- 第一组以德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为首。这些国家的高度竞争力带来强劲的出口增长和庞大的经常账户顺差。随着危机引起的衰退在世界市场上逐渐消失,这些国家的前景是秀丽的了。
- 第二组是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内需求强劲,但净出口下降组别。强劲的内部需求缓和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这等国家的高工资压力,令这些国家在价格竞争力有限。
- 第三组是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勉强加入欧洲单一市场的国家。由于他们加入欧元后没有实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故其价格竞争力相对下降。
在欧元区内,成员国除了、削减工资、有策略地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外,失去以通货币贬值来提高自己的价格竞争力。事实上,欧盟成员国大约有50%的出口到非欧盟成员国。此外,欧元成立原意为欧洲一体化重要一步。但欧洲一体化应许下的跨境生产链尚未完备。而语言上的差异及本土保护主义,令跨国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流动性,造成严重的低效率。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面对的问题也在于此。
那么如何测量个别经济体系的出口竞争力呢?其中一个适当的指标是实质有效汇率指数(REER -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REER以某个货币与其贸易对手货币以贸易量加权运算再扣除通胀调整而计算出来的汇价。一个国家的实际有效汇率较高时,则价格竞争力会相对较低。
在过去11年的数据中,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价格竞争力下降特别明显;而德国、奥地利和法国则拥有相对的优势。由此可见,各会员国REER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该国的通胀水平。尽管欧洲央行奉行单一的货币政策,但各会员国通胀水平的差异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些国家工资上涨速度快于生产力增长率,令该国REER下降。如希腊在2005年至2009年每年的工资增长平均4.1%,而生产率的增长为1.1%;相比之下,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工资增长配合其生产力增长率。
不同新加盟的成员国的增长势头也有分别。在过去的10年中,斯洛文尼亚(Slovenia)和斯洛伐克(Slovakia)增长势头不俗。但一些新会员国(例如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增长有赖低利率和强劲资本流入带动而导致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增长,而不是本身的竞争力提升而带来的可持续繁荣。
个别成员国的市场僵化亦令这些成员国相对减弱。
那么欧盟及其成员国有何对策呢?根据欧盟的法律规定,欧盟对其成员国可有下例措施:
- 由欧盟理事会在广泛经济政策指导方针(The Broad Economic Policy Guidelines)下确定个别成员国具体国家的改革重点和方案。
- 根据稳定和增长公约(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欧盟理事会有权以多边监督框架确保欧元区国家执行他们的改革项目和国家稳定方案。如果欧盟成员国赤字过度,则欧盟理事会有权执行制约赤字程序,对不守承诺国家实施制裁。不过,现时16个欧洲货币联盟的国家中已有12个正进行制约赤字程序!
- 根据里斯本条约(Treaty of Lisbon)对违规成员国进行更更严格的制裁挂。
欧元与欧盟的未来似乎仍然充满变数。要不就是拆伙,一拍两散;要不便是个别成员国生性,改善公共开支及压低工资。但在大欧洲而各有各算盘下,这些均是谈何容易。
前一篇:中国财政实力正处见龙在田之势
后一篇:希腊瞒天有术?还是欧盟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