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几个问题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读书笔记 |
上海
|
一、换位思考:中学数学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二、整体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三、教学反思:从“衔接”着眼改进教学 (1)选择有利于揭示概念本质的素材 (2)适时适度地提升概念的抽象水平 (3)处理好概念阶段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2.关注说理、表达 这方面的教学策略要点是: (1)引导学生有条有理地说 (2)启发学生有根有据地说 (3)帮助学生符合逻辑地说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能够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 (1)化归(转化) (2)数形结合 (3)以简驭繁 4.加强计算基本功训练 http://math.cersp.com/Specialty/UploadFiles_1517/200606/20060625214624636.gif 综观整个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习过程,口算和笔算,必然要从学习的主要对象退居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时,数值计算充其量是一种工具,只要结果准确即可,很少再去顾及算法与过程。因为此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于数学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在学习计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各展所能,想到几种算法就交流几种算法。因为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利。但经过练习巩固最终保留下来的,就应当是比较实用的算法,而不再是五花八门的、表现性的算法了。 因此,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与优化不可偏废,计算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都是发展的需要。 仅就计算基本功的训练来讲,必须练好: 100以内的四则口算; 可归结为100以内的小数四则口算; 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 其他口算,如简单的分数小数互化,等。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http://math.cersp.com/Specialty/UploadFiles_1517/200606/20060625214625593.jpg |
一、问题描述:
1、小学生更多地愿意使用算术方法而不是代数方法来解决问题。
2、更加注重是否能迅速得出问题的一个结果,而忽视考虑问题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3、书面表述较为混乱,缺乏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部分学生甚至不知如何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解题过程。
二、原因分析。
1、错误的态度:“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才是巧妙的、聪明的,使用代数方法的人不够聪明”。“我们已经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了,再学代数方法也没什么意义”。“只要能做出正确结果就行了,写那么多过程根本没必要”。从而不重视、不愿意去认真学习如何完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
2、能力不完善。小学阶段的部分教师对过程表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仅让他们快速说出问题的答案,而不必加以任何解释和说明。很多时候,他们解决问题仅凭“灵光一闪”,而很少去完整、清晰地回顾自己分析、思考、尝试而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在进入初中后,无论以口头还是书面形式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时,不少孩子都会表现出很强的跳跃性,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态度和能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与中小学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现状密切相关的,使教学要求能够更好地衔接、对教学现状加以合理改变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三、解决方案:
1、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史使学生认识到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巨大进步,代数思维是一种简单但更加接近问题本质的思维方式。
2、通过比较同一题目的不同解题过程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思想方法,使他们认识到“方法有简有繁,但其中折射的数学思想都是珍贵的。”
3、通过对学生自己创造的优秀解题范例的欣赏和讲评,使更多的学生从中体验到完整、清晰的表述过程所蕴含的简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