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商业saas王勇 |
作者王勇
1999年,33岁的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创立了在线CRM(客户关系管理)企业salesforce,并把“终结软件”作为公司的奋斗目标。虽然迄今为止,马克·贝尼奥夫惊世骇俗的思想并没有成为现实,但他已成功的改变了软件业的风向。
这种变化可以从投资者对NetSuite的热捧中看出。2007年12月20日,NetSuite首次公开招股 (IPO),发行价为26美元,而在上市前一周,该公司计划的发行价只有13~16美元。即便如此,NetSuite股价在首个交易日仍上涨了37%,虽然它2007年前三个季度亏损金额高达2060万美元。同日,salesforce的股价也创出新高,市值已接近80亿美元。
这归功于这些公司全新的商业模式——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作为一种服务,简称SaaS)。这种模式将软件看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通过网络浏览器向用户提供软件并收取费。比起将软件看作一种产品,必须购买、安装和维护升级的传统模式,SaaS的优点显而易见。它部署起来更快、更便宜、更容易,这让企业能将更多的IT预算用于发展竞争优势,而不是用来升级维护系统。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使用互联网交付软件加大了用户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担忧,进而扼杀了市场需求。SAP、微软、IBM等软件巨头迟迟未进入这一市场,原因也在于此。不过,2007年以来,软件巨头们纷纷转变了态度,SaaS模式也随之席卷全球。
SaaS市场风起云涌
2007年,专注于SaaS的软件厂商NetSuite和Salesforce成绩都很抢眼。截止2007年9月,NetSuite的客户已超过5400家,12月的成功上市又让其募集到1.48亿美元的资金,上市首日的市值更是高达21亿美元。SaaS市场的领导者Salesforce,服务的公司已经超过了38000家,最近又签下了第100万名付费用户。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调查,2007年基于网络应用的软件市场总值高达51亿美元,预计2011年将增长到115亿美元,占卖给企业的软件市场26%的份额。
软件巨头们也纷纷杀入这一市场。2007年2月,Google推出了名为Google Apps Premium Edition的在线套装软件,收费版售价为每员工每年50美元,远低于微软的同类产品Office,不久又宣布与Salesforce进行战略合作。2007年9月,SAP推出了历时三年打造的SaaS ERP(企业资源计划)产品Business ByDesign。2007年12月,微软推出可作为SaaS产品使用的CRM产品Dynamics CRM 4.0,与Salesforce形成了直接的竞争。最近,IBM也宣布将在2008年推出名为Blue house的SaaS服务。
中国SaaS市场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早在2004年,国内的八百客就推出了SaaS模式的800CRM软件。不久,Xtools也进入在线CRM市场。2006、2007年,中国SaaS市场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爆发。金算盘、金蝶、用友、铭万等传统软件厂商,阿里软件、神码在线等新兴公司,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纷纷杀入这一领域,SaaS被它们视为新的“蓝海”。
ASP卷土重来
不难理解中国企业的兴奋。 “SaaS是软件产业一个非常新的机会,未来几年这一市场会以100%的速度增长。”阿里软件总经理王涛对《中国企业家》表示:“SaaS模式更适合中国市场,这一领域会出现一个世界级的公司。”
某种程度上,他是对的。截止2006年10月,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30万,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但核心业务应用还不到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更重要的是,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约四成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和《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2008年2月29日)
潜在市场需求的存在无可否认。中小企业的IT预算甚至不足以购置最基本的设备,但他们数量众多,是一个典型的长尾市场,也是SaaS模式最理想的客户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准确的找到这些需求,并设计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业务。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NetSuite和Salesforce这些SaaS模式的领导者本质上都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简称 ASP),而ASP模式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产生于1998年的美国,并于次年引进中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还吸引了用友等国内软件巨头加入。在席卷全球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中,ASP的先行者们也曾大声宣告软件业革命的到来,但最终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
“ASP模式失败有其必然性。”金蝶移动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颉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对用户来讲,ASP业务模式的投入产出比并没有吸引力,而且,八九年前的硬件能力和网络带宽等条件也不成熟,不可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ASP的先行者们只是简单地把单个客户的数据中心重现在自己的平台上,并未解决集成不同应用的问题,从实际效果看,近乎于为每个客户独立的搭建数据中心。“这种单实例、单租户的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杨祉雄对《中国企业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