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多年,终得相认
(2013-04-03 14:16: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综合评论 |
失散多年,终得相认
文/魏智渊
愚人节那天江子过生日(当然,阴历生日),我只短信八个字:失散多年,终得相遇。
我过生日时,江子洋洋洒洒地写了好一封生日信并当众宣读。江子过生日,我却只能如此简陋,但心却甚安。关系不是交易,一切随意。
但说过这八个字,心却隐隐地疼起来……
因为这八个字,是营姐当初送给我的。原文是“失散多年,终得相认”。营姐是基督徒,来自台湾的企业家。2006年苏州初识,不久,便正式地举行仪式,结为姐弟。
当时我负责新教育公益,赖营姐之力甚多,也挨骂很多。她对事务品质要求甚高,包括待人接物。稍有差池,责问起来毫不留情,有时就当着别人的面。她具备在大陆上罕见的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其经商之诚实诚恳,更为罕见。
但营姐对我肯定也甚多,结拜之际,她曾说,第一次见到我,是在新教育会议中,她放眼看过,她从我的眼光中,看到我没有“欲望”,认定我纯粹。这是极高的评价,一直念念不忘。其实要论纯粹,我认识的人中,营姐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我眼中,营姐是一个完美的人。(她也非常美丽,读大学时,选美比赛在学校排名第四)
作为商人,罕见的洁净诚实,“让左手知道右手在做什么”,她跟过的老板,都非常信任和倚重她;
作为职业经理人,她判断力强,决策果断,对下属要求严厉,细节之苛刻,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又公平公正;
作为公益人,她为公益事业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不但是资金的投入,还亲自介入组织管理,用企业家的严谨去塑造公益组织的效率,在新教育组织化过程中,营姐曾发挥过关键作用;
作为姐姐,她对我照顾有加又非常注意我的自尊,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许多帮助……
许多次,陪营姐在苏州喝咖啡或吃披萨,听她讲各种故事,当然,也听她一次次地批评我。新教育团队人际关系过于复杂,而我又颇有血性,全不如今日这般平和。营姐也只是慢慢地听,但点评时一针见血。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听了义愤填膺地说了许久,然后平静地说:“皮鼓,你有没有觉得你像个怨妇?”
这句话,让我念念不忘许多年,直到现在。
当时,我突然悟到,我太执着了,被一些根本尺码不相同的人所牵绊,而这些争执,是永远没有结果的。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做好自己。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决定你!这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对别人的依赖,变得独立而强大。
很长一段时间,我变得很释然,天地一下子开阔了。虽然那段日子很辛苦,但是,既然这种生活是我的抉择,那么,“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而且,不能要求任何人为你的生活负责。
但是后来,又因为信息不通畅,有人作梗等缘故,与营姐误解渐深,可能出于自尊,我也不愿意多做解释,渐渐又远了,甚至几年没有联系过。营姐绝顶聪慧,但她并不完全明白大陆人的忽悠功,不少事,估计她最终也是黯然神伤。
新教育数年,影响我最深的人,学术上是干国祥,人格及事务上,便是营姐。而姐弟之谊,曾经受过的恩惠教诲,又岂敢忘却?但我这几年颠沛流离中,虽尽心竭力,殊无成就,也无面目相见,总觉得要等到有成绩单的时候再说。但或许,这一天遥遥无期了!
惟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还一直守着一份诚实,尽管在这世道中似乎是不值钱的。但无论如何,不敢辱没了姐弟之谊。
前日,也惟一地赠予江子兄,不涉利益,跟新教育与丰台二中的合作也无关。合作只是缘起,兄弟情谊,靠的是冥冥中不可预知的东西。或许,那真是先天的、前世的。
好在,终于相遇了。
而我与营姐的再次失散,还有相遇的机会吗?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
附我的一篇文章:
将要下班的时候,收到营姐的短消息,嘱七点以后我留意她即将贴出的新作。吃完晚饭,立刻打开电脑,看到的是新出炉的《夏子的酒》:
夏子的酒
$ w1 ]: ~0 y+ z0 X1 i5 r
6 g- M) X: t4 p5 t! E
作者:营伟华
6 l4 V+ E; ?! `% b
终究还是留了下来,父亲生前勤勤恳恳开办的小商社,因为失去了掌舵人而摇摇欲坠,有多少从青春期就在这工作的老伙计啊?一生的黄金岁月就在这小商社里度过,难道说不要就不要了吗?4 u1 s2 y1 q5 Z8 `+ A/ v5 c1 v
如果一旦辞遣,只会酿酒的他们,除了失业,几乎没有其他路可走,失业意味着什么?无以为生?看待一无是处的自己,将会彻底失去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吧!
好心人纷纷建议,何必苦撑?将商社让大企业购併,或是向银行贷款,扩大生产线,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反映降低售价,或是参加全国竞赛,勇夺金牌后就水涨船高,扩大知名度,打响品牌,或是……4 R
兼答皮鼓弟:考试不作弊的理由。
% Y) V0 m4 w. k2 l5 @5 D2 F& s(
|
这记起这个故事是那天营姐请我和句子喝酒时讲给我的。
3 v$ M8 t% B& ^
那天喝的是很好的酒,XO,然后她慢慢给我们讲夏子的故事,讲的是故事中的这一段:
. y/ Z$ m* D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酒,才是好的酒,
6 w6 p. `* O" R- `
说实在的,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很喜欢这个酿酒的姑娘的生活态度。在都市里流浪惯了,确实不适合回到家乡,但是一旦回到家乡,她又懂得坚持自己。在一个工业时代里,她仍然坚持着农业思维,对她而言,重要的不是酿出来的酒能否获得好的名次或者销售业绩,而是是否是用心酿造出来的。7 M) i$ l- X
) }2 y; W3 `6 A0 |
工业时代带来了效率,但是过于精细的分工导致了一种割裂,这种割裂同时也造成了精神的割裂,从而使人成为碎片,永远处在漂流之中,不得其所。在这种情况之下,夏子选择了一种完整的生活,她对于工作投入了情感,使每一瓶酒都与其他酒不一样。3 Z' S1 m4 @, E% x7 D: E! H
4 N$ }, m' y* @: v. }
其实,教育所需要的,难道不是夏子的精神?当教育成为一天天地产业化,当一个个学生被从分数的生产线上划分为三六九等,真实的教育便沉沦了,浮躁,不安,割裂便成为教育的日常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注定永远是一种手工业,永远需要一种夏子酿酒的精神。不要在乎是否考第一,关键的是,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在每一天,都投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这种专注而认真的精神,才能够真正诞生同样完整而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