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者、优秀者、卓越者,你进入了哪个模式?——丰台新教师培训手记之一
(2012-06-15 08:31: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丰台新教育 |
平庸者、优秀者、卓越者,你进入了哪个模式?——丰台新教师培训手记之一
1
晚上,初中三位新老师提交了各自的PPT并供讨论,邀请了干老师参加,罕台部分老师也参与了。
虽然新老师姿态都非常不错,乐于接受批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初中语文教学涉及到的东西太多,需要漫长的修炼,这是完全能够理解并且应该理解的。但是,有一些细节,却不能不提醒大家特别留意:
一、提交的资料,没有精心地做过准备。举例:
1、文件夹以及文件本身的命名,仍然没充分考虑周全。(包括既然要讨论,应该标明“初稿或一稿字样等)
2、在每一课中,要同时提交三种文件:PPT、教学框架、学生预习单。但实际上这也远远不够,作为一个课程,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周全:(1)原文,以及对原文的批注(哪怕在一个文档中,也要分开以方便其他人);(2)资料汇编,即搜集相关的经过严格筛选的优秀资源(或链接,如果有视频的话),除解读外,像《背影》之类,还应该编入名师课堂实录等。
3、既然课文与原文有出入,要既有原文又有课文,并简要说明出入处,因为这有可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4、排版不合宜,包括:(1)字体大小等,要保持相对统一合宜的风格(通常以遵循默认格式为宜);(2)不允许出现网络格式(包括隐含的超链接);(3)教学框架的排版,要遵循固定的格式(有模板);(4)作业单要精心设计,确保可以直接打印发给学生(即要考虑留有作业空间,以及包含相关信息)。
……
二、PPT存在的问题也较为严重。
1、主要问题,昨晚已经讨论了:层次不清、背景不明、字体不宜、图片不合……
2、制作PPT,不要忘记了是供教学使用的(如果要包含为讨论讲述而做的页面,可以采用隐藏功能,并在PPT页面上有明显的标识,包括采用与主风格完全不同的背景或字体),因此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从教学操作的角度去考虑,需要充分周全地想象教学场景。
3、既然已经听过马玲老师的课了,看到了不少精美的PPT,为什么不从模仿开始呢?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三、讲述时要注意清晰性和层次感,尤其是有没有事先读过框架的老师在场的时候。(略)
2
由这次汇谈,我想到了自己思索已久的一个问题(也是基于专业发展过程中对许多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观察的结果),即大家容易纠缠于问题,而忽略了不断地反思修正问题背后的模式。
今天我想说的是习惯模式,而不是思考模式。(虽然这二者有交叉)
习惯是“大地”,是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部分,是日行而不自知的部分。一个人,多数时候的抉择与行动,都是潜意识的,都取决于习惯。优秀的习惯能确保注意力聚焦于最重要的事物,而平庸的习惯则往往导致聚焦点的平庸,甚至导致缺乏聚焦的能力。
平庸者习惯,就是在细节处处处无品质,渗透一切。
平庸者的习惯源于平庸者的思维方式(观察一下周围的大多数人就知道了)。平庸者会倾向于自我辩护,会倾向于归咎社会或他人,最重要的是,会倾向于降低尺度。例如,一件工作没做好,或一个学生上学期间没有完全任务,一个优秀者会念兹在兹(就像罕台那些班主任),会在工作时间之外投入很多精力来弥补,会尝试很多不同的措施来确保。为什么?因为拥有优秀者模式的人,不能容忍自己事务的低品质!他会认为这与自己的自尊密切相关。但一个拥有平庸者模式的人,则有无穷的原因自我辩护:这不是我的问题(事务太难,时间太紧,孩子太差,家庭太不给力,领导提供的资源不够……);我没必要加班(谁给加班费?我要我的私人时间!劳动法规定……);等等。或者说,他意识不到一旦进入这种思维模式,这就是自我的降格。(他不去看看,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是如何工作的!)
这里不讨论卓越者模式,因为尚且遥远(我自己都不是这种模式),卓越者是那种创造无处不在,随时能给人以启发甚至惊喜的人。
丰台培训研究的第一个小板凳,是王亚玲的《蒲公英教室文化设计》,这个设计无论是在讨论时,还是在私下里我与榜样老师交流时,都被指出了诸多缺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份作业超出了我们对一个新老师的预期,是一份介于合格与优秀之间的作业,是一份哪怕放在网师附属学校,也未必有多少老师能达到的作业。也就是说,这份作业本身,让我看到了优秀者模式的痕迹。(还不能完全说就已经进入了优秀者模式)
为什么必须进入优秀者模式?
平庸者模式,绝无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班级。(可能会有优秀的学生,但那显然不会是你的功劳)
一个拥有优秀者模式的人,他将无法容忍教室里一切平庸的行为包括细节。而这种苛刻,潜意识中的苛刻,成为一种习惯的苛刻,将深刻地塑造一个班级。
当你自己对作业的排版都非常麻木时,你会对学生字迹不工整的作业保持麻木甚至认为无关紧要。当你自己的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凭着潜意识,本能地对平庸的东西产生反感,真正塑造班级的,正是这种潜意识。
3
如果说人格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所谓的优秀者模式,只是对这个系统从某个侧面的表达。
与这个模式相适应的,还包括了职业认同,即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根本理解,这同时关联着你对自己生命的理解与领悟。
在这里,要警惕的是对优秀的恐惧,对卓越的恐惧。(这是叶公好龙的一个版本)
多数人都认可优秀,渴望优秀,却意识不到内心深处对优秀的恐惧(即所谓的约拿情结,不妨百度)。一旦真龙(优秀的召唤或要求)来临,最终只能落荒而逃。对从小在平庸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人而言,成为优秀者几率很低,往往是因为长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这种模式。
但是,你永远拥有优秀的自由。
只要你保持危机感,不断地训练自我反思力,并更多地将问题归因于自己。然后,开始漫长的训练:
自我控制力的训练;
时间观念以及时间统筹安排的训练;
计划力以及对事务的想象力的训练;
雕琢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务的训练;
直到有一天,你无法再忍受平庸的自己,也无法再忍受平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