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听朱永新老师报告有感
(2012-04-11 07:38:41)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丰台新教育 |
每向前走一步,我只看到了更多的困难。这困难,让我滋生了挑战的勇气,但勇气并不能确保胜利,智慧也是,它们只是增加了胜利的可能。
(一)
此时此刻,我只想先叙述一下朱老师最近几天的行程:上周六晚上12点,赶到石家庄桥西区参加新教育开放周活动;周一晚上12点,赶回北京;周二上午,工作会议;中午12点半,从会场直接赶到二中餐厅共进工作餐;12点50,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去夜班值班室稍事休息;13点30分,与丰台教委宋书记讨论新教育的相关事宜;15点~17点10分,给二中全体教师及全区校长、书记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报告;然后匆忙赶往中央电视台,参加6点30分的节目录制......
这样的生命状态,除了信仰的力量,还能怎么解释呢?!
2004年,因为《我的教育理想》而知道朱老师;然后进入教育在线,然后结识皮鼓,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关注新教育并在学校尝试推进新教育,然后(2011年暑假)机缘巧合得以面见干干和皮鼓,然后开始筹备北京丰台二中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然后是喜喜的亲子阅读报告,然后参加春节之前的罕台共读,然后就是现在……
这是一个特别的团队,所谓特别,不是我们拥有的他们不拥有,而是他们拥有的那个有些“另类”的东西——信仰,于我们实在过于陌生和遥远!
今天,我们有幸站在这个团队的边缘,团队向前奔跑的狂风,掀起了我们的衣衫——春天来了,我们的衣衫在慢慢变薄,这是季节的恩赐!
矛盾、困惑、纠结,甚至无助、虚无……生命哦,该有的,一样都不会减少!但是,玉兰花开,闻或者不闻,馨香就在那里;天地使命,立或者不立,自有一双神性的眼睛!
这个春天,注定会有故事发生!
主角?或者观众?!
(二)
今天下午,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现场聆听朱老师讲述新教育的那些事儿!我必须承认,我,生命在场!如果一定要用词语来描述,那就是:激情、梦想和信仰!
会前,朱老师对我说:“两个小时,想要完整的讲述新教育是不太可能的。”我开玩笑的说:“如果时间只够讲一句话,您就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时间只够讲两句话,您就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确,经过十二年岁月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新教育并不缺乏漂亮的、激动人心的口号式理念。但是,经过长年的笛卡尔式的“怀疑一切”的沉思,一切漂亮的口号,我只能接受它在语言学和修辞学上的价值!
我之所以激动,是因为那些“漂亮的语言”不是朱老师从字典中组合出来的,而是一批新教育人用整个的生命活出来的!朱老师、干干、皮鼓、喜喜、马玲、陈美丽、桃夭,还有那个喜欢海子、由内而外无不充溢宗教情怀的杨超……我只能说,对于他(她)们的生命状态而言,汉语是贫瘠的!我的遗憾是,我的生活有时候是一些“碎片”,它麻木了我的灵魂,而朱老师的言说于我是一种绝对的唤醒:美好的生命总是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我,因此而感动!而常老师、桃花仙子、桥西、绛县、焦作……朱老师提起的这些“闪亮”的名字,于我仍然只是语言的美丽,与罕台相比,是二维和三维的关系!
人,首先是时间性的。我对新教育的激情产生于2005年左右,年轻、感性,灵魂中潜藏着一把火,碰巧被新教育引燃;2007年左右,我有了一个关于新教育的梦想:由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构筑的MVVS(学校核心文化),基于教育哲学的课程体系和组织变革;而2011年,与朱老师、干干、皮鼓等新教育人的深度接触,新教育于我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人,也是超时间性的。没有激情的生命,只能用物理的时间去度量,长于短,生与死,一把直尺足矣!有激情无梦想的生命,是无法持久的,旅途漫漫,黑夜与白昼等长,生命需要梦想的照亮!有梦想无信仰的生命,不缺少喜剧,也不缺少悲剧,唯一缺少的是穿透时空和命运的力量;偶然性和局限性是我们的宿命,只有拥有信仰的神性之人才能经受它的鞭笞和拷问,并最终进入无限自由的创造之境!“知我天命亿万年,花开天地间”,这是一种超越时间性的生命之象!
今年9月1号,我们的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会正式开学,初中分校、本部都将同步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这的确是二中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今天下午,也有好几所兄弟学校都明确表达了进入新教育实验的意愿。但我深知,这一切都是假象!在北京,不管丰台、海淀还是朝阳,新教育都注定“快不起来”,这是新教育的特质在特定的地区(首都)的特定结局:新教育在点燃一部分人的同时,也必然地会因其纯粹性而令更多的人迅速远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即便是为了功利或者别的什么外在的目的,我们也有其他的更多的途径,而不必选择“如此艰难”的新教育!
在北京,新教育只跟信仰有关!
真正的信仰,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信仰,让我们一起上路吧,向着明亮的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