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师班会(97)】四十抒怀

(2012-01-27 16:38:08)
标签:

教育

分类: 网师班会

四十抒怀

——网师一周观察(97

2012122-128日)

 

/魏智渊

 

周一,22日,除夕。

周二,23日,初一。

过了除夕,对中国人来说,才正式地跨入了2012,之前的阳历,只是一次新年演习罢了。

网师十佳年度叙事的结果也揭晓了:青风竹简、南有樛木、车行天下、秦月汉关、卡梅伦、换一种活法、原卫华、石思萍、云河一、高堂明镜(排名不分先后,呵呵)。向以上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有奖品,敬请期待)

对我来说,上周刚过完阴历生日,这周,又随阳历生日。我是个不在乎生日的人,因此也并没有特别的庆祝,连一家人在一起吃顿生日饭也没有安排。但是,今年仍然有着特别的意义:我四十岁了。

罕台新教育小学也碰巧发生了一些人事变化,农家小院、杨娟和雷皓均突然辞职。小院是因为拖家带口,且有诸多私人原因,杨娟夫妇则首先是因为养育小孩。碰巧凑在一起,难免被误读,而作为真切的旁观者,这些事也是一种契机,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回顾总结。

 

1

 

我的求学生涯非常简单:中师毕业,工作一年后再上教育学院奋斗专科文凭,再工作两年奋斗本科文凭。

之所以说是“简单”甚至乏味的生涯,是因为可以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好学生”的学习生涯。有过许多旋生旋灭幻想,也有过许多白日梦,但并没有拥有一个真正的愿望,——现在才明白,缺乏真正愿望的人是不自由的。一个好大学,一份好职业,都不是真正的愿望,只是人生最基础的目标而已。

所以,学习,并且努力地在班级或学校中保持优势不被人赶超,茫然地进了中师(或许只是逃避学习的一种选择),不经意间为了一个可怜的铁饭碗而丧失了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毕业后不断地进修,只是为了提高文凭以免除未来可能被淘汰的恐惧,以及为进城积累一些资本,这些,几乎就是全部了。每追求一个目标,我是能够拼命的,一旦达成目标,又是能够堕落的(例如打麻将,无节制地饮酒作乐等等)。

进入县中后的努力,最初的最深的动机也只是自尊,不想被学生瞧不起,被领导或同事视为无能,硬生生地从一个被认定不适合教书的“三好学生”,进步成了一个“三好教师”。

但是,我究竟需要什么?我的愿望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地思考过。凭良心教书,不与人争但绝不在专业上让人蔑视,有群狐朋狗友能够一起饮酒以抑制孤独,这些,几乎是全部了。

从好学生到好教师,不知不觉,我就过了而立之年。

我是不自由的,只是当时不觉得而已。

 

2

 

我是被网络改变得很深的那一批人。

释放、迷失、启蒙、反思启蒙……封闭于乡间的平静的心灵在网络中翻滚过,太多的声音扑面而来,终于,不得不思考与抉择。

一晃,又是五年过去了。

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作出清醒的抉择,我们总是先抉择,再去理解抉择本身,在抉择中,我们不但不理解抉择,甚至常常不理解自己。总之,结果是,带着点并不成熟且不确定的梦想,投身私立学校,被痛,很疼,但人却清醒了许多。

这是2004年,我32岁。

2006年,34岁生日刚过,又携家去了苏州,这是正式地投身新教育。和干干相比,我仍然缺乏他的那份自觉,并非是深思熟虑的选择。如果说成都之行,是专业思考的开始,那么苏州之行,则是寻找愿望的开端,虽然,这并非源于自觉,而是源于处境的压迫。——处境总会向你提问,要你回答,要你抉择。

答案不总是显然的,所以,其中有半年,我返回了高中课堂。

寻找答案的过程是艰辛的,而要不断地接受修正中的答案,则需要勇气。尤其是,当你一天天地意识到,你曾经的成绩,根本无足轻重,只是一个乡巴佬的自满。学生的赞誉不足以遮掩真实的答案,上百篇发表的所谓文字也不足以遮掩真实的答案,真实的答案是:教育领域复杂无比,而你只是一个腹中空空的可怜虫,你阅读不足(不仅数量尤其品质),你资质有限缺乏创造力,你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你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里尔克说过,小人物必须沉默。

一个不能接受自己的人,会不自觉地拿可怜的成就来骗自己。——虽然,那成就是真实的。

 

3

 

或许,我最大的优点,是有勇气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并不意味着丧失信心,真正过于自卑者往往要拉几根救命稻草以避免自己遭遇自身。对我来说,接受自己意味着让心落到一个坚实的或者说真实的地面,然后努力地向上走,我认为这才是自由。

因为接受自己,所以我可以做许多琐碎的事情,从打扫卫生一直到做网师许多琐碎的工作,而并不以为就是生命的浪费。总之,团队需要时,就去做,如是而已。

因为接受自己,我从无怀才不遇之感,也几乎不会抱怨环境,相反,总是充满了感恩。我不觉得自己收入太低,比不上自己的“贡献”,恰恰相反,我总觉得自己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才能配得上许多东西:不仅仅是工资,也包括别人的信任与期许。而且,我不会生活在与别人的比较中。

因为接受自己,我也没有那种强烈的“成就期待”,我觉得尽力而为,就是顺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些许成果,那是上帝给予的奖赏,但它并非努力工作的理由。努力工作的理由或许只是,这世界并非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完美,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些微努力,让它整体上更趋向于完美。尽力了,老大无成之际,也可从容一笑。

与这种省思相应的,是逐年增加的阅读以及事务练习。而且,对哲学和心理学的阅读需要更为强烈,这种阅读是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也可径由理解他人。

所以最近几年,也渐渐地滋生了卑微的愿望,并与团队逐渐融为一个整体。这种融为整体,意味着从团队的价值观出发裁定是非和指导行为,已经逐渐发展为第二本能。

或许,这种洞察也是孤傲的源泉。

 

4

 

不知不觉,就到了不惑之年。

岁月所给予的,是日渐增强的自由感。我不知应该如何描述。“不为物役”?这并不难做到,除了时常做酒的奴隶。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信念和勇气,拥有了一种游戏精神,并且,愿意活得像个孩子。

所以,我视四十岁,为人生的第二春。

褪去稀里糊涂的青涩,抖落世俗曾加之于我的尘埃,我愿望我的人生,重新开始。

我想,其实网师里有不少我的同龄人,当人生的诸多大事(职业、婚姻、子女、住房……)尘埃落定,恐怕,是到了为自己而活的年龄了吧?

不要相信那些谎言,将四十岁视为人生走下坡路的开始,除非你相信这些陈言,否则,这绝非事实。要相信,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你不再依靠年轻的容颜或青春的冲动而活,也不再轻易被外在的东西所左右,例如鲜花与掌声,证书与奖金,而是真正地基于原则而活,基于愿望而活。成为怨妇或自由人,都只是你的选择。

四十岁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是更高的能力!更强的学习力!更纯粹的愿望!更充沛的勇气!

许多风光一时的人(尤其是从事行政者)退休后,空虚无聊甚至痴呆,但四十岁之后的抉择,却可能避免这些,从而给予人生后半段以深刻的幸福感。

 

5

 

但这种领悟,何必要等到四十岁?为什么不可以是三十岁?二十岁?甚至十五岁?

每年轻一岁,就多一份可能。但并非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够领悟到这一点。相反,年轻的生命充满了迷失。——不迷不悟,迷失是年轻的特征,甚至是必要的营养,但生命的复杂在于,一切迷失都是有代价的,并非所有的迷失都是必要或必然的,有些时候,迷失是永远的,至少,会带来永久的丧失或损伤。

生命的航船,总是若干齿轮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直白地说,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抉择,总是若干程序对话的结果,要保持对不同程序的聆听理解并与之对话,是很难的。当某套程序占了绝对上锋,人就不再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了。

尤其是,年轻的生命往往很容易忘记,生命终归是自己决定自己,而每一份决定背后,都意味着一份承担,包括承担后果,无论是好的后果还是不好的后果。而正如我年轻时一样,不成熟的生命,总是要在若干年之后,才能明白抉择的意义。而在抉择的漩涡中,年轻的生命常常并不明白却自以为十分明白甚至百分之百地明白。

甚至,守不住职业的底线;

甚至,守不住做人的诚实;

人常常会一败再败,直到一败涂地,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某个抉择(例如,我抉择上师范,或上其他专业,抉择离家出走,或守在故土,都并非根本),而是在这种抉择背后发挥作用的致命程序。

这种程序的不能挣脱,就成了宿命。

 

6

 

站在四十岁的门槛,我知道,我拥有的,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我的内心,仍然拥有无法消除的恐惧,但是我已经不再贫乏,也储备了足够多的勇气,甚至,一如泰戈尔所说:

 

我以为我的精力已竭,旅程已终--前路已绝,储粮已尽,退隐在静默鸿蒙中的时间已经到来。

但是我发现你的意志在我身上不知有终点。旧的言语刚在舌尖上死去,新的音乐又从心上迸来;旧辙方迷,新的田野又在面前奇妙地展开。

 

2012127日星期五,正月初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