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师班会(84)】召唤

(2011-10-28 09:51:01)
标签:

教育

召唤

——网师一周观察(84

20111023-1029日)

 

/魏智渊

 

本周,主要工作是陪同几位丰台新教育人深入罕台新教育小学一年级,参与一年级课程观摩及研讨。

这种对话、交流,以及随后的培训,和即将到来的漫长岁月中对一所学校的精雕细刻,无非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这是一所学校的自我思考,也是这所学校中每一位成员——已经加入的和尚未加入的——的自我思考。

换句话说,一所有明确方向感的学校,必定响应了某种召唤,并因此形成了自己的使命感。

 

1

 

换句话讲,所谓尺码相同的人,是指受到相同的召唤并予以积极响应的人。

所谓召唤,是指内心深处引导我们的声音。这声音有时候是强烈的,强烈到让我们忘记危险,不自觉地被吸引到一个方向上,就像冥冥中听到了海妖的歌声。登山者是辛苦的,并且有可能面临死亡,但他们往往无法回绝内心的召唤,而顺应着这种召唤踏上了路程。这声音有时是微弱的,时而能听到,时而被市声的喧嚣所掩盖,这是许多人经常走弯路或懈怠的原因之一。

有些时候,或者,对大多数人来讲,这召唤是听不到的。当你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召唤,你必定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格。这时候,你听到的必定是外在的召唤,这种召唤是集体的、世俗的,一如那些为成功学所蛊惑的人群,他们急切地奔向那些黄金许诺,也因此,他们形成的,是成熟的集体人格。或者说,是一种集体人格借他们实现了自身。这是可以充分理解的,遵循常规惯例而活,能够最大限度地免除许多危险,并避免付出世俗的代价。

大多数人遵循世俗的法则,只有少数人听到召唤的人才遵循自己的法则。——惟有遵循自己的法则,才是自由的。但谁说人一定要追求自由?谁说自由一定是好的?毕竟,大多数人不自觉地选择了“逃避自由”。

召唤是各种各样的【有时候甚至是宿命性的】。

大禹从父亲的腹中出生,他是受到了强烈召唤并肩负起使命感的人。苏格拉底勇敢地走向了审判直至平静地接受死亡,而没有顺从大多数人以保全性命,也是受到了召唤并坦然接受了命运。并非仅仅留名青史的人物如此,一个生下有着天然缺陷的孩子的母亲,也可能响应内心的召唤,不是溺死或遗弃孩子,而是将这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命运,并在无论怎样沉重的情形下,都勇敢地背负起来。这样伟大的母亲很少,但并非没有。而雷夫,也是响应了内心的召唤,才披荆斩棘,最终成为英雄教师。

有些时候,当班级里出现了一个“昏厥的知更鸟”,有的老师就会听到内心的召唤,至少在与这个孩子共同生活的岁月中,将拯救这只昏厥的知更鸟视为自己的使命,甚至命运或宿命,为之作出巨大牺牲。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内心的召唤,将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视为自己的使命,并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人格。

显然,网师汇聚的,是能够或强或弱地听到召唤的人。但并非汇聚一切听到召唤的人。因为有些人也听到了召唤,但不是拯救一间教室或一个孩子的召唤,而是另外的召唤。

同样,作为核心来打造的新教育小学,也是汇聚那些听到召唤的人们。在这里,世俗的条约并非最高律法,召唤本身才是最高律法。这意味着,律法是严苛的,它向你要求的远远多于一份普通职业所要求的;但这同时意味着,律法不是外在的,不是一种基于他律的蛮横的专制的强迫,而是基于自律的内在的要求,这是人的积极自由的最大实现。

 

2

 

响应召唤的人必定会被流放,召唤的声音越强烈,流放的地方越偏僻荒凉。

这种流放,是从人群中的流放,你将远离人群,承受孤独,在孤独之中,除了召唤本身,将一无所有。因为你必须完成这种挣脱,这是形成人格的必须的步骤。婴儿只有剪断脐带才能与母亲分离开来,这需要经历恐惧。

上帝在永恒的寂静中呼喊:“你是谁?”

而在人群中,这种声音是永远不可能听到的。或者说,在人群中,只有一个答案:“我是我们!”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能真正地倾听并回答这个问题。“弑父”的辛巴被流放后,他才真正地知道“我是谁”,知道他是万兽之王,是“狮子王”。而在经历旷野中的流放之前,他并不知道这一切,他只是一个公子哥,一个王位继承人,——他可能继承“位”,但无法继承“王”,他通过流放真正地继承了父亲的遗产。

在人群中,有无数尚未割断脐带的苍老的“儿童”,他们需要依附权威【而不是追随权威】或人群才能获得安全感,成人的不成熟竟然如此普遍!我们抱怨政府、抱怨体制、抱怨领导、抱怨他人……这种抱怨并非不应该,但如果这种抱怨不能导向主体真正的自由的抉择与行动,而成为自身不能有所作为的理由,那么,我们就跟牵着母亲的衣角亦步亦趋不敢离开的孩童没有真正的区别。这种怨,常常是对自己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照顾的埋怨,而不是变革的前奏。

旷野上不但有凛烈的狂暴的风,有饥寒与寒冷,旷野上还有野狼,吞噬过不少人的性命。——历史上的殉道者,从苏格拉底开始,可以排列一个长长的名单。

流放,也是流浪,这是英雄的命运,就像俄狄浦斯王。

赫拉克勒斯被送到乡下去放牛,一年又一年,正是远离人群的时候,他才真正地思考并遭遇了自己的命运。他遇到两个高贵的妇女,一个仪态万千,高贵而纯洁,是美德女神,一个雍容华贵,顾盼自如,是幸福女神。

幸福女神说:“赫拉克勒斯,我看得出,你还在犹豫不决,不知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如果你选我做你的女友,那么我可以领你走上一条最舒适的生活道路。到那里,你可以享尽生活乐趣,一生没有烦恼和不平;你不用参加任何战争,不用操心买卖的事,只是享用美酒和佳肴,你睡在温暖柔软的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可以尽情享用别人的劳动果实,享不尽荣华富贵,因为我给予我的朋友享用一切的权利。”

美德女神说:“我到这里来找你,亲爱的赫拉克勒斯。我认识你的父亲,知道你的天赋和你所受的教育,这一切都给我一种希望,如果你选择我指引给你的路,那么你将成就世上的一切善事和大事。可是我不能保证你享受荣华富贵。我只是愿意告诉你,天上的神衹是多么喜欢你。但是,一切收获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如果希望神衹保护你,那么你首先应该敬奉他们;你要得到朋友们的爱戴,那么就该为你的朋友做好事;你要国家尊重你,你就应该为它服务;你要全希腊推崇你的美德,那么你就应该为全希腊谋幸福;有播种才有收获,你想赢得战争,就得学会战争的艺术;你要保持矫健的体魄,就应该通过艰苦的劳动使它强健。”

你可以用本我与超我、自然与自由、集体人格与个体人格来解释赫拉克勒斯的内心斗争,但毫无疑问,他听到了召唤。而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机会,可惜的是,我们的时代或我们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利于孩子听到召唤了,甚至,连抉择的犹豫都没有。

 

3

 

自我必定要在孤独中孕育,但孤独,只是人格形成的一部分。

谁忘记了孤独,谁就无法赢得真正的朋友。那些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会赢得真正的“帮助者”。

例如书籍。

人群中的狂欢者,有些不乏书籍的装潢。我看到过许多沾沾自喜的炫耀,他们从不曾在孤独中形成自己的法则,因此书籍就成了空洞的心灵的装饰品。因为伟大的书籍总有一个特色,它只向那些孤独者,那些真正拥有自己的法则或者说深刻理解自我的人开放。在轻佻的“读书人”身上,词语或许很耀眼甚至叮当作响,但只有在孤独的读书人那里,才有真正润泽的生命的芬芳。

对听到召唤的人来说,阅读是一种聆听与对话,是与伟大者,与曾经听到召唤的伟大者之间生生不息的对话,并在这种对话中启发自身。而对听不到召唤的人来说,他往往丧失了对话的资格,而成为书籍的附庸。因为书籍总是片面的,书籍因其片面才有深刻的价值,而成为附庸的结果,是使自己成为一个片面的人。

有人借阅读逃避创造,在文字构成的世界中形成了能力增长的幻觉,并日趋自大,阅读本身成为目的,而非改造世界的手段。

有人借阅读反思实践,书籍成为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对话者,启发者,仿佛一个个忠诚而睿智的朋友,我们借以超越自身的局限。

“帮助者”不仅仅是书籍,还包括了同样听到召唤者的彼此呼应。因为人格不是一个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在召唤之下,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东西。或者说,“人格即道”,是需要调集生命能量去发展的东西。这种发展意味着通过创造不断地自我超越,而如果没有书籍或志同道合者的相互启发,那么,一个人很难挣脱自己的皮肤。

这种“帮助者”,是童话或神话中的小精灵,魔法棒,或者智慧老人。它们总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所谓适合的时间,就是你在孤独中摸索了许久的时候。

 

4

 

“受到召唤者众,成为选民者少。”

可以说,每一个生命都曾经受到过召唤,甚至,这召唤始终未消失过。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成为选民”。

或许,有些时候“成为选民”需要因缘,但更本质地,是需要抉择和践行。仁心人皆有之,但光明之,发扬之,成为仁人(即“选民”),则非得经过自觉的努力不可。对于那些昏厥的知更鸟,油然而生一种悲悯,这种“恻隐之心”,是“人皆有之”的。但在听到这种召唤后自觉地承担起拯救的义务,并视为自己的宿命坚持始终,成为上帝派来了拯救这只知更鸟的“选民”,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所以,当一批人响应自己内心的召唤,以理想之名汇聚到新教育或网师的旗帜下,并不代表必定成为选民。

例如,并不是所有进入新教育小学的教师或义工都是“选民”。能否最终成为选民,取决于是否将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孩子视为自己的使命甚至命运,日日夜夜,用漫长的岁月去雕刻一朵玫瑰。

我见证了这种雕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课程的切磋琢磨是雕刻,寒暑假的免费补差是雕刻,日夜的苦思冥想是雕刻,每一首生日颂诗都是雕刻。牺牲午休或更多的时间,一只知更鸟一只知更鸟地耐心细致地拯救,这更是雕刻。上帝是不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一位尽责的母亲,也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因为这是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存在的意义所在,证据所在。——这就是选民意识。是的,这里有牺牲,有献祭,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献祭,真正的选民,会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点。

相反,一旦视哪怕一个孩子的补差为自己的任务,而不是使命,那么,就是缺乏选民意识,缺乏选民意识,会导致因任务的轻重而患得患失,最终,将越来越无法听到内心的召唤,甚至这种召唤会变质,在理想主义的口号下面,发出声音的是内心的魔鬼。

 

毫无疑问,召唤有时候是邪恶的。

为一项事业奉献终身,结果最终演变为邪恶,是史不绝书的。——任何召唤,都既是天使的声音,又是魔鬼的声音,既可能让你真正地成为自己,又可能让你成为权力的影子。总之,倾听召唤的声音并肩负使命,有时候是一场冒险。

但这不是拒绝倾听召唤的理由。

因为,我们都是神的后裔,都是英雄的后裔,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盘古的血液、夸父的血液、大禹的血液……,他们的召唤,始终从大地深处隐隐地传来。

你听到了吗?

20111028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