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岁月的边上(481-500)
(2011-08-20 22:33: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网师班会 |
写在岁月的边上(481-500)
文/魏智渊
微博地址:http://t.qq.com/weizhiyuan6503
481
我真正的烦恼是什么?如果说人在江湖,我最烦恼的是,作为一个闯荡江湖的人,我的剑远远不够快。
不是别人说你快你就快,而是要自己真正地感觉到快,尤其是在交锋时。每次阅读一本艰难的书,或涉足一个领域,就是一次有一定长度的交锋。此时,自恋是没用的,关键是你的剑是否足够迅捷精确。
482
在当今,只要你拥有足够的资源,完全可以邀请最著名的那些教育演讲家、名师等等,迅速组装一场精致的培训或研修班。并且,形式上可以有无穷的革新:互动、体验、生成……这种培训在精巧的设计安排下,完全可能有震撼性的效果,让参与培训的人觉得受益无穷。
只是,还少了点什么呢?
干国祥对话: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你内在结构的实质性成长,它们只可以引起、引发、点燃、熄灭,但它的向上转化,必然要靠时间来完成。只有持久地倾注于一个领域,只有持久地对某个领域某个问题保持着疑问和思索,那全新结构(也就是能解决问题系统)才能形成。【我知道我的这些简单的话,许多人也读不懂的。】
483
有一位向网师捐赠的学员发微信告诉我:“从领的第一份薪水开始,父亲就让我存百分之十做助人之用,这些年一直坚持。”
之前,我只知道她不断地资助别人,周围的,网络中的。她也是教师,工薪族,前不久还为买房的补交款发愁。
她居然默默而愉快地坚持许多年……
484
人不但依本能而活,而且依原则而活。有时德福难以双全,多数人便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明说原则,暗依本能。
本能经常需要合理地满足,但给本能披上原则的外衣,是可耻的。
本能者,名也,利也,福也;原则者,规则也,理想也,德也。
485
公事依规则,私事依亲疏。
若无明确之原则,极容易公事依亲疏【包括诸种利害关系】以自利。久之,易生种种恩怨。恩怨积久,又以规则饰辩甚至于不自知,这是很常见的。
依原则而行,每逢抉择,都是一次对原则的重新审视与理解,诚之敬之,一个人就立起来了,一份事业就立起来了。
486
如果我们要教育学生像数学家那样思考,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像化学家那样思考,像……,那么,我们自己就必须像教育家那样思考。
能不能成为教育家,是造化,但是,是不是像教育家那样去思考,是姿态,是朝向。
努力像教育家那样去思考,修炼有灵魂的技术!
487
有时,甚至经常地会处于愤怒与痛苦之中,愤怒较少而痛苦极多。
愤怒,常源于他人之无知与狂妄,以及持续的品质低下,这是指他人与我息息相关的时候;痛苦,常源于不断地觉察到自身之无知与无力,以及持续的品质低下。
年近不惑始多惑,那种始终站在起点处的感觉,是一种折磨。
488
人要学会很快地忘记自己的成绩或成就,否则,会妨碍不断地专注地投入新的游戏。何况,多数时候,我们的成绩或成就渺小得不值一提。
489
何谓向死而生?死,是存在中之否定因素,此因素显现,求生意志会激发生命的潜能,从而推动生命之更新调整以适应新的处境。无“死”之否定,生命便易麻木,从而远离仁。仁者,生机也。但是这种“向死而生”,乃是被动的。卓越者在安逸的环境中也会将“死”纳入自身以保持存在之生机或创造。
490
为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道德”等名义抹平一切,才能避免自身平庸的难堪。
所以王小波说:“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 ”“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
491
在丰台二中,想得最多的是中学生的精神及思维塑造。
需要一种眼光,能提供一些让学生终生受益且难忘的课程:基于心理学的自我认识课程【解决自我认知及职业选择等】;民族及人类文学或文化经典的深入啃读以塑精神底子和深读能力;整合性课程以将破碎的知识纳入良好的更为根本广博的框架……
492
高中可选择的课程有:唐诗宋词课程;鲁迅课程;四大名著课程;自我认识课程或“理解生命”课程;普适价值课程或公民课程;儒道课程;文理整合性课程【例如借助《爱因斯坦的圣经》作为框架】;史政专题课程……
选择哪些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智力资源,但课程也将极大地促进专业发展。
493
人会犯错误,会走弯路,会经历失败,这是由人的有限性决定的【上帝不会犯错误】。从绝对意义上来说,因为死亡的限制,人必定失败。人的自由与尊严,是通过虽明知失败仍对抗失败而赢得的。
但是,人的自由与尊严,只寄寓于深刻的失败中。充斥于生活中的大量的低级错误,对人生毫无意义。
494
一份真正伟大的事业,必定高于一切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必定会陷入无穷的东风西风的争斗。
同样,每一个人都既是目的,又是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在某个时空中的具体实现,没有对大生命,对宇宙,对神性的敬畏与谦卑,必定滋生个人的狂妄。
无法领悟这些,便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谦卑与意义。
495
苏氏认为,校长要做教师的教师,这是最重要的,但校长同时也要做学生的老师,不是偶尔与学生呆在一起,而是在共同生活中长期做孩子们的朋友。
有校长说太忙了,哪有时间?那么必得问自己:我的教师与孩子,是不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否重要,表现在你花了多少时间。
496
对团队负责是与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融合成一体的。在对团队不负责任的地方,人就听不到自己良心的呼唤,只听到自己的私欲披着道德的外衣发出的巧言。一个人在意识到个人责任感的同时,他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并体会团队对个人提出的规章和准则。【修改苏霍姆林斯基章句】
497
苏氏说:“实践证明,学校里进行的惩罚十有八九是不公平的。正因为绝大部分惩罚是不公平的,所以学生中就形成了一种看法,认为惩罚本身就是不公正的事情,学生不得不忍受罢了。”
需要对惩罚本身进行持久的思考: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前后一致?是否基于学生的理解?是否避免随意?
498
在帕夫雷什中学,十年间,未教育好的孩子【主要是指德育方面不合标准,也有些存在学业问题】共有12人。【已经毕业或者中途辍学】
苏霍姆林斯基将其中的9个人请到学校来进行坦率的谈话,并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在学校的教学车间教他们木工技能。
这就是一个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
499
早年一些朋友已经成为名师,带着名课大江南北地做飞人;后来的一些朋友教室里做出点成绩,又飞来飞去“传播新教育”。
沉下来,六年,为一个班级,或一所学校,太难了!没有两轮,很难成熟,但十二年太久,只争朝夕。因为张爱玲说过:“成名须趁早!”
500
许多人其实只有幻想而无梦想,喜欢幻想而恐惧梦想,但是,又时常将幻想称为梦想,并倾向于将别人的梦想称为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