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班会(74)】理想的教室(上)
(2011-08-20 22:25:25)
标签:
教育 |
分类: 网师班会 |
理想的教室(上)
——网师一周观察(74)
(2011年8月14日-8月20日)
文/魏智渊
好友病逝,匆匆回家送行,内心凄苦难言。漫长的一周,日日夜夜,几乎都是在灵前度过。终于,有大块的时间用来沉思默想。
我知道,从好友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死亡便与他无关,——死亡不属于死者,永远是生者每日要面临之事,要思索之事。死亡是一种限制,一种压迫,它使存有可能拥有意义,并催促我们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达成。正因为死亡只在活着的时候与自己有关,所以我想,当我死去,除了必要的遗体捐赠,多余之肉体,悉数焚毁,“当风扬其灰”,也无须种种仪式,此生已毕,身后之事,便与我无关了。
作为仪式的葬礼,则是以死者之名而进行的一场汇聚。好友人脉极广,葬礼浩大,许多数十年未曾见面的熟人、同学、朋友,都因此而汇聚。蓦然觉得,大家均已人到中年,很多人事业有成(反而是我,相当另类),足堪安慰。只是,在死亡如此峻急的逼迫面前,我们的生命,只是为了某个职位,或者银行里的存款数字么?
我承认,我无法接受。从同学朋友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自己人生曾经的另一种可能。但这种可能性之于我,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因为面对死亡的提醒,我必得思考如何抵抗虚无,或者说如何回应。是儒家式的担当,还是道家式的逍遥?
回到罕台,一夜酣睡之后,开始重新筹划一件新的项目: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附属学校。这将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虚拟的概念学校,我们将汇聚那些坚定的网师学员,用漫长的岁月往其中注入理念、课程。死亡的影子还在骨子里,但我必须开始进入生之思考:对网师而言,理想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
我只是再次启动这种思,目的在于引发更多尺码相同的人思考:我们在网师里如此努力地学习,究竟是为了建设一个怎样的教室?
我知道,这种思,将在也应该在网师里激荡,永无休止。
1
我曾在微博中有感而发:
早年一些朋友已经成为名师,带着名课大江南北地做飞人;后来的一些朋友教室里做出点成绩,又飞来飞去“传播新教育”。
沉下来,六年,为一个班级,或一所学校,太难了!没有两轮,很难成熟,但十二年太久,只争朝夕。因为张爱玲说过:“成名须趁早!”
这与其说是讥讽,不如说是伤感。毕竟,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且,被我称为朋友的人,大都是善良而有责任心的人。他们努力,并以自己的努力来换取认可,以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声誉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
我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可惜。即,我们所拥有的资质,其实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虽然,任何“远足”都要付出成本,例如疲惫,恐惧,以及不断地向人群告别或孤独。纵然一些新教育榜样教师(我们的榜样,还无人能抵达雷夫般卓越),也常常无法抵御,甚至意识不到,我们的声名,其实已经远远高于我们的实际贡献及能力。更甚至,有些人意识到了,但利用了这种声名(其实也是利用了新教育的某种需要),以抑制因无力感而导致的恐惧,或获取更多资源。诚的丧失,使许多由新教育人创造出来的美好的东西又重新沦为词语,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鸦片。当然,这意味着许多曾经的榜样,会在漫长的岁月之后被淘汰和遗忘。“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说来容易,做到实在不易啊!
“传播美好”,是一个很美好的说法。但这种传播,对教师这一身份而言,主要不是演讲家的传播,而是教室里日复一日的耕耘。我们是向学生传播美好,这是我们的主要职责。在这种传播过程中,会有同行间的交流,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尤其是在许多传播者还并不美好,或者美好还被注水的时候。——美好有时候也会打折扣,也会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
有人曾请雷夫拍电影,雷夫只问:这对我的学生有什么好处?
他拒绝了,并对许多教师成名之后的巡回演讲颇为不屑。他没有辩解说,通过拍电影,可以传播“美好事物”。除非你已经带出了卓越的学生,否则,你凭什么而言说?
一个卓越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拒绝的人。因为他需要生命成为一把锋利的剑,直指目标。
急于获得外界的肯定,而不明白,这种肯定首先是来自教室里的深刻的肯定,以及自我肯定或者说对自己生命的把握感,这种心理,或许将许多人送上了一条歧路。
2
即将启动的网师附属学校的前身,是“永无岛小学”。因为儿童课程项目的夭折,永无岛自然永远地留在了永无之乡,但永无岛小学的理想,却将通过网师附属学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网师附属学校,希望汇聚有理想有信念以教育为生命意义所在的教师。说出这样的话我颇感苦涩,我知道这样说的人很多,但其实这样的人很少。我不希望汇聚一群只想获取资源的教师,我希望汇聚的是披荆斩棘的新教育人。
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以后【这段时间或许足够长】,我们会尝试将网师附属学校与罕台新教育小学打通,也与另外极个别真正经过研究中心认证的核心学校打通,实现某种程度的资源共享以及同步教研,但是,这需要每个成员积极地成为创造者、贡献者,并努力地使自己贡献于附属学校的,远远多于从附属学校所获取的。
毫无疑问,网师在尝试做一所理想的附属学校,又称卓越教室联盟。便捷的互联网,使这种理想成为可能。这所学校,有愿景,有方向,但并没有规定路径,只拥有无穷的创造空间。在未来,我们将拥有自己的教研中心,案例研究中心,班主任工作基地,以及不同的课程合作小组,拥有属于自己的叙事系统。但这一切不会一蹴而就,而将取决于我们的信念与决心,以及成熟程度。
附属学校,将有严格的认证筛选制度,并通过每年的暑期研修班汇聚,而罕台新教育小学,也将向这些班级开放。【罕台的教室,本身就是附属学校的成员】
总之,那些真正持有坚定信念,并愿意无悔地为孩子而努力劳作的教师,我们将以学术的方式联合起来,在不断的创造中探索新的可能性。
我对这所学校,持有坚定的信念。
理想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
本来今天,我想要描绘一下我心目中的理想的教室以抛砖引玉,但是,这一周的心力交瘁,使我无法立即返回这种思考。所以,我今天只能于疲倦中抛出问题,既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也给更多的尺码相同者留下思考的时间。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留待下周再说。
一天天地感觉到生命有限,面对流逝的时光我无比愧疚,并且,我在不相干的人事中浪费了太多精力。
但是,如果你是认真的,我仍会努力,怀着信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当然,也请你贡献你的力量,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梦想,值得以汗水去实现它。
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