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贴:我和我的女儿
(2011-07-08 20:50: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日常生活 |
我和我的女儿
文/魏智渊
提到我的女儿依依,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柔情。我相信不仅是我,任何一个父亲在面对自己女儿的时候,“百炼刚”都会化为“绕指柔”。
我不但不懂如何教育女儿,甚至于非常的溺爱她。桃夭无法送依依上学的时候,我常骑着自行车带着她上学,喜欢她从背后抱着我,跟她玩一些很无聊的无厘头游戏。
“依依啊,我怎么找不到你们学校了,这可怎么办?”我装作惊惶失措。
她就在后面咯咯地笑。
到了学校,她通常没有吃完早餐,得到校门口吃完才敢进去,每一次我都装作不耐烦的样子:“让爸爸走,还赶着上班呢!”其实离上班还有一个多小时。她就赶紧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走,直到吃完饼子喝完牛奶,将垃圾往我手里一塞(学校门口没有垃圾箱),然后悄悄地向学校里走。这时候我会在后面喊:“依依,忘了一件事情了!”
她立刻明白了,然后回头一笑:“爸爸再见!”
只有在这些时候,我才感觉到一种真正的满足。我喜欢女儿依恋我,喜欢她感觉到我对她很重要。
放学了,如果是我接她,我会很早就赶到学校门口,无怨无悔地等她,等到看到她在影子,赶紧藏起来,--前提是要她看到我藏起来。女儿只要一看到我,茫然的目光肯定会一亮,然后一路跑过来,将书包塞在我手中。一路上,尽是些无厘头式的对话:
“骑快点啊,我都饿死了!”女儿不住地晃动着躯体。
“哦,依依很饿啊?要不我停下来,你看路边的青草长得多好,要不要先摘几束?”
女儿就摆动身体表示抗议。
“你看童话里那些牛啊羊啊小白兔啊,不都这样吗?”我装作不解的样子。
“你?!”她的小拳头在后面轻轻地捶着。
“看来中午你在学校里没有吃饱,这样吧,我和你们韩老师很熟的,我跟她在网上说一声,让她叮嘱一下,中午给你多弄点饭好不好?”依依的语文老师是韩郁香老师,她非常喜欢韩老师。
果然,依依急了:“不要,千万不要!”
到家了,自行车放进车棚里,我会把书包往她手里一塞:“拿着!”
“不,太沉了!我妈妈说了,会压弯我的腰的!”
“你不拿着我怎么锁车啊?”我的手里还拎着自己的电脑包。
她不情愿地接过书包,我锁好车,转身便跑。她发现上当了,急忙追过来,追了几步发现追不上,就站在原地撒娇:“我不走了!”
这时候,我就会停下来:“你再往前走几步,我帮你拎着好不好?”
她这时候就会转嗔为喜,慢慢地走过来,生怕我再跑,将书包塞到我手里的时候就笑逐颜开。
回到家,游戏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你拍我一下,我拍你一下,然后抢先宣布胜利:
“第一回合,铁皮鼓赢!”
“第二回合,依依赢!”
……
无聊的游戏往往在桃夭的一再斥责下结束。
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偶尔,我也会心情沉重,觉得对不起依依,往往是在吃饭的时候,几个凳子一拼,就是简单的饭桌,我问依依:
“你嫌爸爸穷吗?”
没有等到她的回答,因为她已经起来玩去了。
我对女儿的未来几乎没有要求,成绩什么的,我从来不在意的。如果说有要求的话,那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
女儿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有时候会表现得非常自私,每到此刻,我就忧心忡忡。但后来发现,其实女儿不是这样的,她骨子里非常的善良。
女儿一看到乞丐,往往会给一些钱。前两天从超市回来,看到路旁的一个乞丐,我们走过去了一段,女儿还在回头看,终于忍不住了:
“爸爸有零钱吗?”
我很开心,就掏出所有的零钱。女儿拿到手中,犹豫着,拿下一个一元的硬币,将其他五角的,一角的全部跑过去放在乞丐的碗里。
在成都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去天府广场附近,有一个乞丐两条腿没有了,看起来只是半截人,在那儿吹箫。女儿很害怕,我们走过了许久,她还在远远地瞅着。然后跟我们要钱,她妈妈给了,让她去投,她又不敢。我们也想锻炼锻炼她,就坚持要她过去,否则就别给了。一直走了几个店面,她都紧紧地扯着妈妈的衣服,终于,拗不过她,桃夭陪她去投了一元钱,这时候女儿的脸才舒展了,荡漾着愉快的笑。
其实女儿的成绩一直很好,无论在乾县还是在盐外。但是我们惟恐限制了女儿的自由发展,一直没有过多地要求她。这其实也是一个错误,比如女儿一度生字很成问题,就与我们没有及时督促有关。
更多的时候,我们让女儿读书,一抱一抱地把书带回家,有时候是她妈妈读,更多的时候是她自己看,现在已经说不清楚她看了多少书了。到现在,她看书已经养成了习惯,这是我最自豪的一件事情。而且,她也经常会在家中点评这些书,哪一本如何如何,哪一本如何如何。
因此,女儿未来的语文我们一直以为是不成问题的。
到了苏州,女儿考试语文成绩是40分,英语大概只有10几分,只有数学还可以,是八十多分,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平均九十分(还是九十五分?忘记了)标准。学校要我女儿留校察看,那是我女儿第一次遭受打击吧!
女儿一下子蔫了,我们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无助。
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不是女儿的过错。成都的英语以口语为主,不强调记忆单词,而这边注重应试能力,考不好也很自然。(女儿现在英语也差不多补上去了,上周她告诉桃夭,英语老师看她的时候眼睛开始有了笑意)女儿的语文因为考的是苏教版教材,而以前学的是北师大版。一个月以后,女儿的成绩就迅速恢复正常了。
就在这次事情后,我还在网上跟韩老师专门交流过。我告诉她,我们对女儿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因为我们觉得女儿很普通,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资,我们希望她能够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仅此而已!
女儿其实也非常喜欢我,她会经常悄悄地搂着我的脖子伏在我的耳朵边悄悄地告诉我:“爸爸,你不要跟别人说,这世界上我最喜欢你!”
然后我就装出欣喜惹狂得意洋洋的样子。这时候她又会喊她妈妈过去耳语一番,然后得意地看着我们争风吃醋。--这样的游戏也是反复上演的家庭曲目。
女儿也是我的老师。
比如昨天,女儿放学早,我带到我们学校,快走到电梯口的时候,女儿深有体会地跟我说:“爸爸,我一直在研究我们韩老师如何教育学生的,我教给你们。”她经常拿她崇拜的韩老师教我们如何教书。
我弯下腰来洗耳恭听。
她说:“韩老师经常鼓励大家,表扬每一个同学,比如……”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桃夭要上班时她就在家里跟桃夭口授机密。
因为我的女儿,我经常会想到,如果每个教师,在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时候,都能够想到“假如这是我的孩子”的话,教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呀?
当我的女儿觉得自己很差的时候,我完全理解女儿的感受,我也做过小学教师,这时候我就反省自己当初在学生那儿的态度。是女儿,不断地提醒我以后应该怎样去对待自己的学生。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我的女儿独一无二一样。
女儿的作文并不好(其实老师评价还是不错的),虽然她曾经写出过很好的文字。
在我们的眼里,女儿的作文是缺乏灵气,缺乏想象力的。但我们依然鼓励女儿去写日记,而我们对女儿也充满信心。我对桃夭说,我们现在很难想到,十年以后,我们的女儿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的一生,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总有意想不到的结局出现。谈到未来的时候,我们都无限憧憬。桃夭还觉得依依与《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中的女主人公萨哈拉有些类似。
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儿在读,在写,并且她觉得愉快。
这次女儿参加苏州市搞的一个书信大赛。女儿很得意,强调了韩老师对她的信任,强调了她是班上作文最好的同学。然后在家里开始折腾桃夭,她很想写得很出色,但是自己又缺乏信心。桃夭帮她出了个思路,她不相信桃夭,固执地要等我回来。--在女儿眼里,父亲的写作水平是很厉害的。她有一篇作文专门写我,可惜我没有看到过。我很少看女儿写的东西,我让她自己慢慢地长。
我回来了,一如桃夭预料中的那样,我没有给她提供任何帮助。
不但如此,这几天我一直在跟她说,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给爸爸妈妈写信!我告诉他,爸爸以前读书的时候从来不参加任何写作大赛,因为爸爸瞧不起,爸爸觉得写作是自己的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这就够了。
女儿还是放不下:“我还是想得奖,一等奖有两百块钱呢!爸爸你当初要是经常参加这类大赛,家里也就不会那么穷了!”
昨天又接女儿放学,天气很热,女儿出来得非常晚。我将她的小手放在自行车坐垫上,她被烫得叫了起来。我哈哈大笑,心里想,知道不知道爸爸等你很辛苦?
骑上自行车,我开始慢悠悠地往学校走,又开始了父女对话:
“依依,今天网上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铁皮鼓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真的假的?”依依声音立刻高了,“不会又在骗我吧?”
“是真的啊!”我不紧不慢地说。
“我要找他算账去!”依依义愤填膺。
“你觉得爸爸合格吗?”
“我觉得你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依依说着,一双小手又从背后轻轻地搂住了我。
铁皮鼓写于2006年4月30日星期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