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年度叙事精选(2)】做一个教室里的花婆婆——雪依然年度叙事
(2011-01-27 08:05: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 |
做一个教室里的花婆婆——雪依然年度叙事
提交人:雪依然
读绘本《花婆婆》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努力做一个教室里的花婆婆。
“花婆婆一直想着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在她渐渐老了,又病得很严重的时候,发现撒播花种子能使世界变得更美丽。于是在冬天她忍着病痛,冒着严寒不停的撒播花种子,不理解她的人都叫她疯婆婆。春天到了,当遍地的花开放时,人们想起那个整天在路上不停走的疯婆婆,知道她做的这件美好的事,从此人们都叫她花婆婆。花婆婆告诉去她小屋的人,人这一生,别忘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我相信,我们老师所做的就是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1、儿童课程起程
从去年九月一日开始,我一边参加网师学习,一边做儿童课程。去年秋期开学前,我记下了干老师的一首诗:“每一朵花,都曾是生命,向一粒小小的种子,许下的一个郑重诺发言。每一位长大了卓越者,都是老师向着一个小小的孩子,许下的一个庄重诺言,和他们共同穿越的一个伟大课程。”因此,在开学前,我在教育在线论坛的毛虫主题帖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开始:以前的岁月,发现自己为学生付出的依然是那么少。今晚就这样在电脑前坐了五个小时,阅读有关毛虫与蝴蝶里的帖子,被那些教室的故事一次次震动,思想经历了一次大洗礼。
开学第一天,我把《心愿》这首歌的歌词抄在黑板上,孩子们自发地装饰了一下。没有多媒体,甚至连学校的面包机都差点没借到,但我们的课程还是这样开始了。从此《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南瓜》《向着明亮那方》等诗歌和《犟龟》《爱心树》等绘本故事,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而我第一天的晨诵活动记录,就受到了马玲老师的关注,她给我们编辑美化了帖子,还把毛虫与蝴蝶里的课程资源都帖到了我的帖子上,这样学习起来就方便多了。
但是由于对新教育理念认识不够,一路上走得跌跌撞撞的。只是想着让孩子们多读读诗,多读读儿歌,多读一些故事,增加见识,而且心里功利地想,孩子们读了儿歌读了诗,读了那些故事,他们就会变得美好起来,我们的教室里就会诗意起来!可事实不是,种子是需要慢慢生长的。不仅如此,我的做法受到很多人质疑,受到不少人的嘲讽和讥笑。
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不去理会的,难的是晨诵午读的时间安排,也越来越紧张了。因为在做课程和语数的学习中,相冲突了。也就是说,孩子们要完成别的孩子一样的学习任务,再进行诗歌诵读和童书共读。有一段时间,孩子们觉得累了,我也觉得累了。
没人理解,没人支持,有领导都说:“做那么多名堂,期末学生的成绩上得去不?”“你班上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去做这些?”特别是在2009年秋期,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眼中,真的变得像一个疯子了,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考试又不考我弄的那些内容,说我脑袋有问题了。还说都不知道我在网上网些什么?新教育是什么没听说过?真的是极其无助,极其孤独。连一向支持我的爸爸都说:“你是不是有必要自己花钱去买书读,你的知识教小学生还不够吗?你尽心尽力教学生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就行,搞那么多名堂来做什么?”
这些真的也曾让我动摇,我开始想: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究竟是必须的还是可有可无的?别人都没有这样做,孩子们不照样很好么?我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我也没有给他这么多东西呀!
这样的想法还不止一次,可转念又想:我活着究竟为什么?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所寻找的方向,想向着明亮那方走自己的路,真的就这样停下来?如果不做这些,我又到哪里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有一天,看到魏老师在每日一诗里发的一首诗: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魏老师的解读中有一句话“有多少孩童迷失了方向,偏离了那温暖的巢穴?……龙其是,当我们只注重自己的哀伤和痛苦……我们凭什么不虚此生?用什么作为今生今世存在的证据?
这追问重重的敲击着我,我凭什么不虚此生?我用什么来作为今生今世存在的证据?我要做一个教室里的花婆婆,我要让我的教室里美好起来,让我的教室诗意起来,而不是每天每周每月每期的,紧紧盯着那本教材,紧紧盯着期末的那个冷冷的分数。我要让教室里的生命都美好起来,我才不虚此生,以后孩子们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不虚此生!
于是,坚持着,坚持着。我就做着大家眼中的怪人,一个不可理喻的人。不过,时间长了,除了家人的唠叨,别人反倒觉得没有说的新意了,任你去折腾吧。
于是,我们继续抓在早上学校安排的早读之前晨诵,在午休的一个小时中,抽出二十分钟读故事。孩子们回家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再完成写绘。与孩子们商量好了,他们都同意坚持,之后似乎反倒没有多大困难了。有时候,我把诗或儿歌抄在黑板上,还有些孩子会留下来在上面配上画,我知道他们依然喜欢。听故事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别人吃饭可以慢慢的,我们班的孩子吃饭,就得快吃,吃完后要赶在上课之前二十五分钟回教室听老师读故事。(因为没有共读书,开始的时候,只是我自己去买了几本书念给大家听,如果有机会去多媒体教室,就看网上的电子书或绘本。)
我们还自编了一首班歌《那片绿绿的草地上》,我写好歌词后,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曾为我们作了修改。然后,我写了一个不太好听的曲子,由于是自己写的,孩子们还是唱得兴奋。
因为我们读过喜喜的《嘭嘭嘭》,孩子们特喜欢她,专门为她做了一次写绘。她们想见到这个远方的知心姐姐。真是令人快乐啊!2010年3月15日,在我们经历了一学期的课程实践之后,喜喜真的来了。这给我和孩子们,真的是太大的激励了。喜喜来了,大家为她唱班歌,喜喜走了,孩子们说:“老师,我们没有唱好,很遗憾。”
09年秋期,我们还曾和江苏唐卫明老师班结对子,交上了远方的朋友,孩子们在书信里与他们交流,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学习的中喜乐,各自进行的儿童课程……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们建立起了纯真的友情,还增长了见识。快期末了,他们精心做了一次写绘,把祝福带给远方的朋友。
2、网师学习
而我由于坚定了学习态度,一学期下来,还是有了收获。到现在,网师的学习没有停。
虽然在网师学习中遇到过很多困难,曾经花近二十个小时做的框架作业也不合格;《唐床词十七讲》的作业,做了四次不合格;《给教师的建议》作业,写了六次,加起来超过五万字,但是依然不过关……
不过,到现在网师的课程中,《理想课堂》《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哲学史》《人间词话》《古老的回声》《静悄悄的革命》还是合格了。
整理了一下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学习笔记,三十多万字记载着这一年多走过的路。感觉每读一本书都是一段既痛苦又幸福的旅程。痛苦是读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读不明白,无法深入而难受,幸福是当学有所获时的一种满足感。
这一学期,网师学习的课程因为教室里的事更多而有所懈怠,不过我不会放弃,就算每一次作业都不过关,我还是会坚持去读。因为网师的学习,和教室里的课程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对我这样底子特别薄的人,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
网师的学习,同时也推动了儿童课程,很多不明白的,在学习中渐渐明白。
有一次,我读到一首诗,读得泪流满面,于是我就想把这首诗给孩子们,告诉他们要孝敬老人。然而,我却受到了干老师严厉的批评,他告诉我“要把真正美好的事物带给孩子”,还说“这首诗是不真实的,我上了当还要带着孩子上当,真是不应该。”
正是这一次的严厉批评,让我对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干老师说把“伟大事物带给孩子”,可究竟哪些才是真正伟大的事物?如何带给孩子?我自己得知道呀,于是开始比较大量地读童书。而读童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享受。有时候,拿着一本童书,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什么也不做,一直读完。读童书比读网师的课程轻松多了。但真要做到像干老师他们那样与孩子们的共读目标,于我来说,就得读很多次,《夏洛的网》,读了两次《绿野仙踪》读了三次,而共读依然做得不是很满意,后来在网师学习中,听干老师他们讲这些经典,每一次自己都有新的认识,有种“我读的时候,咋就没想到这些呢?”的感叹。《小王子》读了五次之多,开始根本不太明白意思,读了干老师的与学生的共读记录后,才算懂了一些了。假期里在群里讨论《柳林风声》,这个故事也读了四遍,写了一些章节的导读。本准备这学期与五年级的孩子共读时,做得更好一些,可由于换班了,没有进行。
3、与师傅——郭明晓老师同行
在毛虫群里,认识了同做新教育儿童课程的郭老师,她是离我最近的新教育同路人了。当知道她是宜宾人民路小学的老师的时候,那天晚上我哭了,终于有一个这么近的知音了。而之后,郭老师一路影响着我,不仅是在儿童课程上给我指导,还在网师课程的学习和语文课程的教学上给我指导,她在人民路小学做教导主任多年,教学经验非常的丰富。而她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精神和意志力。还有三年就退休的郭老师,带病坚持着网师学习,带病坚持着做儿童课程。每天晚上几乎都熬夜到一点左右,却到处催人睡觉,叫别人注意休息。她说她是反正睡不着,习惯了。而她的病平常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却常常发作,折磨了她几十年了。她坚持冬泳,最冷的天气里也下河。
有时候想,是什么让快要退休的郭老师坚持着这样做?她说她的天命在教室里。我说她就是一个花婆婆。她说至少还在教室,就要把美好的东西带给孩子们。有一次,她说:“那么美好的事物,怎么能随便就给孩子们呢?”开始的时候,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既然是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呢?后来才知道她给孩子们的每一首诗,每一个故事,都要努力找出与孩子们生命编织的切合点,以最好的方式带给孩子们。我也才知道,真的越是美好的事物,越不能随随便便就给孩子们,一定要与他们的生命打通,与孩子们的生命进行编织,那才有意义。如果随随便便给了孩子,对孩子的生命没有触动,真的是太可惜了。
4、马老师的指导
有一次毛虫群的讨论,又听到马玲老师说:“不是所有的美好事物都适合孩子,你给孩子的东西,对他们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干老师——郭老师——马老师,他们的这三句话,让我深入了对儿童课程的认识。
一个小小的课程,就是一段生命的旅程,为什么要把那些给孩子们,对孩子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是否联系孩子当下生命,是否打动孩子,与孩子的生命进行编织?
做一名花婆婆,如何在孩子生命的土壤里撒播下美好事物这些花种子?需要老师去解读那些诗,那些绘本,以最能打动孩子的形式来呈现。
有了这些认识,在2010年春期,对新教育儿童课程在操作上显得熟练了一些。孩子们有了一学期的体验,对这种课外的阅读无法割舍了,班上的李小平同学,父母因为外出打工,准备带他出去上学,而他因为我们的晨诵和午读,硬是不出去,最后父母没办法,只好去劝他外公来他们家里照顾这个孩子的起居。
5、2010年春期,开始农历的天空课程
在2010年上学期,我们开始了《农历天空下的》的课程。假期里读了常丽华老师班的主题帖,读了陈美丽老师班的梅花课程、百花课程、落花课程、杨柳课程……觉得自己准备充分了,拟定了计划,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而孩子们对新学期的课程,也充满期待,早早准备了写绘本,进行了精心的绘制。
第一天,我们晨诵的是《你的名字》。
马老师看了我的晨诵描述,作了以下的点评:真的好美!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不管哪行哪业,如果想做到卓越,一定要跟你的职业谈恋爱。雪依然这会儿不就在跟学生“恋爱”吗?……因为老师的真诚与精心,所以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命感受,能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飞翔起来的。晨诵的效果已经是显而易见了,但是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我再提出以下几条具体建议:
对第一天的晨诵提出了以下建议:
1、《你们的名字》在这里用处可以更纯粹一些,即就作为开学时老师送给全班每一个同学的特定情境送诗。
2、那五个同学的生日,换以前学过的另一首诗,比如《这条路》,修改了送给她们,这样每首诗,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3、雪依然老师这学期精心准备的在 “农历天空”课程,所以要有意识地“念兹在兹”。其实开学的第一首诗,仍然可以做这样的选择:
开学诗和生日送诗都用古诗,因了它们的仪式性,以及和每个学生生命的关联,所以马上就把学生的兴趣带入到农历天空了,这样老师后面黑板报的准备等等,就都可以结合在这里了。
马老师看了我们诵读《观田家》的晨诵记录后,曾作如下指导:
新教育的晨诵课程,特别强调诗歌与孩子当下生命的关联性。
这些点评和指导,让我意识到只注重那些伟大的事物还不行,还得解读孩子们的生命密码。其实我依然没能和孩子的生命联系起来,没和孩子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孩子的心理结合起来,诗和孩子依然是分开的,没有找到最好的切合点,把诗编织进孩子们的生命里去,马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诵读《春夜喜雨》时,真的是连天公也作美,头天晚上下了小雨,第二天早上我们晨诵这首古诗,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树枝上的芽苞,看小草冒出的尖尖的小脑袋……诵读诗后再在校园里这么一走,感觉真的就不一样了,我自己都有种异样的感觉,生命里的一些东西,真的似乎被悄悄地唤醒了。马老师看到我们的这一做法后,表扬了我们。
马老师还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了如下的指导:班级的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所以班级的黑板报可以呈现当下进行的农历课程进程,而那些已经进行过的,则可在墙壁空白处,专设一个区域,将那个阶段,譬如百花课程中的照片、学生优秀作品、师生的互相编织等呈现出来,这样一学年结束,即使没有学生在教室,可是任何一个走进你们班的陌生人,却能看到一个个活泼的身影,读到一个个动听的成长故事。
这与课程也是有机结合的。
之后的晨诵和午读,就特别注重了这些,把孩子们融入到诗里去,让孩子把自己当作故事里的某一个角色来读。
孩子们的写绘也显得生动起来。
之后,我们进行了《落花课程》《十二月花神的课程》《杨柳课程》。
在那一学期,更让孩子们感到幸福的是,我们的“绿草地图书馆”建立起来了。看着孩子们盯着我手上的书,眼睛里满是渴望,于是,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一次为他们购买了七十多本书,每一种书买了五本,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手拿一本书进行阅读了。孩子们的兴奋劲是无法言表的。后来,我们收到了来自各地的很多捐书,部份家长受了影响,也开始为孩子买书。
这样,我们班级的书达到了五百多本,于是,我们的班级图书馆面向全校同学开放。
就这样,我们在语数等学校安排的课程学习之余,快乐地读书、进行写绘,孩子们还写信与作者交流,武汉作家彭绪洛,他是给我们捐书的爱心使者之一,收到孩子们的信后,他却反倒感谢起我们来了,他说孩子们的信是他最好的礼物,上个月,他的新书出版,又专门要了孩子们一期写绘,虽然我不教那个班的孩子,给他们说了之后,他们依然兴奋地完成了这一次的写绘。寄给彭绪洛哥哥之后,他说:“都很好,那一幅都舍不得不用,他全部扫描给编辑部了,让编辑们去选择吧!”我把消息告诉孩子们,又看到了他们快乐,还有一些失落。这学期,我没有教他们了,课程停了,他们的课外阅读也停了。直到上个周,才有孩子又开始到我家里来借书看了。
四年级农历天空下2010春期的课程,经历了百花课程、落花课程、十二月花神课程和杨柳课程,写了十多万字的课程活动记录,孩子们在晨诵、共读和课外阅读后,则完成了两千多幅写绘作品。
马老师的一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她说:“虽然在论坛断断续续地读过雪依然的帖子,但这样集中起来再读,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依然的热情与活力,透过文字历历可见。不过还是时间太短啊,一年多的旅程,从自由自发地随心所欲,到现在慢慢走向更有意识地去规划课程,依然走得辛苦,但收获也在这一天天的行程中,慢慢积淀下来……继续沉静在教室里,为一个小小却珍贵的蝴蝶梦,精心去编织吧!而终有那么一天,当你再想永无岛的时候,你却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你就在这里。”
在这学期快开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校长给我打电话,说让我教一年级。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调下来教一年级。
四年级3班的孩子,开始时对我很生气,说我说话不算话,因为春期放假的时候,我就把这一年的课程情况给他们做了介绍,还说了这学期我们将共读《柳林风声》和《小王子》,假期里就有孩子打电话或来家谈读书买书的事儿。
可是现在,还是这些孩子对我心生怨气,因为我中途离开了他们,《柳林风声》《小王子》中断了;《农历的天空下》中断了,我们还有十二个节气没走完啊!在这些孩子的生命里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上学期我们进行的送别课程,居然这么快就在我们之间上演了……
这一学期也要结束了,听他们的新班任说:“到现在班上的学生还没适应他,还沉浸于我的教学中。”他开玩笑说:“你对这个班学生的影响太大了。”其实他不说,我也看得出那班的孩子,他们每次看到我幽幽的眼神,有一天,有两个孩子在校园里打架,看到我去了,马上停下来,愣愣地望着我,后来听我说:“去找你们的夏老师解决吧。”他们满眼失望,甚至还有愤怒。
过后,我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份了。我何尝不明白他们心里的那份依恋,然而,于我于孩子们,都只能是永远的遗憾了。
6、2010年秋期,新新的孩子,新新的旅程
当知道自己不得不教一年级的时候,那几天,一直读常丽华老师的“小蚂蚁们的伟大起点”,在那里,学到了很多做低年级儿童课程的方法和管理孩子的方法;读郭老师二年级的主题帖,也学到了不少方法;后来,一路学习马老师的教室的做法。收集了一些绘本和儿歌童谣,郭老师也把她电脑里的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绘本故事传给我,在开学前一天,终于把计划拟定好了。这是我这学期的教室,教室里的孩子。你看这些小家伙们,真的不得不让你喜欢,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星期五的时候,我说老师要离开你们一个周,张雅洁的眼里泪水马上就出来了。张雪说:“老师,你去那么久呀?不去要得不?”我说:“要不我们照张相吧?”他们就马上又快活地跑到我身边,留下了这张不太清晰的相片。
当他们背着书包走的时候,有好多孩子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会想你的。”这些一年级的小家伙们,感动得我快哭了。我承诺他们,“老师一定会给你们带礼物回来的,那里的老师都非常非常好,我一定会努力向他们学习,你们在家里也要努力学习哦。”这些孩子,真的不得不让你爱他们,每天走到教室,我真的感觉所有的烦恼都在他们那一声声“老师,早上好”中烟消云散,忍不住地要对他们笑。你看他们的样子,就是这么可爱。
这是我们第一天的故事,也是我们班的主题故事《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是在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和全体家长一起到多媒体教室里听的。
这个故事我讲了三遍,第一遍,纯粹地讲故事,第二遍结合PPT上的提示,把小毛虫和那些伟人联系起来,这一遍多数孩子没明白,但多数家长明白了,那些伟人就是曾经的小毛虫变成蝴蝶了呀。第三遍,我把画面定格在月光下那片叶子的亮点上(PPT),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你。他们很疑惑,有些胆子大点的孩子说:“老师,不是我。”我说:“就是你,你就是这只毛毛虫,不信问问你的爸爸妈妈。”孩子们疑惑地望着家长,而家长则笑嘻嘻地望着我。我对孩子们说:“我们就是这小小的毛毛虫,很饥饿。不过我们与毛毛虫又不太一样,除了肚子饿还有大脑也饿。肚子饿吃什么东西呢?”这个他们当然知道啦,吃饭,吃水果等等,又问:“大脑饿又吃什么呢?”在孩子们很茫然也很好奇的时候,我出示了书,说:“吃这个。”孩子们惊奇地说:“吃书?”眼里满是疑惑:“书?怎么吃?”我提醒同学们“用眼睛吃”后,他们的思维就打开了,“用耳朵吃。”“用手来吃。”“用嘴巴吃。”“还可以用鼻子来吃。”……然后,我指着自己的感官,告诉孩子们:“那些营养会从眼睛里、耳朵里、手上、鼻子里慢慢钻到你的大脑里。”孩子们很是惊奇。
后来在复习的时候,我提醒孩子们,那些生字宝宝啦,数字宝宝啦,如果你不去多看他们几次,他们生气就会从你的脑子里溜走了哦,不想让他们溜走就记得经常去见见他们。有孩子问“到哪里见?”我说:“到书里呀,到儿歌里故事里呀。他们不是一直在里面吗?”孩子们真的很乐意去再读书再读故事了。
这一学期,每一个故事我们几乎都是两遍或三遍,第一遍我讲,孩子们跟着说说里面的对白,第二遍他们讲,第三遍就是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故事里的人来表演。这三遍,孩子们都不会觉得厌倦,真的。第一遍,他们好奇地听,听后他们想说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再让他们说说唱唱跳跳地表演,他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根据《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改编的儿歌,我们用《拔萝卜》的曲调来唱了这首儿歌,把它作为了我们这学期的班歌。主题儿歌用了马老师班的“太阳说:我会发光;
受到常老师穿越拼音国的启发,我们的语文课程同样告诉孩子们:去穿越拼音国,去生字国……数学去数字国,一年级的孩子,就喜欢这些。
而这学期,又得到了马老师,郭老师,还有一些亲密毛虫的鼓励。我发现我的路上阳光很美,我不再孤单。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语数课程的学习,也不再枯燥。语文书上的第一首儿歌《轻轻地》,孩子们读熟后,我们就开始改:“李雨欣李雨欣轻轻跳,卢友杰卢友杰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孩子们一听,就开始乐,开始自己改,教室里真有点乐翻天的味道,而我们班上的孩子,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去踩校园里的草坪的。
而在诵读儿歌的时候,我们又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了。
举一个诵读《小蜜蜂》的例子。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东,
做什么?
酿蜜好过冬。
这首儿歌不难,巧的是我们头一天刚好学习了“a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因此,就利用这首儿歌进行了复习。
诵读儿歌前,我让孩子们先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很快,孩子们找了“小、飞,好,过。”而有几个孩子,则全部都会认。但这次,我没有让他们一下子学会字音,而是努力示意那些会认的孩子把小嘴巴闭上。更多的孩子卡住了,读不下去。
于是,我说:“拼音国的国王给了我们法宝啊!现在就可以拿出来用了哦!”于是,我在孩子们卡住的地方板书出那个字的音节,而这里有“蜂、嗡、东、酿”这四个字,我们就复习了三个后鼻韵母“ang,eng,ong”,在读“到”的时候,还复习了复韵母“ao”。
在诵读这首儿歌时,有一个词语也成了我们班级的密码。
当同学们会背后,我问:“李浩,你这只小蜜蜂,你飞到西飞到东,要做什么啊?”李浩很老实地回答:“酿蜜好过冬。”我接着往下问:“罗春莲,你这只小蜜蜂,你飞到西又飞到东,做什么呀?”罗春莲也说:“酿蜜好过冬。”我又接着问了几个同学,然后问全班同学:“你们这些小蜜蜂,飞到西又飞到东,你们要做什么呀?”他们说:“酿蜜好过冬。”我再问:“你们是真的小蜜蜂吗?”有些孩子说“是”,有些孩子说“不是。”我追问:“你们不是真的小蜜蜂,那你们酿的什么蜜呀?”没想到,令我万分惊喜的一个词语在我们的教室里诞生了,李丽琼说:“我们酿的是书蜜。小蜜蜂酿的是花蜜,我们酿的是书蜜。”以后,“书蜜”这个词在我们班常常出现,别班的孩子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问我们班的孩子,个个读知道“书蜜”就是书里的知识,我们要像小蜜蜂那样勤劳地采集。
由于从开学第一天始,我们基本上是每天一个故事,听、说、演,到拼音结束学习课文时,真的很轻松。举个学习《自己去吧》的教学例子:
教学《自己去吧》那一课,在读完 “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这句话后,我问:“小鸭们,你过了几天学会游泳的呀?”有些孩子说三天,有些孩子说五天。然后我让孩子们根据我的提示来演,“第一天,你来到小河边,刚跳下水……”有些孩子自然地抱起手,说:“唉哟,有点儿冷。”哈哈,是冬天嘛,孩子们真是自然反应。我说:“冷啊?那就回去了吧!”孩子们没有上我的当了,都说“不回去,我要练习游泳。”
我不知道孩子们能这样回答,与我们的晨诵和午读有没有关系,但是,孩子们的意识里,是确确实实的有了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意识。我高兴地说:“练习起来吧,小鸭们。”他们装着在水里游的样子,很开心。
接着,我大声提示:“第二天,小鸭又开始练习……”“第三天,小鸭又开始练习……”孩子们的动作没什么变化。
我说:“看你们演得这么起劲,我也想演演小鸭。你们看我演好不好?”老师会怎么演?他们都好奇地安静下来,看着我。
“第一天,我下水了……”我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唉呀,掉到水底了,我要赶快划……”我装得很笨拙地用手划动着,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我接着说:“天黑了,我要回家了。第二天,我又开始练习游泳……”这一次,我的动作就自然得多了,到第三天,我的动作很顺畅了。
张雅洁这个细心的小姑娘大声地赞美我:“老师一天比一天游得好。”其他同学马上就附和了“就是,老师一天比一天游得好。”我问:“你们是一下子就学会了游泳的吗?”他们说:“不是。我们也是一天比一天游得好。”我又问:“想不想再演一演呀?”“想”全班同学脆生生的回答。于是,我又开始提示“第一天……”孩子们又开始演。演得很开心,对这一课的内容也理解了。
这一学期,非常感谢江苏梦轩老师,给我们寄来了一套崭新的《可爱的鼠小弟》,还有《花婆婆》等绘本书二十多本,西安的谟祯老师把他们学校二年级孩子读过的一百多本绘本书给我们漂了过来。每天下课,午休,孩子们就来问:“老师,可以借书看不?”开始,他们一本一本地看图,后来,就开始读上面的字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看图了。我们的海洋课程结束的时候,我就这样口头给孩子们讲了《海公主》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写绘作业,同样是很丰富很精彩的。
现在孩子们的写绘,根本不用老师布置了,他们画画的热情越来越高,有时候周一回来,画得最多的孩子有上十幅的,如果有时间慢慢听他讲,每一幅都可以给你讲出他的故事来。但由于我的引导还不是很好,孩子们的文字表达还不是很好。我看勾老师班的孩子,文字表达能力就比我班上的孩子强很多,每一份写绘作业上,都有一长段的文字描述。我班上的孩子还停留在画和说上。
这学期,到现在,孩子们已经有了三千多幅写绘作品,我都给他们存在纸箱子里。而我们的《种一个美丽的蝴蝶梦》课程描述,也有了十四万字的记录。(三个学期加起来,我们的课程记录有三十万字,发现读书笔记和课程记录,居然这么的接近。)
这学期,给家长写了十四封信,开了一次家长会。我们学校很多老师觉得这些都没多大效果的,因为多数是留守孩子,我班上本不是留守孩子的学生,开学后也有爸爸妈妈又外出打工去了的。
特别是在有些家长说比较放心孩子了,去打工,我有些惶恐。六十一个孩子,我怎么可能都教育得好?
不过现在,孩子们家长都习惯了我的给家长的信了,他们会看,很多家长表示出看信后很感动。这些信,我真的不知道对孩子的成长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倒是为我赢得了不少“好老师”的称赞。
我班上孩子们九月的写绘。里面插了几张近期的,其中就有《海公主》的写绘作业。
这一路上,很多地方做得不足,未来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依然在路上,依然需要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感谢大家,能和你们一路同行,就是我的幸福和完整。
再过一天,就是2011年了。很喜欢金子美玲的《三月》,修改了一下,送给亲爱的新教育同路人。
新新的梦,
藏在新新的教室里。
陪着新新的孩子。
新新的太阳,
照着新新的天空。
新新的2011,
新新的开始。
2011又开始了,新的旅程,继续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