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二期:韦小宝: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2011-01-19 14:40:13)
标签:

教育

第十二期:韦小宝: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魏智渊

 

如果在九零后男生中做一份问卷调查,在金庸小说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谁?答案大抵不出郭靖、萧峰、杨过诸人。但若问:你最想成为谁?

比较集中的答案,或许是韦小宝。

 

1

 

韦小宝之前,是英雄时代。

体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精神的郭靖,从出生之日起,便被烙上了家族以及民族的精神胎记,这胎记,甚至烙在了他的姓名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犹未灭”。本为忠良之后,又由贤惠而深明大义的母亲拉扯大,师父们又深受儒家刚健有为的精神的熏染,自然而然地,郭靖的一生,是用儒家精神锻就而成的一生。郭靖最终守襄阳城而死,也是死得其所,他的人格,至刚至阳,至博至厚,至朴至拙,正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

萧峰是陷入精神危机的“郭靖”,是失在“生父”(契丹)与“养父”之间挣扎,并最终为之付出了生命代价的“郭靖”,他像古希腊的英雄,是无法逃遁命运悲剧的“人神”,在这种冲突中,英雄身上神性的一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萧峰的悲剧,恰恰体现了人之为人的伟大,以及对精神之根的顽强的追求与守护。

杨过则是一个典型的情圣,他与小龙女之间惊天动地的爱情,则抵达了人性的另一极。与郭靖和萧峰相似的是,杨过的内心里,同样有一种骇人的力量,一种能够冲破一切世俗的牢笼,表现出人之尊严,人之伟大,人之纯净,人之深情的力量,同样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

此外,张三丰、虚竹等人所体现出来的虚静自然的道家精神,段誉、扫地僧等人所体现出来的佛家的慈悲精神,均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就是英雄时代,千姿百态的英雄背后,有着众神的血脉。这种精神滋养了一代代英雄,并激励了那些崇尚英雄的人们。

韦小宝生活在一个“众神死亡”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似乎仍然有英雄,例如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但这时候的英雄,已经走向了末路,已经失去了郭靖、萧峰、杨过时代的那种内在力量,既无法成为喜剧,也无法成为悲剧,而成了滑稽剧。等到韦小宝轻而易举地成为天地会青木堂的香主,并被陈近南委以重任的时候,这种滑稽剧就到了顶峰。如果说萧峰的死亡,宣告了英雄的诞生并达到光辉的顶点的话,那么陈近南的死亡,则宣告了英雄的终结以及不合时宜。

也就是说,韦小宝的时代已经来临。

 

2

 

在韦小宝的时代,武功已经不再重要。

金庸的武侠小说讲奇遇,许多绝顶高手都是因为遇到高人为师或点化而卓然有成的,但是鲜有人具备韦小宝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公公是顶尖级的大内高手,武功名扬海内的陈近南是他的师父。此外,少林寺达摩院首座、武学大师澄观对他言听计从,武功出神入化的九难师太将他收为徒弟,神龙教主洪安通也着意栽培他,百胜刀胡逸之又是他的结拜兄弟……无论跟随任何一个人学习武功,一生都受益不尽。

但韦小宝生来厌恶武功,不肯吃苦。但无论是出入庙堂,还是行走江湖,他均能逢凶化吉左右逢源。韦小宝的“武功”,可粗略地概括如下:

一是石灰粉、蒙汗药、化尸粉。

可别小看这几样东西。以石灰粉为例,一出场就英雄气十足的茅十八,差点栽到了清廷军官“黑龙鞭”史松手中,多亏了韦小宝的石灰粉;“满洲第一勇士”螯拜,也中了招,被韦小宝用香灰弄瞎了双眼,从而被康熙生擒。这三样东西,代表了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等武功之外的另类武器。这类武器的特点就是阴狠:突然下手,伤人于无防;迷人心智,制人于无觉;暗箱操作,化人于无形。总之,做得干净彻底,不动声色。

二是马屁功。

韦小宝的马屁功,在金庸的小说中,是出神入化的。例如,对昏庸的洪安通夫妇,他就是直拍:“教主和夫人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这两句话,弟子时刻在心,早晨起身时念一遍,洗脸时念一遍,吃早饭时念一遍……从来不曾漏了一遍。有时想起教主和夫人的恩德,常常加料,多念几遍。”结果,“洪夫人一听,笑得花枝乱颤,洪教主也不禁莞尔,手捻长须点头微笑”。对于英明聪慧的康熙,则是装傻,说什么“前无古僧,后无来僧”、“鸟生鱼汤”、“关云之长,诸葛之亮”之类的话,这样,既显出皇帝的英明,也让皇帝放心。至于拍女人的马屁,那更是没得说:“四十年前或许好看的。但你就算再过四十年,仍比现今的她好看得多。”“我怎会有一刻忘了你?早知是你叫我啊,别说喝酒,就是喝马尿、喝毒药,那也是随传随到,没片刻停留。”“你这样美貌,吴三桂为了你投降大清,倒也怪不得,倘若是我韦小宝,那也是要投降的。”……

三是银票。

韦小宝一面敛财有方,一面又使钱如流水。无论是一开始的抄螯拜家,还是后来的云南之行、台湾之行,包括榨干了郑克塽,一方面敛财无数,一方面又善于收买笼络人心。例如,在郑克塽身上榨来的钱,给了宫廷侍卫就多达一百万,给了前锋营三十万,宫廷侍卫每人居然也分到了一千两。台湾遇灾,韦小宝拿出一百五十万两捐出,也极大地笼络了人心,获得了康熙的好感。总之,敛财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施惠的时候,却总会让受惠人感恩戴德,这样的韦小宝,怎么能不飞黄腾达呢?

这几样东西合起来,其实正是中国的厚黑学传统,而韦小宝,其实是被厚黑学滋养出来的世俗社会的成功者。

金庸写韦小宝,是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的深刻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阿Q是失败的韦小宝,韦小宝是成功的阿Q,如此而已。

 

3

 

在这个时代里,韦小宝被许多人所喜欢,所羡慕,甚至奉为偶像,是耐人寻味的。

毕竟,“众神”已经死亡,英雄也只成了银幕上的娱乐,“正义”不再成为终极价值,早已经让位于“挣大钱,娶美女”的韦小宝式的成功学,而尊严也让位于面子,笑贫不笑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潜规则,并对教育影响深远。

韦小宝何以成为韦小宝?这与他出身妓院的背景息息相关。

妓院,在古代,是下九流文化的汇聚之地。在这里,传统的文化或被改造,(例如“义”,早已经从天下之大义堕落为带有交易性质的哥们义气)要么彻底沦丧。韦小宝不但不识字,更重要的是,他从文化上,也彻底失去了根系。

《鹿鼎记》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

韦小宝将母亲拉入房中,问道:“我的老子倒底是谁?”韦春芳瞪眼道:“我怎么知道?”书小宝皱眉道:“你肚子里有我之前,接过什么客人?”韦春芳道:“那时你娘我标致得很,每天有好几个客人,我怎么记得这许多?

韦小生道:“这些客人都是汉人罢?”韦春芳道:“汉人自然有,满洲官也有,还有蒙古的武官呢。”

韦小宝道:“外国鬼子没有罢?”韦春芳怒道:“你当你妈是烂婊子吗?连外国鬼子也接?辣块妈妈,罗刹鬼、红毛鬼子到丽春院来,老娘用大扫帚拍了出去。”韦小宝这才放心,道:“那很好!”韦春芳抬起了头,回忆往事,道:“那时候有个回子,常来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里常说,我家小宝的鼻子生得好,有点儿像他。”韦小宝道:“汉满蒙回都有,有没有西藏人?

韦春芳大是得意,道:“怎么没有?那个西藏喇嘛,上床前一定要念经,一面念经,眼珠子就滑溜溜的瞧着我。你一双眼睛贼忒嘻嘻的,真像那个喇嘛!

韦小宝是没有父亲的,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他的“父亲”,无论是世俗的、道义的、江湖的、君臣的……他既没有郭靖那样的坚定的信仰,也不会产生类似萧峰那样的焦虑,甚至,也没有像杨过那样,守持住了一颗赤子之心。他生下来就在酱缸中,——这也是传统文化中的浊流构成的酱缸,在这种酱缸的熏染下,什么儒家的刚健有为、生生不息,什么道家的虚心守静、自然无为,统统都被化尸粉化掉了,只剩下与时浮沉的成功学,抓得到手的,只是房子、票子、车子,是作为消费对象的美女,而不是作为爱的对象的爱人。

 

4

 

应试时代的学校,是一所所名副其实的“技院”。

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应试技巧,更有层出不穷的“兵法”。当然,更少不了石灰粉、蒙汗药、化尸粉。因为这个由赵本山的相声构成的时代,本身就充斥着投机、欺诈,对强者的谄媚,对弱者的欺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麻醉,以及对罪恶的遮掩与回避。

割断了精神联系的孩子们,其实无异于孤儿。于是,任由各种文化呼啸而过而无根基,金枪不倒的,仍然是成功学。

海子说:“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而众神死亡之后,处处可见狂欢的韦小宝。

金庸的《鹿鼎记》,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寓言,又何尝不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拷问:

在一个众神死亡的时代里,有没有必要重新唤醒沉睡的英雄?让韦小宝们重新找到父亲,找回民族认同,找回自己的精神之根?

这个问题,此刻是没有答案的。

但是,一个不思考这个问题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教育,一个不思考这个问题的民族,也必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